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這艘號稱“民主與團結象征”的大船,如今內部卻鬧得像菜市場。
2025年10月31日最新消息顯示,歐盟臭名昭著的“反華外長”卡拉斯,試圖借任命舊權臣馬丁為顧問一舉擴大勢力,卻被馮德萊恩當場“拍死”。
![]()
這一幕不僅讓布魯塞爾的走廊里充滿火藥味,也暴露出歐盟高層早已亂成一鍋粥。
權力重疊、制度掣肘、彼此拆臺。
所謂“歐洲團結”,在這場內斗里,徹底成了笑話。
從“鷹派新星”到孤身闖陣
這場內斗的導火索,表面看是一次人事安排,實則是卡拉斯的政治豪賭。
她從上任那天起,就沒打算當個安分守己的外交代表,反而一心想擺脫馮德萊恩的掣肘,干出一番獨立的大事業。
為了壯大自己的陣營,她盯上了一個“老江湖”——前歐盟委員會秘書長馬丁。
這個人,可不是一般角色。
當年在容克手下當秘書長時,他幾乎是布魯塞爾的“影子總理”,手腕強硬、消息靈通,誰敢惹他都得掂量掂量。
但偏偏,他跟馮德萊恩關系極差,可以說是水火不容。
馮德萊恩剛坐上歐盟委員會主席的寶座,第一件大事就是把他“發配邊疆”,讓他去小國當個閑職外交官,算是變相驅逐。
卡拉斯這回偏偏要請他回來做顧問,這不明擺著是往馮德萊恩的傷口上撒鹽嗎?
![]()
在布魯塞爾這種機關氣最重的地方,這種操作幾乎等于宣戰。
更何況,卡拉斯是個典型的“強硬派”。
她出生愛沙尼亞政治豪門,家族背景深厚。
父親曾是蘇共中央干部,后來又當上了愛沙尼亞總理和歐盟委員。
她自己2010年入政壇,干脆利落,從不掩飾自己的野心。
2024年底,她從愛沙尼亞總理的位置“平移”到布魯塞爾,成了歐盟外交的高級代表。
按理說是個風光無限的職位。
但問題是,這個職位名義大、權力小。
歐盟的外交、預算、人事都在委員會手里,她得天天看馮德萊恩的臉色行事。
于是,她才想拉馬丁入伙,希望借助這位老政客的資源和人脈,突破束縛、擴大影響。
她的算盤打得響,可惜算盤珠子全掉地上了。
![]()
馮德萊恩早已聞風而動,立刻召集核心幕僚封殺提名。
法國、德國這些歐盟大國全程袖手旁觀。
哪怕有些國家對馮德萊恩不滿,也沒人愿意冒險支持卡拉斯。
畢竟這位“反俄反華的戰斗女王”早就把自己搞成眾矢之的。
最終,馬丁提名夭折,卡拉斯顏面盡失。
“雙頭馬車”的亂局
卡拉斯慘敗,不只是個人的挫折,更是歐盟體制失靈的縮影。
歐盟的制度,本來就像輛多頭拉的馬車,每匹馬力氣不一樣、方向不同。
卡拉斯想走左,馮德萊恩想拐右,法國和德國還在后頭拉著不動,結果整輛車卡在原地。
這次人事風波只是冰山一角。
比如,早在2025年7月10日,德國《柏林報》就發出警告——歐盟這艘“大船”正在裂開。
馮德萊恩執掌歐盟近六年,靠著中左路線維持平衡,可如今經濟下滑、移民問題、官僚主義、能源危機全都爆發。
歐洲民眾怨聲載道,右翼勢力趁機崛起。
她力推的“綠色聲明指令”和“供應鏈法案”,讓中小企業怨聲載道。
光是想證明自家面包是“有機”的,就得花上幾萬歐元認證費。
這些問題不解決,馮德萊恩的政治聯盟就遲早散伙。
果不其然,到了9月,不信任投票正式登場。
理由是她濫用歐盟資金,故意隱瞞,那場疫苗采購浪費了整整40億歐元。
