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三線建設的軍工廠,想必很多朋友的第一印象就是那些生產槍支子彈飛機大炮雷打潛艇等等武器裝備的,但是今天我要給大家介紹的貴州大山中的三線廠的產品,一定出乎你的意料,但是卻又家喻戶曉,甚至你都有很大可能性的使用過!
![]()
你很難想象,就在貴州的這座名不見經傳的小城里的這家三線廠的產品,曾經幾乎“武裝”了大半支的中國軍隊,哪怕是老百姓也都很喜歡它,究竟是什么呢?好啦,不賣關子,公布答案吧!
![]()
看到了嘛,就是這一雙雙的軍綠色的膠鞋,我們小時候老家叫它解放鞋,我記得大概在90年代初,特別流行穿軍裝,當然也少不得一雙標準的解放鞋了,我當時央求了父親很久才給我買了一雙,真是愛不釋腳,只是真的萬萬沒有想到,有朝一日我會來到這雙鞋的最原始的出廠地!
![]()
這家三線廠,就是位于貴州龍里縣三元鎮的3537廠,隸屬于解放軍總后勤部,主要生產軍用膠鞋!這家三線廠的經歷其實也是蠻崎嶇的,接下來咱們慢慢道來!
![]()
3537廠,最早是打算建在四川省射洪縣武安公社的蔡家溝,1966年正式開工,軍工代號3537,但是還沒等工廠建完,又因為一些特殊原因,工廠又搬到了貴州龍里縣,一種說法是當時成都到南充鐵路的走向發生了變更,還有一種說法是最初的位置不符合三線廠所遵循的靠山的保密要求,反正最終是搬到了現在的地方!
![]()
工廠建成后,很快就迎來了它的絕佳的發展機會,1970年的擴軍,就導致部隊對于軍需用品激增,當時訂單如雪花一般飛來,全廠進入了加班加點的工作狀態,由于軍品訂單過多,職工的生產任務不斷增加,廠領導甚至都動用了職工家屬,來幫忙完成任務。
![]()
作為一個軍工單位,這里也和其他的三線廠一樣采取了軍事管理的模式,保密要求很高,對外聯系嚴格,只能采用統一的107信箱和外界發生書信往來。但是這里的基礎配到設施非常的齊全,基本上就是一個小型的獨立的社區。
![]()
生活配套設施包括職工宿舍、食堂、學校、電影院、禮堂、體育場等,甚至還有專門的招待所。聽說當年的招待所只招待兄弟工廠的業務人員,到了后來保密等級下來后才允許家屬職工入住。
![]()
時間來到八十年代,三線工廠的神秘色彩逐漸淡去,國際局勢松了口氣,國家需要“刀槍入庫”,發展轉向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由于裁軍和生產轉型,3537廠的膠鞋訂單驟降,工廠里曾經加班加點的場景,再也未能出現!
![]()
90年代后,市場經濟逐步成熟,競爭激烈,為了提升競爭力,3537廠于1995年在貴陽花溪區開設了分廠,并于2002年更名為貴州3537制鞋總廠,2007年,工廠再次更名為華際3537制鞋總廠。
![]()
廠區搬遷之后,原廠區的職工宿舍樓仍有退休職工居住,而大部分建筑則處于閑置狀態,但是都保存的比較完好,比如居民樓,曾經的影劇院,歌舞廳,食堂,還有依舊在營業的當年的商店!
![]()
給人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應該是星光籃球場和學校了,早年間熱鬧的場景早已經消失在了時間的長河里,一點漣漪都沒有,只留下空落而寂寞的看臺,校舍,音容笑貌記憶猶存,卻不見當年的身邊人!
![]()
目前的生活區里,依舊生活著很少數的老年人,他們大都是那個時候的三線建設者或者他們的家屬,從青蔥歲月到今天的耄餮之年,幾乎都沒有再離開過這里,或許是一種情懷和堅持吧!
![]()
貴州龍里的3537軍工廠,曾用一雙軍用膠鞋撐起國家安全,如今在時代浪潮中艱難轉型,而這個荒廢的三線廠,也見證了那一段隱秘的歷史,它既是一段傳奇,也折射出了三線建設命運的深刻變遷!
![]()
比較幸運的是,我聽說隨著旅游業的興起,這片區域也有可能轉型做旅游開發、文化園區,成為一處文旅勝地,朋友們,你們覺得它值得期待嗎?評論區歡迎留言分享!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帶著瓶蓋兒去旅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