59歲,機場貴賓室,一盤叉燒飯剛吃完,人第二天就沒了。
![]()
照片里他笑得跟平時一樣,像只是飛去另一個城市開工,沒想到那張圖成了全網的“最后畫面”。
![]()
朋友圈刷到的人第一反應都是:假的吧?
可甄太太的訃告白紙黑字,31號晚發出來,一句“他從簡治喪”把所有人拉回現實——這回不是劇終字幕,是命。
香港演員這一行,表面風光,其實像24小時便利店,燈永遠亮著,人永遠熬著。
甄志強1994年穿上一身紅披風演展昭,帥到讓錄像廳小哥反復倒帶,可帥不能當醫保。
后來他去TVB跑龍套、去內地拍夜戲、去上海開茶餐廳,鋪租一漲,招牌摘下,他又飛回橫店。
有人問他為啥不退休,他笑說:“演員哪有退休,只有沒通告。
”一句話,把中年打工人的心酸說透了。
這次出事,醫生私下提了一句:長期晝夜顛倒,心臟提前拉閘。
聽起來像老生常談,可落在具體的人身上,就是夜里三點收工后獨自回酒店的那條走廊,第二天中午沒人敲門。
劇組群習以為常地“@”他,沒人想到屏幕那端已經天人永隔。
五天前他還在中山練球,準備11月去打高爾夫巡回賽,球包都寄到上海,如今協會只能把獎杯刻上他名字,擺在發球臺當遺照。
生前的榮譽會員,死后成了永久紀念,聽著體面,細想荒涼。
圈里老友的悼詞像拼舊照片:鮑起靜說“他最愛請大家吃燒鵝”,陳展鵬記得“他教我用7號鐵”,江美儀翻出27年前一起拍的第一個廣告,畫質糊得只剩輪廓。
![]()
每句話都在補一個缺口:原來那個熒幕大俠,私下是個會替同事買單、會教后輩揮桿、會在片場偷偷塞潤喉糖的大哥。
可這些碎片再也拼不回一個完整的人。
最扎心的是他自己發的最后一條住院動態——“危機往往沒有預警”。
當時粉絲留言“早日康復”,他回了個笑臉,如今回頭看,像提前寫好的注腳。
中年人的崩潰確實沒預警,只是體檢報告上幾個箭頭的累積,只是連續三天只睡四小時后的胸悶,只是“再扛一下就收工”的自我催眠。
觀眾記得的是他的角色,可角色不會替他還信用卡、交房租、陪老媽復診。
現實里的他,和每個擠地鐵的上班族一樣,得自己把疼痛咽下去,直到咽不下為止。
所以這事不是“明星猝死”那么簡單,它像一面鏡子:我們熬夜寫的PPT、通宵打的游戲、凌晨兩點的外賣,都在給心臟埋雷。
甄志強用59年跑完一場沒有終點的馬拉松,終點線前一步倒下,提醒后面的人——別等身體拉閘才想起沒買保險,別等訃告掛熱搜才想起好久沒回家吃飯。
戲可以重播,命不能倒帶。
明天太陽照常升起,橫店片場依舊開機,茶餐廳照樣翻臺,只是少了一個會笑著幫新人拎行李的大哥。
能為他做的,大概不是刷屏蠟燭,而是早點睡、少熬夜、把體檢預約從“待辦”拖到“已辦”。
畢竟,活下去的人還得繼續演,演好自己的生活,別再讓遺憾搶鏡。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