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特朗普干了件挺出人意料的事,看到加拿大一則用里根老總統講話做的廣告,直接就把跟加拿大的貿易談判給掐了,連之前定好的、在韓國亞太經合峰會上見加拿大總理卡尼的計劃都給取消了,還放話要給加拿大出口商品再加10%的稅。
![]()
我當時看到這消息都愣了一下,一則廣告居然能讓兩國的貿易談判說停就停,這后勁也太大了。
本來在這之前,兩邊的談判氣氛還挺積極的。
加拿大總理卡尼之前跟記者說,兩國正處在“密集”談判階段,甚至都交換了條款清單,在鋼鐵、鋁材還有能源關稅這些關鍵問題上,已經有了“顯著進展”。
![]()
按這節奏,大家都以為亞太經合峰會那會見個面,說不定就能把事兒敲定得差不多了。搞不清的是,怎么一則廣告就把這事兒全攪黃了?
這則讓特朗普炸毛的廣告,是加拿大安大略省掏錢投的,足足花了7500萬加元。
廣告里用了里根1987年的一段廣播演講片段,本來里根當年說那話,是解釋對日本電子產品征稅是為了解決特定問題,不是要搞貿易戰。
結果這廣告把這段剪進去,用來批評特朗普的關稅政策。
特朗普看到后直接在TruthSocial上發飆,說這廣告“歪曲”了里根的講話,連里根基金會都出來站臺,說廣告曲解了的原意。
安大略省這步棋走得有點冒險,他們本來就是加拿大的制造業核心區,美國之前加的鋼鋁關稅已經讓當地企業損失不少了,之前還試過下架美國酒類、威脅對美電力出口加費,這次投廣告大概是想讓美國民眾關注這事,可沒想到直接戳中了特朗普的爆點。
白宮那邊后來解釋,說這廣告只是“一系列問題的最新表現”,談判早在廣告出來前就有僵局了。
有個白宮官員還說,“他們的關稅比我們早好幾個月,我們都跟歐盟、日本談成大協議了,在這還只是談而已……要么行動,要么閉嘴”。
這話聽著是有點不耐煩,不過反過來想,當時美國中期選舉也快到了,特朗普政府大概想趕緊拿點貿易成果出來,加拿大這邊進度慢,廣告剛好成了發泄的出口。
加拿大那邊對白宮的說法根本不認賬。
有個加拿大議員直接說白宮“不誠實”,還說“美國希望談判中有個完全順從的對手,但這不會發生”。
![]()
這話也在理,加拿大的鋼鋁產業關系到十幾萬人的工作,要是按美國說的讓步,國內產業就得受大影響,肯定不能隨便松口。
卡尼后來在吉隆坡跟記者說,自談判停了之后,他就沒跟特朗普通話,但“隨時準備重新交流”。
對安大略省投廣告這事兒,他也挺寬容,說“在任何復雜、高風險的談判中,都可能出現意外”。
本來想覺得卡尼這態度夠軟了,兩邊說不定能很快重啟談判,可后來發現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還計劃接著在美國投廣告,重點說美方軟木材關稅對他們的威脅,這軟木材爭端可是美加老問題了,從80年代就沒斷過,這下怕是又要添新矛盾。
![]()
還有個挺有意思的點,美國內部也不是鐵板一塊。
參議員麥康奈爾就說“無論如何解讀里根,也無法掩蓋貿易戰造成的經濟損害”,還說關稅會增加美國的生產和購買成本。
這話挺實在的,當時美國不少企業因為鋼鋁關稅,原材料成本漲了不少,有些甚至把生產線挪到了墨西哥,繼續加稅,受傷的還是自己人。
再往回看,這也不是特朗普第一次跟加拿大在貿易談判上鬧僵了。
他第一任期談美墨加協議的時候,就因為進展慢,對加拿大加過鋼鋁關稅。
只不過這次多了地方政府投廣告這個變量,情況更復雜了。
而且加拿大對美國也不是沒籌碼,美國需要的能源、金屬這些關鍵原料,好多都從加拿大進口,真鬧僵了,兩邊都得吃虧。
說到底,這事兒表面看是廣告惹的禍,其實還是美加在鋼鋁關稅、產業利益這些實在問題上談不攏,再加上特朗普那說一不二的談判風格,才把談判給逼停了。
后續能不能談回來,還得看兩邊能不能各讓一步,美國得考慮國內企業的成本壓力,加拿大也得在堅守底線的同時找溝通的機會。
畢竟都是北美產業鏈上的重要伙伴,真鬧到互相加稅,最后受損的還是兩邊的普通人和企業,這可不是什么好結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