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中統特工鮑君甫被捕,面對審問,他竟毫不畏懼,說:“你們抓錯人了,我不是壞人,周總理和陳賡可替我證明!”
1951年南京街頭,一位擺攤賣煙的老者被公安機關帶走。
審訊室里,面對 “中統特務” 的指控,花甲老人挺直脊梁,沒有懼色,說出了這樣驚人的話。
這話在當時引起很大震動。一個曾在國民黨特務機關當要職的人,為什么敢讓共產黨領袖為自己作證?
這段被遺忘的歷史,藏著隱蔽戰線最驚心動魄的傳奇。
![]()
這位老者名叫鮑君甫,還有個名字叫楊登瀛。1901 年,他出生在廣東中山。
小時候,他去日本早稻田大學讀書。這段經歷讓他不僅精通日語,還在國外接觸到馬克思主義著作,心里埋下了信仰的種子。
1919 年,鮑君甫回國。他投身五四運動,后來加入了國民黨。
四一二反革命事變后,他公開批評蔣介石獨裁,被關押了好幾個月。
因為對國民黨獨裁統治不滿,他在交際場上一直和共產黨人保持密切聯系。其中就有地下交通員陳養山。
兩人早年因為傳遞進步刊物成了好朋友。鮑君甫還曾幫陳養山在租界找到安全的秘密聯絡點。
1928 年,國民黨中央組織部調查科成立,這是中統的前身。
青幫大佬楊劍虹受陳果夫、陳立夫邀請,擔任上海特派員。他急需一個交際廣泛、熟悉租界情況的助手,于是想到了同鄉鮑君甫。
面對這個手握生殺大權的職位,鮑君甫很猶豫。他馬上找到陳養山,把事情說清楚。
陳養山意識到,這是打入敵人心臟的好機會。他連夜把情況上報給陳賡,最后周恩來親自決定:“讓鮑君甫潛伏進去,由陳賡單線聯系,這對特科工作至關重要!”
霞飛路一家咖啡館里,陳賡和鮑君甫見了面,確定了這場危險的潛伏計劃。
鮑君甫直接說出自己的顧慮:“租界巡捕房、淞滬警備司令部的人我都認識,但這幫人經常要吃飯應酬,每次開銷就要幾十塊大洋,我手頭不寬裕。”
陳賡聽完,掏出一根金條遞給他:“每月給你 300 塊大洋津貼,特殊開銷實報實銷。”
見鮑君甫還有些猶豫,陳賡又補充說:“如果他們要我黨情報,我們會定期給你無關緊要的文件和已經轉移的據點信息,你盡管拿去交差。”
鮑君甫握緊金條,鄭重承諾:“我絕不會讓你們失望。”
靠著出色的交際能力,還有中央特科提供的 “假情報”,鮑君甫很快贏得陳立夫、徐恩曾的信任。
后來,他升任調查科上海特派員,成了國民黨在上海特務系統的核心人物。但他始終沒忘記自己的使命。
1929 年,任弼時被捕。鮑君甫立刻跟巡捕房謊稱 “此人是我手下,純屬誤捕”,連夜奔走協調,把任弼時救了出來。
叛徒白鑫出賣彭湃等同志后,鮑君甫第一時間把關押地點和處決時間傳了出去。
雖然因為囚車提前兩小時出發,營救沒能成功,但他為黨組織保留了行動線索。
戴冰石、陳慰年等叛徒,也都是在他的情報指引下,被特科紅隊清除。錢壯飛等地下黨員能順利潛入中統,也離不開他的暗中幫助。
1931 年,顧順章叛變。這個知道所有地下交通線的叛徒,供出了鮑君甫。
陳賡急忙讓他撤離,可鮑君甫覺得自己人脈廣,不愿意放棄多年經營的陣地。
陳賡臨走前反復叮囑:“如果被抓,只反咬顧順章,其他的話一句也別說!”
果然,鮑君甫被捕后,陳立夫等人擔心被蔣介石追責提拔 “共黨臥底”,竟然讓張道藩出面保釋。
最后只以 “失職” 為由,把他關押了半年就無罪釋放。
出獄后,他雖然被任命為南京反省院副院長,卻一直處于被監視的狀態。抗戰爆發后,他和我黨徹底失去了聯系。
南京解放后,鮑君甫因為擔心在臺灣的兒女受牽連,從來沒主動提起過過去的經歷。他只能靠擺攤賣煙勉強維持生活。
1951 年鎮反運動中,他的中統經歷被揭發,才有了開頭的那一幕。
審訊人員半信半疑地把情況上報,遠在北京的陳賡得知消息后,立刻寫信證明:“鮑君甫確系 1927 年起即與我黨發生關系,1931 年以前在工作上曾和我聯系,在此期間對黨貢獻頗大……”
這份證明讓真相大白,鮑君甫被無罪釋放。在陳賡和李克農的關心下,南京市公安局每月給了他 100 元生活補助,他的晚年生活有了保障。
特殊時期,鮑君甫遭到批斗,有人逼他交代所謂的 “罪證”。但他堅決不肯瞎說,只說:“沒有的事,我不能瞎說,一說就有人掉腦袋!”
1969 年 12 月,鮑君甫在北京去世。周恩來聽說后,特意囑咐要照顧好他的家屬。
這位我黨第一位 “黨外特工”,在敵人心臟潛伏了三年。他用圓滑作為保護自己的手段,用忠誠完成使命,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上立下了顯著功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