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圈最尷尬的事,不是被對手猛烈攻擊,而是自己把自己聊崩了。
前白宮新聞秘書卡琳·讓-皮埃爾最近上了《紐約客》雜志的訪談節目,本想借新書宣傳翻身,結果整場采訪答非所問、邏輯混亂,連記者都聽不懂她在說什么。
這場原本應該是形象重塑的公關活動,最后變成了美國輿論場上的"大型翻車現場",左派右派齊聲嘲諷,媒體圈集體圍觀看戲。
![]()
![]()
作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擔任白宮新聞秘書的非裔女性,同時也是首位公開同性戀身份的政府官員,讓-皮埃爾的任職之路曾被賦予打破身份壁壘的象征意義。
2022年5月13日,她正式接替珍?普薩基走馬上任,這份由拜登親自任命的職務,最初被民主黨視作展現多元包容理念的重要窗口。
![]()
但此次《紐約客》訪談中,當記者追問其新書《獨立派:超脫黨派立場透視一個破碎的白宮》中的核心爆料時,她的回應卻陷入嚴重混亂。
談及書中宣稱的“民主黨背叛導致拜登退選”,她既無法清晰闡述所謂“背叛”的具體細節,又在被問及是否掌握實質證據時反復繞圈,甚至數次出現沉默卡頓,讓現場采訪一度陷入尷尬。
![]()
這本計劃于2025年10月出版的新書,本身就充滿爭議。
讓-皮埃爾在2025年6月宣布出書的同時,高調宣布脫離民主黨成為獨立人士,書中預告將揭秘拜登2024年7月退出總統競選前三周的內幕,控訴民主黨“逼宮”行為是“政治自殘”。
![]()
這一表態瞬間引發輿論嘩然,有拜登政府內部知情人士向《政治報》透露,讓-皮埃爾向來熱衷出風頭,其出書舉動被不少同僚視作“投機騙局”,認為她本想效仿前任普薩基卸任后轉型電視臺主播,因未能如愿才轉而通過寫書博眼球。
![]()
更值得關注的是,她在書中標榜的“超脫黨派”立場,與其長期深度參與民主黨政治的經歷形成鮮明反差——從奧巴馬政府時期的工作人員,到拜登2020年競選團隊高級顧問,再到哈里斯的競選顧問,她的職業生涯幾乎與民主黨緊密綁定。
![]()
![]()
訪談中的邏輯混亂,并非讓-皮埃爾首次暴露業務能力爭議。
早在2022年5月16日的任職首秀上,她就在64分鐘的新聞簡報會中多次陷入“一問三不知”的境地82秒的翻車集錦視頻在網絡上廣泛傳播,網友嘲諷她的口頭禪就是“我沒有這方面的最新消息”。
![]()
據美國“政治”新聞網2025年9月報道,白宮記者團對她主持的發布會失望情緒日益加重,有記者透露,讓-皮埃爾的回答不僅含糊其辭,還頻繁偏離預設要點,甚至讓白宮同事都感到困惑。
更有記者直言,若這種“缺少新聞點”的狀況持續,出席發布會的人數可能會逐漸減少。這種履職狀態也讓她成為共和黨攻擊的焦點,其發言常被共和黨用作批評民主黨執政能力的“彈藥”。
![]()
此次訪談翻車進一步撕開了民主黨內部的裂痕。
讓-皮埃爾在書中控訴的“民主黨逼宮拜登退選”,直指2024年總統大選的敏感往事。
2024年7月,時年81歲的拜登在與特朗普的首場電視辯論中表現不佳,隨后迫于黨內壓力宣布退選,由副總統哈里斯接棒,最終特朗普贏得選舉,共和黨同時掌控國會參眾兩院。
![]()
這一失利讓民主黨陷入深刻反思,此前已有兩名美國記者在著作《原罪》中爆料,拜登的精神狀態和高齡長期引發白宮內部擔憂,甚至稱美國當時“由5個人掌管”,而拜登“頂多算董事會資深成員”。
讓-皮埃爾作為時任白宮核心幕僚,其新書爆料被外界解讀為對民主黨的“反戈一擊”,但此次訪談中她的糟糕表現,讓這份爆料的可信度大打折扣。
![]()
![]()
更耐人尋味的是,讓-皮埃爾的政治軌跡充滿矛盾。
她曾在2023年6月因違反限制聯邦雇員從事政治活動的相關法律被特別檢察官辦公室裁決,白宮律師隨后介入審核。
2024年5月哥倫比亞大學反戰抗議事件后,她公開批評“一小部分學生的行為釀成多數學生錯過畢業典禮”;2024年12月又代表白宮支持眾議院通過應急撥款法案,避免政府停擺。
![]()
這些表態曾被視為民主黨立場的風向標,但如今她脫離民主黨后的爆料,讓外界對其過往言論的真實性產生質疑。
有媒體發現,她在任職期間異常關注自身知名度提升,不僅與紐約公關人士保持密切溝通,還曾將政府官方電子郵件抄送給對方,這種行為早已引發白宮內部不滿。
![]()
隨著訪談視頻在社交媒體發酵,左派媒體試圖為其辯解,稱“復雜的政治內幕難以用簡單語言闡述”,但右派媒體則抓住機會猛烈抨擊,認為這“暴露了民主黨長期以來的溝通無能”。
普通網友的反應則更為直接,有人剪輯了訪談中的混亂片段與她過往新聞發布會的翻車瞬間對比,調侃“原來她一直如此”。
也有網友質疑,若書中內容真實,為何連講述者自己都無法自圓其說。
![]()
這場本應提升新書關注度的公關活動,最終演變成對讓 - 皮埃爾個人能力和民主黨內部亂象的集體審視。
讓-皮埃爾的訪談翻車并非孤立事件,而是民主黨近年執政困境的一個縮影。
從2024年總統大選失利到國會兩院失守,再到內部成員“反戈一擊”,民主黨正面臨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
![]()
而讓-皮埃爾作為曾代表白宮發聲的核心人物,其表現不僅關乎個人聲譽,更折射出政黨在信息傳遞、內部團結等方面的深層問題。
這場“大型翻車現場”或許只是開始,隨著新書出版日期臨近,更多爭議細節的曝光,可能會讓民主黨面臨更嚴峻的輿論考驗。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