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美國總統特朗普步下空軍一號舷梯時,攝像機清晰地捕捉到他臉上難以掩飾的疲憊。
這個細節,值得玩味。
畢竟,就在他抵達釜山前,白宮剛剛確認了一個令人失望的消息:備受期待的"金特會"因朝方沒有在截止期限之前回應而告吹。
但就在外界揣測這位美國總統的亞洲之行是否將黯淡收場的時候,態勢出現了轉折。
真正的重頭戲,原來不是美朝會晤,而是中美峰會。
![]()
10月29日,中國外交部宣布,中方將和美國總統特朗普在韓國釜山舉行會晤,時間就定在30日。
至于要談的話題,主要是中美關系和共同關心的事情,譬如中美貿易、俄烏沖突、臺海和南海局勢,估計都是繞不開的。
距離特朗普上一次和中方高層會晤,已經有六年之久。
盡管今年他已經和中方至少通話了三次,但這種面對面的會談還是頭一回,這兩種交流形式,帶來的效果顯然也是不一樣的。
報道指出,中方這次當著特朗普的面明確指出,中美兩國完全可以相互成就、共同繁榮。
特朗普也給出了積極信號,并直言中方是厲害的談判對手。
就中美這兩天的動向來看,雙方確實做好了修復關系,暫時“休戰”的打算。
信號一:中國本周采購了三批美國大豆,大約18萬噸。
![]()
這批貨物以及在今年12月至明年1月間裝運。
這個時間點的選擇,絕非偶然。
美國中西部農業州正值收獲季節,面臨銷售壓力。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大豆進口國,此時出手采購,信號再明確不過。
信號二:美國打算在芬太尼議題上讓步。
特朗普在專機上向記者透露,對中國加征的20%"芬太尼關稅"或許會下調。
這個表態,直接切中了中美貿易談判中的一個難點。
![]()
要知道,在不久前的中美經貿磋商中,芬太尼問題還被列為雙方重點議題。
這兩件事,看似孤立,實則相互呼應。
中美各自選擇大豆和芬太尼關稅作為突破口,可謂深思熟慮。
美國農業州一直是重要票倉,中國的大豆采購直接緩解這些地區的壓力。
反過來,芬太尼問題在美國國內政治中具有高度敏感性,美方在此展現靈活性,既能回應中方關切,又不會觸動更廣泛的關稅架構。
這種"各讓一步"的節奏,很有意思。
尤其是在大國博弈中,這種善意的釋放往往更加隱晦、更加精妙。
![]()
那么,中美為什么選擇在APEC期間舉行這場關鍵會晤呢?
或許是因為這個多邊經濟論壇,能為中美提供了難得的"中性場地"。
在這里討論敏感議題時,雙方都能借助"促進區域經濟合作"這個共同目標來緩和雙邊關系的緊張感。
但這次中美互動的時間點,為什么恰好在"金特會"泡湯之后公布?
這種安排是否暗示著什么?是否美方在朝鮮半島受挫后,更需要在對華關系上取得進展?
或者說,這是否反映了美國在亞洲需要維持某種戰略平衡,當一邊的外交推進受阻時,必須在另一邊打開局面?
看看雙方此前的鋪墊就知道了。
![]()
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行的中美經貿磋商中,中美達成"基本共識"。
現在回想起來,那或許就是在為此刻的元首會晤鋪設的臺階。
這種步步為營的外交藝術,確實令人嘆服。
每一招每一式,都經過精心計算。
中國對美國大豆采購的量既足夠傳遞善意,又尚未達到大規模采購的規模,保留著后續談判的籌碼。
美國關于芬太尼關稅的表態既展現靈活性,又不觸及更核心的關稅架構。
這種操作,需要多么精準的拿捏。
![]()
不過說實話,期待一次會晤就能解決所有分歧,是不現實的。
從中美雙方近期在經貿、科技等領域的舉措來看,競爭仍將是中美關系的底色,甚至可以毫不夸張的說,中美在談判桌上的“硬仗”才剛剛開始。
但此次展現的務實態度表明,兩國都在學習如何在新形勢下管理競爭。
這種管理,更像是在下一盤復雜的圍棋。
雙方都在布局,都在計算,但也都清楚知道什么時候需要"做活"一塊棋,而不是一味廝殺。
大豆采購和關稅調整就是這樣的小范圍"做活",它們雖不能改變整體棋局,但也為后續更復雜的博弈保留了空間。
![]()
當特朗普帶著些許疲憊踏上釜山的土地時,他面對的是一個充滿變數的亞洲外交棋局。但或許正是這種變數,反而給了中美關系一個難得的機遇窗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