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語
【文眼】近些年,駱駝憑借營銷嗅覺、電商能力和戶外浪潮的時代紅利,成為了國內最受歡迎的戶外品牌之一。但一家品牌的持久生命力,不在銷量曲線,而在產品力和精神內核。
作者丨Kim
圖片丨來自網絡
![]()
在各家電商大促節點不斷前提的大背景下,今年的消費者又雙叒迎來了史上最長雙十一,而近些年的雙十一中,戶外品牌無疑是贏家之一,從沖鋒衣到羽絨服,一波又一波的年輕人為“戶外感”買單。
這一趨勢背后,不僅是“去野”的浪潮在延續,更是一種消費心理的轉向:人們希望在衣柜里找到一種既能應付通勤,又能應對遠方的裝備。穿上沖鋒衣的那一刻,仿佛就能擺脫日常的瑣碎,擁有一點“隨時出發”的自由感。
而在近些年的戶外熱潮中,駱駝這個曾被視作“爸爸輩”的老品牌,悄然贏得了當代年輕人的心。
天貓公布的雙十一榜單顯示,駱駝是最早成交額破億的商家之一,且穩居戶外服飾類銷售前列,并在與北面、哥倫比亞等國際品牌的同場競技屢屢勝出。線下走進任何一所高校,駱駝的身影也幾乎無處不在,學生身上的駱駝比“現實沙漠中的駱駝還要多”。
![]()
而駱駝之所以能夠成為運動品牌中繼北面之后的新“校服”,與近兩年的戶外熱脫不開關系。
《中國戶外運動產業發展報告(2024-2025)》顯示,我國戶外運動參與人數已突破4億人。而據中商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中國戶外裝備行業市場前景預測及未來發展趨勢研究報告》,中國戶外裝備市場規模已由2019年的675億元增至2023年的872億元。
在這股浪潮中,駱駝顯然踩準了節奏。它既不像北面、始祖鳥那樣高價,設計上也不再像早年那樣“中年風”。近幾年,它在設計上更注重輕量化和城市通勤感,推出大量百元級沖鋒衣、羽絨服等戶外裝備,恰好滿足了新消費群體“想試試戶外,又不想花太多錢”的心理。
在社交平臺上,許多年輕人將駱駝戲稱為“平價北面”,雖然帶點調侃,卻也說明了它抓住了戶外消費的大眾化窗口——用“性價比”打開戶外市場的下沉空間。
退一步來講,對于許多消費者而言,戶外產品未必真的服務于戶外運動這種功能性需求,而是用來滿足“戶外參與感”的情緒需求。這恰恰是駱駝成功的關鍵:不是去教育用戶學戶外,而是迎合用戶想“看起來像在戶外”的愿望。
當然,單靠“平價”并不足以讓一個品牌爆紅。駱駝真正的破圈,離不開它在營銷層面的主動出擊。
簽約迪麗熱巴,就是一個標志性動作。
迪麗熱巴不僅是流量擔當,更是時尚圈的常客。她代言過美妝、奢品,也與阿迪達斯、特步等運動品牌有過合作。駱駝請她出任代言人,明顯是希望在形象上與“過時的戶外品牌”徹底劃清界限。
并且在此之前,品牌還簽下王俊凱擔任全球代言人,楊穎則是戶外代言人,這一系列動作共同構成了一個清晰的代言策略——即通過知名藝人的流量帶動品牌破圈,并破除品牌此前固有的陳舊形象。
同時,駱駝還在嘗試通過這一路徑,探索更高端的市場空間。
2024年駱駝宣布王俊凱成為品牌代言人,并同步上線“王者凱甲”系列。該系列主打輕戶外與滑雪場景,產品定價集中在5、600元左右,相較于過去主力價格帶300元的產品線,明顯提升了一個層級。
隨著關注度的提升,駱駝還在去年推出了高端系列“喜馬拉雅”,定位更專業的戶外運動領域,覆蓋高海拔攀登等高專業運動場景,其產品售價普遍在千元以上,部分高端款式甚至超過3000元,價格帶已逼近北面、哥倫比亞等國際品牌。
![]()
但僅靠流量是不夠的。駱駝真正厲害的地方,在于它深諳“流量+渠道”聯動打法——當別的品牌還在追求曝光,它已經在電商的運營邏輯上走得更深。
駱駝其實早在十多年前就開始了電商化轉型,是最早“觸網”的國產戶外品牌之一,早在2009年就參與了雙十一, 2014年在天貓的銷售額高達4.2億。
這幾年,駱駝更是把電商視為核心陣地。以抖音為例,首先,它采用了“一賬號一單品”的運營方式,在抖音上分設多個自營賬號,每個賬號只主打一款產品,如“小太陽羽絨服”“黑鉆Pro”“王俊凱同款派克”等。
通過直播間深度講解、集中流量打造爆款,讓不同用戶在短時間內就能被精準觸達,這種矩陣式打法有效提升了轉化率。
同時,駱駝在廣告內容上也非常靈活,會隨著季節與消費心理調整關鍵詞。比如反季時打出“拍一發三”“送包包”,秋冬則聚焦“保暖”“情侶”“戶外”,到大促節點再疊加“雙十一”“買一送一”等福利關鍵詞。這樣的節奏控制,能夠讓品牌聲量與銷量在全年周期中保持連貫增長。
此外,在直播帶貨時,駱駝還會通過雪山、森林等戶外場景化直播突破圈層,以更年輕的方式講述“戶外故事”,再配合團播與虛擬主播等新形式,強化了品牌的內容感與存在感。
正是“矩陣化投放+關鍵詞迭代+直播創新”三者協同,構成了駱駝電商的增長飛輪,也讓它在雙十一等大促中,持續穩居戶外品類的頭部位置。三方機構預測,駱駝線上銷售收入占比將超過85%,遠高于行業平均水平。
![]()
可以說,駱駝是典型的“電商品牌”成功樣本,在電商邏輯下,“銷量第一”或許比“品牌調性”更重要。然而,當駱駝的銷量和熱度一路狂飆時,也有不少聲音開始質疑它的“專業度”。
戶外社群中有不少消費者指出:駱駝的沖鋒衣雖然外觀像北面,但防水透氣等專業性能遠遠不如后者。
類似的問題,在駱駝銷量爆發的同時被不斷放大。過去三十天黑貓投訴平臺上,駱駝相關的投訴量達148條,比阿迪、耐克、安踏的投訴還多,除了售后問題外,投訴還主要集中在“貨不對版”“虛假宣傳”等方面。
此外,它在代言策略上也顯得過于依賴明星,他們帶來了熱度,但也帶來了風險——一旦輿論方向變化,品牌容易被“流量周期”裹挾。相較之下,北面、迪卡儂等品牌則會更頻繁地與登山家、越野跑選手、探險團隊合作,通過專業背書強化品牌可信度。
換句話說,駱駝雖然賣得好,但距離“被真正戶外人認可”,還差一個“專業身份”。
![]()
近些年,駱駝憑借營銷嗅覺、電商能力和戶外浪潮的時代紅利,成為了國內最受歡迎的戶外品牌之一。但一家運動品牌的持久生命力,不在銷量曲線,而在產品力和精神內核。
當消費者的需求從“好看、便宜”轉向“更專業、更可持續”,駱駝必須從產品到品牌敘事上完成新的躍遷。
或許,只有當駱駝的產品能真正陪人翻越雪山、穿越荒漠,而不只是穿去上課、上班時,它才能從“校服”變成真正的戶外標志。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