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間諜,大家是不是立馬想到穿風衣、戴墨鏡,黑夜里偷偷遞情報的場景?
但現在的間諜早就換“馬甲”了——他們可能戴著草帽、揣著小本子,蹲在你家附近的稻田里,假裝“考察農業(yè)”,實則拿著放大鏡記產量、拍糧倉,連你家種的水稻品種都要問得明明白白。
前陣子國安部通報的倆案子,簡直刷新認知。
有個外國領事館,打著“農業(yè)交流”的旗號,專挑咱產糧大省跑。他們不走大路,專繞小道,還頻繁換車怕被盯;不拍風景,專拍農田和糧倉,不問風土人情,只問“這畝地產多少”“種子是啥品種”“糧倉里存了多少糧”……
![]()
你說這是考察?分明是把咱的糧食家底當“情報清單”來記!
還有更離譜的,做種子生意的朱某某,被境外間諜用高價錢收買,打著“合作制種”的幌子,偷偷把“親本種子”往國外運。
他知道這東西不能出口,就混在普通種子集裝箱里想蒙混過關,結果還是被抓了,判了一年半。
網友都喊“罰太輕”,為啥?因為這親本種子可不是普通豆子,那是咱糧食安全的“命根子”!
你可能沒聽過“親本種子”,咱拿袁隆平老爺子的雜交水稻舉例就懂了。
以前水稻產量低,還老生病,為啥?因為水稻是“自花授粉”,相當于近親結婚,后代肯定弱。袁老爺子的思路就是給水稻找“雄性不育”的品種——簡單說,就是找一種沒法自己授粉的水稻,再跟其他優(yōu)良品種雜交,這樣后代才能又高產又抗病。
![]()
可找這種“特殊水稻”有多難?
1964年,袁老爺子帶著團隊在滾燙的稻田里,一株株扒著看,查了6400穗稻子,才找到第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水稻。后來又在海南野生稻田里找到“野敗”,這才打下雜交水稻的基礎。
現在咱吃的高產水稻,基因里都帶著“野敗”的血,而親本種子就是“野敗”這樣的“祖宗種”——沒有它,就培育不出下一代優(yōu)良種子,更別說年產7000萬噸的奇跡了。
這些間諜偷種子,可不是為了“學技術”,是想卡咱脖子!
你看阿根廷的教訓就知道,當年美國孟山都免費送轉基因大豆種子,等農民種習慣了,就開始收高額專利費,還規(guī)定“不能留種”,否則就告你侵權。最后阿根廷90%的大豆種子被孟山都控制,農民從“土地主人”變成了“種子奴隸”,整個產業(yè)鏈都被外人攥在手里。
![]()
咱也吃過這虧。
2004年,四大糧商聯手炒大豆價格,咱的榨油企業(yè)高位接盤,一夜之間80%的本土企業(yè)被外資收購,大豆產業(yè)差點垮了。好在后來咱學聰明了,2008年糧價再瘋漲,中儲糧直接放話“儲備糧夠全國吃一年”,天天拋儲壓價,最后把國際炒家逼得虧了上千億跑路。
現在咱早不是任人拿捏的樣子了:修訂《種子法》把種質資源當“國家主權”護著,建了全球第二大種質資源庫,連基因編輯育種都在攻關。
但間諜一直就沒歇著,他們知道“控制種子就是控制糧食”,所以才變著法偷數據、盜種子。
其實這事兒離咱不遠——要是你在農村看到陌生人老拍農田、問產量,或者有人打聽種子公司的親本種子,別當“普通游客”,很可能是間諜在摸家底。記住12339這個舉報電話,發(fā)現可疑情況就報,咱普通人也能護糧食安全。
袁隆平老爺子說“人就像種子,要做一粒好種子”。好種子能結出好糧食,可要是被壞人偷了毀了,咱14億人的飯碗就沒了保障。
那些蹲在稻田里的“間諜觀光客”,偷的不是數據和種子,是咱的吃飯自由、國家的糧食主權。所以別大意,護好咱的稻田,就是護好咱的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