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2 日,第十五屆全運會跳水女子團體賽在廣東奧林匹克體育中心游泳館落幕,奧運冠軍全紅嬋時隔 183 天傷愈復出,領銜廣東隊以 2369.8 分成功衛冕,用一枚沉甸甸的金牌回應了所有期待。這場勝利不僅彰顯了廣東跳水的硬核實力,更因師徒間的暖心互動,讓賽場充滿溫情。
![]()
作為廣東隊的核心戰力,全紅嬋的復出之戰備受矚目。今年 5 月,她因腳踝韌帶傷情與腰椎勞損無奈退賽,還在恢復期遭遇跳水運動員最怕的 “發育關”,身高體重變化迫使她重新適配技術動作。
![]()
關鍵時刻,啟蒙恩師何威儀始終陪伴左右,將她接回廣東隊針對性訓練,從康復調理到動作校準全程親力親為。訓練場上,AI 捕捉系統每秒 128 個數據點的精準追蹤,搭配何教練 “慢一點但別停” 的叮囑,讓全紅嬋硬生生把熟悉的動作 “重新練了一遍”。
這份默契在賽場隨處可見。
![]()
熱身時,全紅嬋跑完步蹦跳著回到何威儀身邊,嘴角帶著羞澀的笑意,而教練早已遞上水壺,眼神里滿是關切。這一幕恰似多年前的延續 ——2018 年 11 歲的全紅嬋初到廣州訓練時想家落淚,正是何威儀帶她回自己家,讓師母煮熱湯、女兒陪她玩積木,慢慢成了她的 “第二個爸爸”。
![]()
如今即便常有訓練 “矛盾”—— 比如全紅嬋想加練到深夜被教練勸停,最終卻是師徒一同留下打磨動作,這份亦師亦父的情誼早已融入日常。
奪冠后,粉絲拋來的玩偶瞬間堆成小山,全紅嬋抱著懷里的小熊轉身求助,何威儀立刻上前接過堆積如山的禮物,化身 “娃娃搬運工” 緊隨其后。
![]()
這暖心場景被鏡頭記錄,網友紛紛留言:“最好的師徒雙向奔赴”。
看臺上還有一道專注的身影 —— 國家隊教練陳若琳特意調開日程趕來,選了正對跳臺的位置,全程緊盯全紅嬋的每一個動作,臉上藏不住寵溺與滿意。
兩位教練分工明確:何威儀扎根基礎訓練與康復,陳若琳側重心理疏導與技術拔高,形成 “雙保險” 護航模式。
賽后陳若琳受訪時坦言:“她的狀態比預期更好,每一跳都很穩”。
當全紅嬋把金牌踮腳掛在何威儀脖子上,陳若琳笑著上前擁抱她時,場館掌聲雷動。
這個 18 歲少女在混合采訪區笑著說:“多練就能做好”,簡單六個字道盡 183 天的堅持。從傷病困擾到王者歸來,全紅嬋的逆襲背后,是雙師如父的守護,更是體育精神最動人的模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