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香港佳士得拍出一幅倪瓚的《江亭山色圖》,成交價近1.6億港元,引起收藏界的轟動。
欣賞了一番原作,紙張古樸筆力蒼勁,經典“一河兩岸”三段式畫法也極為精妙。
可能是書畫水平有限吧,我沒看出來哪里有問題。
![]()
《江亭山色圖》
但網上有很多人質疑這幅畫,說倪瓚的傳世作品“百無一真”,他是元四家之一,后人的仿作極多。
這幅畫字有描痕,扁筆過多十分雜亂,這是一些人的評價。
網上的“鑒賞家”很多,就不討論這種沒結果的問題了。但要注意到一個現實,那就是收藏是一個講究“經驗”的行當。
一旦碰到自己認知以外的事物,如果隨意下結論,那可能就會鬧笑話了。
比如下面要介紹的文書!
![]()
圖片來源“武義縣博物館”等機構
說真的,如果我在古玩市場碰到這卷紙,也大概率會說“上周的”,根本就不像個正常的古籍。
紙張像“硬殼子”,摸起來都刮人。看圖片都能感受出來,這墨跡也太新鮮了吧?像是上周造假作坊的人剛寫的。
至于老化痕跡?按行內的常規經驗,這顏色不就是用隔夜茶水匆匆泡過做舊的嘛!一點兒“造假技術”都沒有。
別說專業收藏家,就是剛入行的小販,都能給它挑出一堆毛病。
![]()
這可不是我胡說,這些文書,當初幾乎“擊穿”了高端收藏界。所有人都被它的“新”給騙了!
起初是2005年的時候,一位姓程的盜墓賊,伙同其他人在浙江武義縣的龍王山上,挖出了一座南宋古墓。
墓室采用三合土填筑并灌注水銀,石板密封棺木完整。墓主人最看重的文書,本身紙張質量就好,再用宣紙包裹緊實,又用蠟封得密不透風。
因此整整17卷南宋文書,歷經近800年,剛出土就是“全新”的。
![]()
如此品相“絕頂”的古籍,在整個世界的考古中都極其罕見。
價值方面毋庸置疑,如果有正規的“出處來源”,那些財大氣粗的收藏家,無論多高的價錢怕是都會搶著要!
但問題就出在這里,程某干的是見不得光的違法事情,他不可能把“來源”說清楚。
于是他帶著這些文書前往北京之后,搞笑的事情就接二連三的發生了。
![]()
據中國新聞網等媒體報道,程某一去某大拍賣行、二去潘家園等著名古玩市場、三是聯系上某位“馬姓”收藏家。
不要亂猜,媒體只說“姓馬”,并沒有具體說是誰。結果無一例外,碰到的無論是拍賣行的專家、古玩城的大商人或者眼力高超的收藏家。
全都以“太新”為由拒絕了,“馬姓”藏家本來花70萬買下來,結果他帶到某位文博“資深專家”那里鑒定之后,還是以“太假”為由,又退貨了!
于是到了2011年,整整6年時間,程某都沒把文書賣出去。這可能是史上最無語的盜墓賊了。
![]()
出土后遭遇了一些“氧化和磨損”
明明手上有著最頂級的文物,但品相“好過頭”了,反而沒人敢要!
程某心目中“賣1個億”的夢想破滅了,他之后開始急躁,想著能賣掉就行。于是拍了大量照片放在網上物色買家。
萬幸,武義縣博物館原館長董三軍,最先發現了文書的照片!他本來就研究過大量當地歷史,而文書中記載了南宋官員徐謂禮的官場經歷,事無巨細。
他隨后邀請歷史專家鄭嘉勵等人共同研究,結論就是:“真品無疑,甚至有很多史書上沒有的記載,造假者不可能有這樣的學識,趕快報警!”
![]()
于是,警方通過線索抓獲了程某并追回所有文書,還通過指認盜墓現場確定了來源!
因“太假”而保住了國寶級文物,這段經歷每次看完之后都笑得不行,感覺可以拍成電視劇了。
17卷文書長度不一,共計長3220.0厘米,分為告身、敕黃、印紙三種類型。
4萬余字,講述了一個南宋普通官員的官場百態,研究價值巨大。
徐謂禮是武義人,20歲初入仕途,端平元年(1234)任溧陽知縣,后被任命為信州(今江西上饒)知州,此后再無升遷。
直到53歲病逝任上,每一道程序、每一個官職變動都被如實記錄。
![]()
為了這些文書,武義縣政府特地斥資2億元打造了新館,并于2019年正式開放。
開館僅四年總參觀人次就超過77.8萬,并獲評“浙江省十佳影響力博物館”。可以說,絕大多數游客都是沖著文書去的。
所謂一頁宋紙一兩黃金,但現在徐謂禮文書已是無價之寶!收藏圈內的人不識貨,幸好被“老家人”給認出來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