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長春,這座鐫刻著歲月榮光的城市,始終與“鐵血”二字緊密相連。從奔走救國的王希天,到舍身護童的“人民的好兒子”劉英俊;從隱蔽戰線傳遞光明的李真凡,到撲火救人的“一汽英雄”陳岱山……他們來自不同行業、不同年代,卻有著同樣的抉擇:在危難時刻挺身而出,在使命面前義無反顧,用生命為“鐵血長春”寫下生動注腳。
為緬懷英烈事跡、傳承紅色基因,讓英雄的精神融入城市血脈,人民網聯合長春市革命烈士陵園管理中心推出《鐵血長春·英烈志》專欄,梳理長春英烈的奮斗軌跡。“鐵血”為魂,愿這些滾燙的名字與事跡,成為激勵我們前行的精神火炬,讓英雄的風骨永遠照亮春城大地。
![]()
陶凈非
陶凈非,原名陳世有,出生于吉林省德惠縣大房身鎮高臺子村。“九一八”事變之后,陶凈非積極投身抗日救亡運動。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3年與王光宇一起到黨領導的抗日武裝寧安工農義務隊工作。1935年2月,東北反日聯合軍第五軍成立之初,曾成功指揮石門子伏擊戰,殲敵20余名,擊傷日軍宮藤中尉等10余名。在戰斗中,陶凈非率部出其不意的行動,都給敵人以狠狠打擊,使敵人聞風喪膽。1937年,任東北抗聯第五軍第二師政治部主任。1938年8月率部參加陳翰章指揮的安圖縣大沙河戰斗,戰功卓越。
1942年春,東北抗聯教導旅領導決定由他任隊長,率小部隊從蘇聯返回五常、舒蘭聯系東北抗聯第十軍部隊和尋找東北抗聯失散人員。1942年8月,他率隊在老爺嶺東三道海浪河溝突然遭到敵軍襲擊。突圍時,陶凈非不幸犧牲,時年30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