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深秋,當王鵑在短視頻平臺刷到中國反邪教網的警示視頻時,距離她最后一次向"天道鴻元"師父轉賬已經過去九個月。這個曾經讓她堅信能"消災祛病"的線上組織,最終讓她失去了數十萬元積蓄和至親之人。這起案件的曝光,撕開了網絡非法組織的新型生存形態。
![]()
據11月3日的報道稱,2021年的一個深夜,產后抑郁的趙雨欣在刷短視頻時遇到了"明軒"。這位主播用淡藍色天空做背景,用一行行跳動的文字直擊痛點:"脾氣暴躁、突然心慌?其實是磁場出了問題。"評論區里,數千條金光頭像的點贊和"感恩師兄"的留言形成強大的心理暗示。直到后來她才知道,這些看似自發的互動,都是組織成員用"為師兄捧場"的名義進行的系統性控評。
在"青風"的直播間,趙雨欣看到了更震撼的場景:數百名和她一樣被生活困擾的人聚集在這里,有人訴說背痛如壓巨石,有人哭訴婚姻破裂。主播們用"打竅""消業"等專業術語構建起一套神秘話語體系,將現實困境歸因于"負能量磁場"。這種精準的情感共鳴,讓許多人在虛擬空間中找到了歸屬感 。
![]()
這種模式在"天道鴻元"組織中被標準化:通過短視頻平臺的算法推薦,精準觸達情感脆弱人群;用"消災祛病"的承諾吸引關注;通過連麥互動、社群運營建立精神依賴。從2021年到2025年案發,該組織在六大平臺建立600余個賬號,累計獲得500余萬次點擊,發展成員3000余人。
報道中稱,"落座"是組織設計的關鍵斂財環節。趙雨欣在加入三個月后,被要求購買一尊售價800元的造像,然后支付5000元"落座費"請師父上門開光。更荒誕的是,她還需要承擔從河南到浙江的差旅費。當瘦小的尚某增穿著雙排扣棉服出現在她家時,這個被信徒稱為"昆侖童子"的頭目,只是匆匆燒了幾張黃紙便離去 。
![]()
這種儀式化的斂財手段極具迷惑性。王鵑為了給母親續命,先后轉賬數十萬元。她回憶說:"師父說只要誠心供奉,就能延長十年壽命。"但直到母親去世,她才發現所謂的"能量注入"不過是一場騙局。案件數據顯示,尚某增通過"落座"、"消災法事"等名目,累計斂財超500萬元,同時以"皇帝轉世"為幌子奸淫10名女性。
組織內部的"叢林文化"群聊,本質上是一個嚴密的精神控制體系。成員被要求每天觀看直播、轉發"開示",稍有懈怠就會被警告"心不誠則遭天譴"。這種規訓機制讓許多人即使心生懷疑,也難以擺脫依賴。
![]()
案件偵破后,"天道鴻元"的600余個賬號被封禁,但新型變種組織依然活躍。2025年10月,趙雨欣發現曾經的"師兄"們又在新平臺開設直播間,用"三期末劫""正法修行"等話術重新引流。這種"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的策略,凸顯了網絡非法組織的治理困境。
專家指出,這類組織的隱蔽性體現在三個層面:一是用"磁場調理""能量療愈"等文化詞匯替代敏感表述,規避平臺審核;二是通過社群私聊完成最終轉化,避開公開監管;三是利用算法推薦精準鎖定易受害群體。北京聯合大學學者薛鵬分析:"傳統的線下打擊模式已經難以應對這種網絡原生型非法組織,需要構建'疏堵結合'的協同治理體系。"
![]()
面對新型網絡非法組織,治理手段正在發生變革。河南警方在案件偵辦中,通過分析500余萬條聊天記錄,梳理出組織的層級架構和資金流向,最終鎖定關鍵人物。這種大數據驅動的偵查模式,為打擊網絡犯罪提供了新范式。
![]()
平臺責任的壓實成為關鍵環節。多家短視頻平臺開始將"精神控制""隱蔽斂財"等特征轉化為AI識別指標,對涉及"末世論""祛病消災"的內容自動標注。同時,通過優化算法推薦機制,在相關視頻下方插入反邪教提示,從源頭切斷傳播鏈條。
當一位匿名受害者說出"曾經的負能量,其實是抑郁癥軀體化"時,道出了這類案件的本質。在流量為王的時代,我們需要建立起兩道防線:技術層面的精準識別,和認知層面的科學素養。唯有如此,才能讓那些打著"修行"旗號的網絡幽靈無處遁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