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韓國人對待文化可以說是非常“苛刻”的,雖然很多文化都是“參考”中國,但是他們骨子里的“高傲”卻一直不認可。
![]()
就在這種背景下,韓國教授卻提出一個震驚韓國上下的議題,那就是韓國人的祖先可能是中國人,還舉出了三條鐵證。
韓國教授的這番言論是真的嗎?韓國人的祖先真的是中國人嗎?
![]()
一場學術風暴從韓國大學的講堂席卷至東亞的公共輿論場,首爾大學歷史系教授金在吉與另一位韓國知名教授,共同提出了一項很有意思的觀點,瞬間點燃了網絡,那他們的核心論點是什么?
![]()
簡單說,就是古代朝鮮半島居民的先祖,有相當一部分是從古代中國的中原地區(qū)遷徙而來,這話一出可以說是讓韓國人集體炸鍋了,不過我們還需要澄清一點,那就是金教授的觀點并非是要抹煞韓國人對自己的民族認同。
![]()
打個比方來說吧,英國文化有羅馬的根基,越南文化深受漢文化影響,但這絲毫不妨礙他們成為今天的英國人和越南人,金教授只是強調歷史上族群的遷徙與融合是常態(tài),而且金教授堅持研究歷史應當冷靜地基于證據,而非被現代的情感所左右。
![]()
祖先使用的文字、器物和制度才是最可靠的線索,有這樣一句很有力的話:“死人比宮廷記錄更能真實地反映文化滲透。”那么支撐“韓國人一部分祖先是中國人”這一大膽論斷的究竟是怎樣的“鐵證”?
![]()
教授們并非空口無憑,他們將物證、文獻和基因數據都拿了出來,就是為了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隨著每一個證據的出現,我發(fā)現他說的還真就有那么一些道理,果然歷史的復雜性遠超我們的現象。
![]()
在朝鮮平壤附近,一枚西漢時期的官印被發(fā)掘出土。這枚青銅印上,清晰地刻著幾個篆字——“樂浪太守印”,這幾個字的分量有千鈞之重,首先,“樂浪郡”是漢武帝在公元前108年設立的行政區(qū)劃,是漢帝國版圖的一部分。
![]()
其次“太守”是漢朝一個郡最高長官的官職,由中央政府直接任命,是皇權在地方的延伸,這枚印章就是權力本身,是漢中央政府在朝鮮半島北部行使主權的直接物證,它告訴我們這里曾經存在一個由漢帝國正式授權、進行系統化治理的行政機構。
![]()
官印是權力的象征,而平壤城郊發(fā)現的一塊古代墓碑則讓我們找到了曾經我們的祖先活在這里的證據,因為墓碑的主人名叫劉茂,是一位漢朝官員,碑文的信息量巨大。它記載劉茂一生曾輾轉會稽、南陽、樂浪三個郡擔任太守。
![]()
這意味著他是一位在帝國體制內流動的“多地輪崗干部”,更關鍵的是碑文明確指出,他最終在平壤的任上離世,并安葬于此,這徹底推翻了一直以來的“短暫軍事占領”的說法,一個高級官員在此地終老說明什么?
![]()
說明漢朝在當地的治理是長期的、制度化的,官員們在這里生活、工作,直至死亡,而整塊墓碑上鐫刻的是工整規(guī)范的漢隸,這是那個時代文化與政治身份最鮮明的烙印,將視線再往歷史深處追溯,會發(fā)現這種來自中原的政治影響力早有源頭。
![]()
中國的《史記》與韓國的《三國史記》等古籍,共同記載了“箕子朝鮮”的傳說,商朝貴族箕子,據說是商紂王的叔叔,因不滿暴政,率領追隨者東遷,最終在朝鮮半島建立了政權,并將農耕、養(yǎng)蠶和禮儀制度帶到了那里。
![]()
雖然這帶有傳說色彩,但兩國文獻能相互印證,本身就說明了同一個問題,那就是來自中原的精英是半島早期秩序與文明的創(chuàng)建者之一,如果官印和墓碑只能說我們有人治理過這里,信息還不足,那下面的東西就很有“實力”了。
![]()
散落在半島各地的文物很直接的說明了曾經在這里有過經濟和文化,權力治理可能斷斷續(xù)續(xù),但是民間的交流卻是如涓涓細流,從未停歇。在韓國全羅南道的一個古墓群中,考古學家發(fā)現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刀幣。
![]()
這些刀幣并非無名之物,它們身上帶有清晰的燕國鑄幣標記,而這種貨幣正是當時燕國流通的主要形式。這說明了什么?它意味著早在漢帝國設立郡縣的數百年前,覆蓋中國北方與朝鮮半島的經濟市場就已經存在。
![]()
無論是通過貿易還是族群遷徙,燕國人或者使用燕國貨幣的人群,已經深入到了半島的南部,這樣的發(fā)現并非個例,考古工作揭示,朝鮮半島出土的古代青銅劍、玉璧等器物,在造型、紋飾乃至制作工藝上,都與中國商周時期的同類文物展現出令人驚訝的一致性。
![]()
這種“高度一致”可能不是簡單的模仿,而是制造這些物品的工匠群體,本就師出同源,或者在非常緊密的互動圈內交流,甚至連最普通的日常用品——陶器,也有著相似之處,半島出土的同時期陶器,其表面的幾何花紋與中原地區(qū)的風格非常相似。
![]()
這還不夠,部分瓷器就連窯溫控制技術也表現出同源性,這表明連制陶這種基礎手工業(yè)的技術,都在兩個地區(qū)間無障礙地流淌。這些刀幣、青銅劍和陶罐,都說明了曾經兩地的經濟是互通的,不論時間經濟還是文化都已經相融了。
![]()
在韓國,也曾經發(fā)現了刻有漢字的甲骨片,經過鑒定,這些甲骨片的文字風格與內容,能夠和數千里之外的商代甲骨文準確對應,在那個時代,成體系的文字是中原地區(qū)獨有的文明標志,它的出現本身就代表著一種極其深刻的文化植入。
![]()
以上的種種都在說明一個問題,在這片土地上,大概率有著很多中國古人存在,又或者是和中國古人有深入的交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