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錄音門的余波還沒散,王家衛又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
這次不是編劇控訴署名被搶,也不是演員吐槽戲份被刪,而是一位小紅書博主直接拋出了顆“深水炸彈”:“王家衛從未真正執導過一部電影,他只是個品牌!”
這話一出,評論區瞬間炸鍋,有人喊著 “顛覆認知”,有人忙著為 “藝術信仰” 辯護,這場關于 “導演身份” 的爭論,比他電影里的情感糾葛還熱鬧。
![]()
博主手撕名導王家衛
這位博主的吐槽堪稱“精準打擊”,每句話都往要害上戳。他直言,所謂 “王家衛作品” 的導演,早該換換人署名:“初期是譚家明,后來是張叔平,或是杜可風跟張叔平聯手,甚至演員自己都能當半個導演,唯獨輪不上王家衛。”
在他眼里,王家衛在片場根本“撐不起場面”:演員問他臺詞該怎么說,他讓演員自己想;攝影師杜可風問拍什么角度,他只說 “你去感受”;實在沒頭緒就干脆停工,幾天幾周甚至幾年后再開機。“所有和他共事過的人都知道,他現場經常無措失語,情節設計全靠下面人兜底。”
![]()
最狠的是對“墨鏡符號” 的解讀。一直以來,王家衛戴墨鏡的原因有各種說法:妻子贈送的浪漫信物、眼睛怕光的生理需求,甚至是模仿偶像森田芳光的個人風格。
但博主一口否定:“那是他的保護套,擋得住別人質疑的眼神,藏得住自己的虛弱無能,偏偏還成了塑造神秘感的品牌包裝。”
![]()
他更拋出一個扎心比喻:“王家衛是愛迪生,不是特斯拉。” 意思很明確 —— 愛迪生是整合資源的商人,特斯拉是埋頭研發的發明家。“他頂多算優秀的產品經理,把張叔平的剪輯、杜可風的攝影、演員的即興發揮攢在一起,貼個‘王家衛’的牌就成了自己的作品。”
真有人在替他“當導演”?
![]()
博主的話聽著刺耳,但扒一扒公開的片場細節,似乎能找到不少呼應。
就說張叔平,這位拿過39次金馬獎提名、16座金像獎的幕后大佬,從《旺角卡門》就開始跟王家衛綁定。別人合作是各司其職,他倒好,美術設計、服裝造型一肩挑,從《東邪西毒》起還攬下了剪輯活兒。
當年王祖賢拍了幾個月的戲,最后一個鏡頭沒剩,就是張叔平下的手。更關鍵的是,博主說 “王家衛的電影是找出來的”,這話在張叔平身上得到了印證 —— 王家衛拍一堆雜亂素材扔給他,全靠他梳理出故事框架。
![]()
演員們的“受難史” 更能佐證 “現場失序”。梁朝偉拍《阿飛正傳》吃了27個梨,戲份照樣被剪;宋慧喬在《一代宗師》待了三年,只留下三分鐘鏡頭,護照還被收了沒法走;辛芷蕾拍《繁花》被要求反復走戲,問多了還被說 “裝”,最后只能乖乖服從。
這些看似 “追求藝術” 的操作,在博主看來就是 “導演無能”:“他說不出要什么,只能靠折騰人碰運氣,最后把功勞全算自己頭上。”
![]()
就連王家衛自己的處女作《旺角卡門》,開機第一天就露了怯。據澎湃新聞報道,當年他答應鄧光榮當導演,卻連分鏡表都沒準備,開拍前才慌慌張張趕工,還是張叔平幫他穩住場面,讓攝影師先拍大全景救場。這場景,倒真應了博主“靠下屬兜底” 的說法。
評論區吵翻了
![]()
博主的爆料直接把討論引向了高潮。有網友驚呼 “這是要把王家衛踩進塵埃里”,博主反倒回得冷靜:“踩不下去,他是聰明的商人,當年拍商業片虧了錢,現在倒成了藝術信仰,這手腕一般人學不來。”
支持者拿出“風格論” 反駁:“張叔平、杜可風也跟別人合作過,怎么沒拍出王家衛的味道?就像頂級幫廚也得有好廚師掌舵。”
這話戳中了不少人的心,畢竟《花樣年華》的旗袍美學、《春光乍泄》的鏡頭語言,確實刻著鮮明的 “王家衛印記”。
![]()
但反對者也有話說:“蔡瀾早說過他自私,多少老板虧了錢,多少人被埋沒才成就他。” 更有人翻出《繁花》編劇古二的控訴:參與核心創作卻只署 “前期編輯”,月薪三千還得兼生活助理,生病請假反被問 “你想要什么”。
這些細節疊加在一起,讓 “商人說” 多了幾分可信度。
![]()
面對質疑,博主只留了句耐人尋味的話:“他有貢獻不假,但配不配叫導演,有些事不便說。” 這話像根刺,扎在 “藝術信仰” 和 “行業真相” 之間。
如今風波還在發酵,王家衛依舊保持著一貫的沉默。只是經此一鬧,再看那些“墨鏡名導” 的傳說、“即興創作” 的神話,似乎多了層不一樣的底色。
![]()
畢竟觀眾看的是銀幕上的光影,而銀幕背后的故事,可能比電影本身更復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