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知名軍事網站IDRW援引空軍消息稱,因印度高層施壓,中國已將向巴基斯坦交付殲-35A戰機的計劃推遲3-4年,最快要到2029年或更晚才能完成。
這一消息迅速被東南亞、日本媒體轉載解讀,看似凸顯了印度的“地緣話語權”,實則引發更多疑問。
![]()
自導自演!印度媒體稱,已向中國施壓,中國將推遲交付殲-35訂單
中國作為軍事裝備出口方,真的會因第三方施壓而改變既定計劃?這場交付爭議的背后,是中印關系的微妙變化,還是中國地緣戰略布局的主動調整?
無奈之舉下的自我造勢
印度此次高調宣稱“施壓中國成功”,看似強硬,實則是其在地緣博弈中被動調整后的“自我造勢”。要理解這一點,就必須看清印度對華緩和的深層動因,這其實完全是特朗普政府施壓下的無奈選擇。
特朗普政府上臺后,在全球貿易與地緣政治中推行“美國優先”政策,不僅沒有將印度視為“西方民主盟友”,給予其特殊待遇,反而在關稅領域持續打壓。
比如,美國對印度出口的鋼鐵、鋁制品加征高額關稅,取消印度的普惠制待遇,導致印度相關產業遭受重創。
![]()
自導自演!印度媒體稱,已向中國施壓,中國將推遲交付殲-35訂單
長期自視為“亞洲標桿”的印度,本想通過“大國平衡”策略在中美之間漁利,卻沒想到被美方“冷落”,內心滿是不滿與失落。
在這種背景下,印度不得不調整對華戰略,主動修復關系,近期中印恢復直飛航班,便是雙方關系轉暖的明確信號。但印度既想通過對華緩和緩解外部壓力,又不愿放下“大國身段”,于是便有了“施壓中國推遲殲-35A交付”的說法。
![]()
自導自演!印度媒體稱,已向中國施壓,中國將推遲交付殲-35訂單
這種“嘴硬心軟”的操作,本質是自我認知偏差的體現:高估了自身在地緣關系中的分量,試圖通過“喊話造勢”掩蓋其被動調整的窘境,實則難以影響中國的核心決策。
殲-35A交付的戰略密碼
很多人將殲-35A的出口簡單解讀為“中巴軍事合作”,卻忽略了其背后復雜的地緣戰略布局,這款戰機的交付,牽動著巴基斯坦、海灣國家、印度三方的微妙關系,是中國統籌地區利益的重要抓手。
對巴基斯坦而言,采購殲-35A有兩大核心訴求:一是直接增強自身空軍實力。當前巴基斯坦空軍在先進戰機數量上落后于印度,殲-35A作為第五代隱身戰機,一旦列裝,將大幅提升巴方空中作戰能力,形成對印度的制衡。
二是要履行與中東海灣國家的“換權互保協議”,海灣國家長期面臨以色列的空中威脅,而以色列已列裝F-35隱身戰機,海灣國家急需先進戰機與之平衡。
![]()
自導自演!印度媒體稱,已向中國施壓,中國將推遲交付殲-35訂單
因此,海灣國家非常支持巴基斯坦采購殲-35A,甚至還可能承擔部分采購費用,這意味著殲-35A的出口,同時維系著中國與巴方、海灣國家的合作基礎。
從中國視角來看,殲-35A的交付節奏絕非“單純的軍貿安排”,而是服務于地區地緣平衡的戰略選擇。
若過快交付,可能引發印度的過度反應,破壞當前中印關系緩和的階段性趨勢;若完全擱置,則會影響與巴方、海灣國家的合作信任。
![]()
自導自演!印度媒體稱,已向中國施壓,中國將推遲交付殲-35訂單
因此,中國需要在多方利益之間尋找平衡點,根據地緣局勢靈活調整,這才是殲-35A交付節奏的核心考量,而非被印度的“施壓”所左右。
中國的戰略定力
面對印度的“喊話造勢”,中國始終保持清醒的戰略定力,殲-35A的交付主動權,自始至終掌握在中方手中,是否調整、如何調整,核心取決于自身利益與地區地緣平衡,而非外部壓力。
因此,中國不會因印度的單方面表述改變既定戰略,印度所謂的“施壓”,既缺乏實際手段支撐,也不符合雙方關系轉暖的趨勢,根本無法影響中國的決策。
若印度持續保持對華緩和的姿態,不搞“小動作”,中國或基于“維護地區穩定”的考量,暫時調整殲-35A的交付節奏,但這是中方自主權衡的結果,是主動的戰略布局,而非屈從于外部壓力。
![]()
自導自演!印度媒體稱,已向中國施壓,中國將推遲交付殲-35訂單
不僅如此,中國也絕不會為了迎合印度,犧牲與巴基斯坦、海灣國家的核心利益。
巴基斯坦是中國的“全天候戰略合作伙伴”,雙方的軍事合作有著深厚的歷史基礎;海灣國家是中國重要的能源合作伙伴,也是“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參與方。
而印度的對華緩和,本質是面對美方壓力的“無奈之舉”,其“左右騎墻、反復橫跳”的過往,決定了這種緩和的穩定性存疑。中國不可能因這種“階段性緩和”,放棄長期積累的合作基礎。
![]()
自導自演!印度媒體稱,已向中國施壓,中國將推遲交付殲-35訂單
不管怎么說,殲-35A的交付節奏,終將成為中國把控地緣博弈的“靈活抓手”。未來,如果印度持續對華友好,尊重雙方核心利益,中國可能適當調整交付進度,推動地區關系進一步緩和。
如果印度重拾對華強硬姿態,甚至聯合外部勢力打壓中國,中國完全可以加快交付節奏,強化與巴方、海灣國家的合作,形成對印度的制衡。這種“收放自如”的操作,盡顯中國的大國戰略定力。
這場殲-35A交付爭議,看似是“軍貿節奏之爭”,實則是中印地緣博弈的縮影。
![]()
殲-35A何時交付、如何交付,終將服務于中國的地緣戰略布局,這既體現了中國的自主決策能力,也彰顯了中國在地區事務中的主導地位。
在復雜的地緣博弈中,唯有保持戰略定力、堅守核心利益,才能始終掌握主動權,這正是中國從這場爭議中傳遞出的明確信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