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或許認為,間諜活動只發生在摩天大樓的陰影里或加密網絡的深處,但今天,我要告訴你,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已經燒到了中國的田間地頭。
就在不久前,國家安全機關公布了一系列重磅案件,揭開了境外勢力針對中國糧食安全的一場隱秘而猖獗的戰爭:他們派遣專業團隊,偽裝成學者和商人,他們的目標直指被喻為農業“芯片”的親本種子,意圖竊取我們飯碗的根基。
事情的嚴重性遠超人們的想象。近期,國家安全機關的工作發現,某國的間諜情報機關,死死盯住了中國的糧食數據和種質資源。采取的手段極其狡猾。他們找到了境內人員朱某某,以高額的經濟報酬作為誘餌,提出所謂的“合作制種”。朱某某心里非常清楚,親本種子是我國嚴禁向外出售的戰略資源,但他最終沒能抵擋住金錢的誘惑,選擇了鋌而走險。他利用自己公司的外貿渠道,將五種雜交水稻的親本種子偷偷混藏在普通貨物的集裝箱里,企圖瞞天過海,長期向境外提供這些無比珍貴的資源。他的行為,無異于在挖空我們國家糧食安全的墻腳。
如果說朱某某是利令智昏的“內鬼”,那么另一個案子的操作則更像專業的間諜行動。某國領館的人員竟然親自帶隊,組織了一個由農業、生物專家構成的所謂“調查團隊”,多次深入中國某個重要農業產區。他們打著“走訪調查”的幌子,真實目的卻是違規探查和搜集我國特定農作物的產量和國家儲備情況。這個團隊具有極強的反偵察意識,行動極為謹慎:他們在不同糧產區之間往返時,會頻繁更換交通工具以規避追蹤;在進行實地探查時,他們專挑鄉間小路,在田地旁臨時停靠,進行偷偷摸摸的觀測和記錄。
萬幸的是,他們的異常舉動引起了警惕的群眾的注意,并向國家安全機關進行了舉報。我們的國安干警迅速行動,及時制止了他們的竊密行徑,依法對相關人員進行了處置,成功守護了國家的核心數據安全。
![]()
這些年,境外的情報機構對我們的滲透可以說是無孔不入,從軍事國防到前沿科技,從能源礦產到金融數據,而糧食領域,恰恰是他們滲透的重中之重。他們企圖用一場“種子戰爭”,來扼住我們發展的咽喉,這才是他們真正的目的。
說到親本種子,就不能不提一個人,那就是“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袁隆平團隊在海南三亞的野生稻田里,發現了幾株野生雄性不育的稻株。這就是后來大名鼎鼎的“野敗”。正是靠著這個“野敗”作為母本,我們才成功培育出了“三系法”雜交水稻,創造了水稻年增產超過7000萬噸的農業奇跡。
這不僅一舉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也為我們國家奠定了全球產糧大國的地位。可以說,我們今天能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首先就要感謝袁老和那株不起眼的“野敗”。后來,科學家們又在“三系法”的基礎上,發展出了更先進的“二系法”,如今在“一系法”上也有了重大突破。我們每一代的科研成果,都讓中國的“農業芯片”性能越來越強,也讓某些境外勢力越來越眼紅。
那么,他們偷走我們的親本種子,到底想干什么呢?
首先就是搞技術破解。他們拿走我們的種子,通過基因測序等手段,分析出里面的遺傳密碼,然后進行一番改造,包裝成他們自己的科研成果,再申請個專利,最后通過商業手段,高價賣回給我們。
這就等于我們辛辛苦苦幾十年研發出來的東西,被人家偷走換了個包裝,我們還得花大價錢買回來,這簡直就是赤裸裸的搶劫。
他們也很有可能,在破解了我們主要糧食品種的基因之后,針對性地研發專門攻擊這些品種的病菌或者害蟲。一旦他們把這些東西投放到我們的農田里,就可能導致我們的糧食大面積減產甚至絕收。到那個時候,我們面臨的選擇將極其殘酷:要么餓肚子,要么就只能忍氣吞聲,花天價從他們那里進口糧食。一個國家一旦糧食不能自給,社會就很容易動蕩,國家的命脈就等于交到了別人手里。
這種不見硝煙的糧食戰爭,絕不是危言聳聽,我們有血淋淋的教訓。上世紀90年代的阿根廷,就是一個慘痛的例子。
當時,在美國的強大壓力下,阿根廷政府批準了美國孟山都公司的轉基因大豆進行商業化種植。孟山都的策略非常狡猾:一開始,他們幾乎是免費把轉基因大豆種子送給阿根廷農民。
農民們拿到這種種子,簡直欣喜若狂,因為它的產量高,抗病性強,還能配合孟山都的專用除草劑一起使用,省時又省力。可是好景不長,農民們很快就發現自己掉進了一個精心設計的陷阱。這種轉基因種子不能自己留種,第二年必須重新向孟山都購買。而且,配套的除草劑越用越多,土地的肥力也越來越差。短短幾年時間,阿根廷90%以上的大豆種植,都被孟山都的轉基因種子所壟斷。從種子、農藥、化肥,到后續的糧食加工、出口貿易,整個產業鏈都被以孟山都為代表的美國資本牢牢控制。
阿根廷的農民,從曾經的土地主人,徹底淪為了跨國公司的“種子奴隸”。這就是糧食戰爭的真相:不需要一槍一彈,只要控制了一個國家的種子,就能控制這個國家的經濟命脈。
因此,我們應該深刻地認識到,種子在某種程度上就是國家的戰略資源。保護種子安全應該增加更有效的立法。將種子安全上升到國家安全的層面才能避免重蹈覆轍。
像朱某某這樣的案件,為了個人私利,就敢把國家的“農業芯片”賣出去,正是因為他覺得被發現的風險不高,就算被發現了,付出的代價也遠低于他獲得的暴利。中國的《種子法》雖然經過多次修訂,對種質資源的跨境流動有著嚴格的規定,但對于這類犯罪行為的懲罰力度,或許還需要進一步加強。令人欣慰的是,我國在2024年已經正式實施了《糧食安全保障法》 ,這標志著我們將種子安全、糧食安全放到了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
糧食戰爭從未停止,它只是換了一副面孔。戰場從冒著硝煙的陣地,轉移到了我們身邊寧靜的田間地頭;戰士從荷槍實彈的士兵,變成了辛勤耕作的農民。這場戰爭沒有炮火轟鳴,但它的殘酷性,比任何戰爭都有過之而無不及。因為在這場戰爭里,我們爭奪的,是一個民族的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