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的訪客
春日的鴨綠江畔,冰雪消融,江水潺潺。春姬正在滿浦市技術培訓中心指導婦女們學習新型紡織技術,一輛黑色轎車悄然停在院外。車上下來兩位身著西裝的男子,他們的氣質與這片邊境土地格格不入。
“李春姬女士嗎?我們是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的。”年長的男子出示證件,“有重要事務需要與您洽談。”
在培訓中心的簡陋辦公室里,來訪者道明了真實來意:一家韓國非政府組織希望通過春姬的技術推廣項目,與朝鮮邊境地區建立“民間技術交流”。
“我們了解到您的項目取得了顯著成效,”年輕些的男子說,“我們愿意提供資金和設備,幫助您擴大項目規模。”
春姬心中警鈴大作。在朝鮮,與韓國組織的任何接觸都極其敏感,稍有不慎就會被扣上“間諜”的帽子。
“感謝您的好意,”春姬謹慎地回答,“但我們的項目完全在朝鮮法律和政策框架內運行,暫時不需要外部援助。”
來訪者并不氣餒,留下聯系方式:“如果您改變主意,隨時可以聯系我們。記住,這是為了邊境同胞的福祉。”
![]()
礦產風云
就在春姬為韓國組織的提議煩惱時,一個更重大的消息傳遍了滿浦市:在距離市區五十公里的山區,發現了大型稀土礦藏。
一夜之間,這個寧靜的邊境小城成了各方關注的焦點。中國、俄羅斯、甚至歐洲的礦業公司代表陸續抵達,下榻在滿浦市唯一的外賓招待所。更令人意外的是,哲秀在接待外賓時,竟然遇到了在俄羅斯認識的“老朋友”——伊萬諾夫。
“小李,我們又見面了。”伊萬諾夫熱情地擁抱哲秀,“這次我可是帶著誠意來的。我們公司愿意出最高價競標開采權,而且保證采用最環保的技術。”
哲秀謹慎地回應:“開采權的事要由國家決定,我們地方政府無權過問。”
當晚,哲秀緊急找到春姬:“姐姐,事情不簡單。伊萬諾夫在俄羅斯就以強硬手段聞名,他想要的開采權,絕不會輕易放手。”
更讓春姬擔憂的是,她無意中聽到伊萬諾夫與助手用俄語交談時,提到了“火炬派”某個殘余領導人的名字。
![]()
平壤的暗流
礦產發現的消息傳到平壤,引發了一場高層爭論。以金明哲為代表的技術改革派主張謹慎引進外資,學習先進技術;而保守派則堅持礦產資源應當完全由國家控制開發。
在這場爭論中,金明哲的政敵開始搜集對他不利的證據。很快,他們的目光聚焦到了春姬身上。
“李春姬曾經非法越境,與外國勢力有過接觸,現在又與韓國組織牽扯不清。”在一次高層會議上,保守派代表慷慨陳詞,“金明哲同志重用這樣的人,實在令人擔憂。”
更糟糕的是,安全部某些與樸永日余黨有牽連的官員,開始散布謠言,說春姬的技術推廣項目實際上是外國勢力的“特洛伊木馬”,目的是滲透朝鮮邊境地區。
金明哲頂住壓力,親自前往滿浦市考察。在視察技術培訓中心時,他私下對春姬說:
“春姬同志,你現在處在風暴中心。礦產開發事關國家核心利益,各方勢力都在暗中角力。你必須格外小心。”
![]()
記者的采訪請求
金明哲離開的第二天,一位美國記者找到了春姬。《紐約時報》的特約記者莎拉·約翰遜,能說一口流利的朝鮮語。
“李女士,我采訪過很多邊境居民,他們都稱贊您的項目改善了他們的生活。”莎拉真誠地說,“我想寫一篇報道,讓世界了解朝鮮正在發生的積極變化。”
春姬內心矛盾。一方面,她希望外界看到朝鮮人民的真實生活,打破固有的偏見;另一方面,她深知與西方媒體接觸的風險。
“我需要請示上級。”春姬最終答復。
請示的結果出乎意料——平壤方面批準了采訪,但要求春姬“把握好尺度”。與此同時,安全部秘密指示:借這次采訪向外展示朝鮮的正面形象。
采訪當天,莎拉問了一個尖銳的問題:“有消息說,朝鮮政府計劃用礦產開采權換取外資,這可能破壞邊境生態。作為環保技術的推廣者,您對此有何看法?”