雖然最后她僥幸過關,但支持她的議員只有360人,比2024年連任時少了整整40票。
更要命的是,右翼黨團ECR內部也開始“反水”。
意大利總理領導的意大利兄弟黨,曾是馮德萊恩的重要盟友,這次也選擇棄權。
左翼民粹、無黨派議員甚至投了贊成票。
馮德萊恩這次雖然沒倒,但已經“傷筋動骨”。
![]()
而她的副手卡拉斯呢?更是讓歐盟外交變成了“一言堂”。
上任第一天,她就跑去基輔喊出“歐盟希望烏克蘭贏得戰爭”,嚇得布魯塞爾外交官直搖頭,這話說得比北約秘書長還激進。
她還多次提議把俄羅斯分裂成“小國”,堅稱烏克蘭必須恢復1991年邊界,包括克里米亞。
卡拉斯的政治風格,完全是把自己當成“戰時總理”。
她信奉單邊主義,不跟各成員國商量就往外放狠話,搞得匈牙利、斯洛伐克、西班牙、意大利全都翻白眼。
更諷刺的是,她自己所屬黨派在上屆歐洲選舉中只拿了不到7萬票。
在整個歐盟的人口比例中連0.02%都不到,卻要代表全體歐洲人指點江山。
于是我們看到,一個“無選票的外交代表”,配上一個“民意流失的主席”,加上二十七國各唱各調的合唱團,想唱出和聲,基本不可能。
當“鐵娘子”互撕成笑柄
這場內斗之所以格外刺眼,是因為馮德萊恩和卡拉斯都自詡為“歐洲新鐵娘子”。
她們一個要做默克爾的繼任者,一個要當撒切爾的翻版,結果卻成了政治劇場里的兩位“更年期斗士”。
而卡拉斯的政治形象,早已被自己毀得七零八落。
![]()
2023年,她還在當愛沙尼亞總理時,媒體揭出她丈夫的運輸公司仍與俄方做生意。
要知道,那會兒她天天喊著要“全面孤立俄羅斯”。
丑聞曝光后,她不但沒道歉,反而死撐到底,聲稱自己“問心無愧”。這波操作,讓她被貼上了“偽善女政客”的標簽。
而她的“口無遮攔”,更是讓人嘆為觀止。
她曾公然暗示愛爾蘭沒受過文化壓制,一句話惹怒整個愛爾蘭社會。
你想啊,一個連愛爾蘭殖民史都沒搞清楚的歐盟外交高官,跑去教育別國什么叫“歷史正義”,這得多離譜?
對外關系上,她的雙重標準更是讓人目瞪口呆。
她天天批評我國的“人權問題”,卻對以色列在加沙的轟炸裝聾作啞,還堅決支持美以空襲伊朗。
泄露的歐盟報告早就承認以色列在加沙犯下包括饑荒、酷刑、種族隔離在內的罪行,但她從未譴責。
2025年10月31日的這場人事斗爭,只是一個節點,它揭開了歐盟高層長期積累的裂痕。
卡拉斯敗了,但歐盟并沒贏。
馮德萊恩或許穩住了椅子,卻失去了信任。
歐洲外交未來的方向,依然在混亂和爭吵中迷失。
參考文獻:
托馬斯·法齊:卡拉斯才是歐洲真正的威脅,她代表了歐盟最糟糕的一面,觀察者網,2025-09-10
愛沙尼亞鐵娘子候任歐盟外長,對華政策怎么變?港媒:她對華溫和,但可能因俄烏沖突上強硬,觀察者網,2024-08-05
歐盟裂痕加深,馮德萊恩面臨不信任投票,中國青年報客戶端,2025年07月10日
歐盟裂痕未平,更多質疑產生,馮德萊恩挺過不信任投票,環球時報,2025-07/11
美媒:馮德萊恩再次面臨不信任投票,凸顯歐盟內部政治裂痕,環球時報,2025-09-12
歐盟高層爆發內斗,反華外長挑戰馮德萊恩慘敗告終,上觀新聞,2025-11-1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