春姬沉思片刻,謹慎地回答:“國家的發展需要平衡經濟與生態。我相信黨和政府會做出最符合人民利益的決定。”
采訪結束后,莎拉悄悄塞給春姬一張紙條:“小心伊萬諾夫。他在其他國家有過不光彩的記錄。”
![]()
幾天后,春姬接到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哲秀被安全部帶走調查。罪名是“涉嫌在礦產談判中收受外商賄賂”。
春姬立即明白,這是沖著她和金明哲來的。果然,很快有匿名人士傳話:如果春姬愿意“配合”,在礦產開發問題上支持某方勢力,哲秀就可以平安無事。
與此同時,伊萬諾夫直接找上門來:“李女士,我很欣賞您的才能。如果您能幫助我們獲得開采權,我們愿意資助您的技術推廣項目,還可以安排您弟弟去莫斯科學習。”
春姬面臨艱難抉擇:屈服于壓力,背叛自己的原則;或者堅持立場,但可能讓弟弟陷入險境。
深夜,春姬獨自來到鴨綠江邊。江水在月光下靜靜流淌,對岸中國的燈火如同繁星。她想起了淑子一家期待的眼神,想起了培訓中心里那些渴望改變命運的婦女,想起了金明哲臨別時的囑托。
“我不能背叛那些信任我的人。”她輕聲自語。
![]()
春姬決定主動出擊。她聯系了金明哲,提供了伊萬諾夫與“火炬派”殘余勢力聯系的線索。同時,她公開接受了莎拉的第二次采訪,在這次采訪中,她詳細介紹了技術推廣項目的成果,特別強調了項目完全依靠國內資源取得的成就。
“我們朝鮮人民有智慧,有能力靠自己的力量改善生活。”春姬在采訪中說,“外來的幫助固然歡迎,但絕不能以犧牲國家主權和人民利益為代價。”
這段采訪被巧妙地傳播開來,在邊境居民中引起強烈共鳴。淑子組織當地居民聯名上書,支持春姬的項目,反對破壞邊境生態的采礦計劃。
與此同時,金明哲在平壤也展開了反擊。他出示證據,證明對哲秀的指控純屬誣陷,背后是保守派與外國勢力的勾結。最高領導人得知真相后,下令徹底調查。
一周后,真相大白:伊萬諾夫的公司確實與“火炬派”殘余有聯系,他們計劃通過控制礦產資源來影響朝鮮政治。保守派中個別官員被他們收買,企圖破壞金明哲推動的改革。
哲秀被無罪釋放,涉案官員被查處。伊萬諾夫被驅逐出境,礦產開發權交由國有礦業公司與一家信譽良好的中國企業合作開發。
![]()
風波過后,春姬的技術推廣項目獲得了國家更大的支持。最高領導人親自批示,將滿浦市經驗向所有邊境地區推廣。金明哲的改革計劃也得以繼續推進。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春姬站在擴建后的技術培訓中心前,迎接新一批學員。在這些學員中,她看到了許多熟悉的面孔:淑子如今成了紡織技術教員,她的兒子明哲開始學習農業新技術,甚至姜成國中尉也來報名學習小型機械維修。
“春姬阿姨,”明哲興奮地告訴她,“我學會了溫室種植技術,明年冬天我們就能吃上自己種的新鮮蔬菜了!”
春姬撫摸著孩子的頭,心中充滿欣慰。
這時,成哲拿著一個信封走來:“平壤來的消息。金明哲同志邀請你去科學技術省工作,負責全國的技術推廣項目。”
春姬看著眼前欣欣向榮的景象,看著那些因為技術改變而綻放笑容的面孔,輕輕地搖了搖頭。
“我的位置在這里,在邊境,在普通民眾中間。”她堅定地說,“告訴金明哲同志,我愿意做他在邊境的眼睛和手,但我的根,要留在這片土地上。”
成哲理解地點頭,握緊了妻子的手。他知道,這個選擇意味著他們將繼續面對邊境的風風雨雨,但也意味著他們堅守了自己的初心。
鴨綠江的江水依舊奔流不息,承載著兩岸人民的希望與夢想。在這個變革的時代,春姬用她的勇氣和智慧,在邊境線上點亮了一盞不滅的燈。
![]()
(未完待續)
下章預告:
春姬的項目引起國際關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發出合作邀請。與此同時,朝鮮境內突發特大洪水,邊境地區受災嚴重。春姬帶領技術培訓中心的學員們投入救災,卻發現洪水背后可能有人為因素。更令人擔憂的是,救災過程中發現了疑似間諜活動的證據,所有線索都指向春姬的技術推廣項目。下一章《洪水的考驗》,看春姬如何在自然災害和信任危機中守護她所建立的一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