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Alex Ho & OJ Miu
THE HOST
Alex與OJ均從事室內設計,Alex有著跨文化的背景,輾轉于臺北、曼谷和香港三地成長,前往美國RISD和倫敦圣馬丁修讀產品設計,并在梁志天工作室任職三年;OJ則在香港完成室內設計專業,畢業后加入Foster + Partners香港團隊,隨后二人在香港建筑與室內設計事務所BTR Workshop任職十年。如今,二人育有三個孩子,常居香港或往返于祖籍中山的第二居所。
![]()

去朝圣前,這一家五口過著看似美滿的生活。“有著體面的工作,獲得的薪水讓我們過上舒適的生活。我們彼此扶持,孩子也健康成長,一切似乎稱心如意。”然而,城市快節奏帶來的巨大壓力和內耗,悄然消磨著二人對生活的熱情,“人生突然就進了死胡同,面對一堵密不透光的‘墻’,好像找不到任何出口。”OJ說。
“就在同一時期,我的母親往生了,這給我們帶來的打擊遠超工作上的壓力。我沒想到事情有這么嚴重,當時選擇了先完成手頭的項目,再接媽媽出院。誰知道世事無常,命運提早奪走了我最親的人。我后悔因為工作,沒能陪媽媽走完人生最后一段路。”Alex說道,就是這個遺憾,成為了夫妻倆接觸佛教,去往西藏朝圣的緣由。
![]()
納木措是西藏的“三大圣湖”之一,
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的第一神湖,
為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
在青藏高原上,
佛教徒通過轉山或者轉湖來表達虔誠之心。
朝拜圣湖就是徒步繞轉納木措天湖一周,
全程四百多公里。
“我們去寺廟幫媽媽做超度,因緣際會下,我們在素食餐廳遇到了一位僧尼,與她幾番接觸下來,我們感觸良多,于是選擇了皈依。有一天,師父和我們說要和師兄們去西藏朝圣,我想,這也許是超度母親最好的機會。”然而,OJ卻猶豫了,要放下工作和三個孩子出行并不容易,輾轉反側,她決定豁出去,給彼此一次真正停下來審視內心的機會,去尋找那些困惑已久的答案。



OJ在旅行日記中寫下:
“在香港,最大的運動量,
大概就是上班下班步行那幾百步。
城市化社會養成固有的觀念是,
動腦比勞力更值錢,
平時只動腦,卻不動身體,
在這里一開始還擔心會不會堅持不下去,
但事實是心理一天比一天堅固。”
這本日記最終集結成畫冊,
她希望與有緣人分享在納木措所發生的點滴。
飛抵拉薩,隔天二人背著沉甸甸的行李開始轉湖,從晨起念著 “阿彌陀佛”的佛號步行,一天只吃一頓干糧,直至夜晚在石灘上的薄睡袋里艱難入睡,四月的納木措還很冷,高原的紫外線卻毒辣,二人的皮膚被曬出水泡、發腫、流膿水,最后變硬脫皮,肉身的苦卻引出精神的路,“雖然身上的東西越來越少,但內心的精神世界卻越來越豐富了,其實生存需要的物質真的可以很少,但強大的信念才是內心所需。這一趟,真是獲益匪淺。”OJ在日記里這樣記錄。
在行走的過程中,他們會看經書,會熱情地和當地村民拍照,當他們看日出釋放的萬丈光芒把圣湖染成金色,遠處是常年積雪的念青唐古拉山,一群海鷗不經意入鏡,“此時我對十方世界又添了幾分敬畏,我問Alex:‘你以后還想來嗎?’他說日后有機會想帶孩子來看看,我點頭認同。”OJ說道。
![]()


“有一只羊白天整天跟著我們,
晚上它睡在我身邊。
它身體特臭,但我已經顧不得它身上的味道,
整晚都抱著它取暖。
我非常感恩它,
它是我旅程中的第一位‘守護神’。”
OJ所記錄的那些神奇時刻,
在接下來的日子不斷治愈自己和Alex,
也成為滋養Soil Studios誕生的“土壤”。
一路上,他們彼此關注對方的狀態,也感恩那些熱淚盈眶的瞬間:路上師兄撿到的心形石頭,淳樸藏民布施的白米飯和熱乎乎的水,雪夜抱著跟了自己一天的白羊取暖入睡,偶遇站著不動聽法的靈性馬兒……“那些萍水相逢卻真心相助的人,是我見到最善良的靈魂,這一路,見天地,見眾生,見自己。”OJ如此說。
回到香港后,OJ不久就辭去了工作去做義工。一年后,Alex也離開了BTR Workshop,倆人創辦室內設計公司Soil Studios。“后來我們直接在常去做義工的素菜館對面設立了一個很小的辦公室,方便一邊做設計一邊修行。朝圣回來后的一段時間,生活從餐廳開始,一大早先去菜市場買新鮮的豆腐、水果和蔬菜,供養佛菩薩后開始開店。午餐結束后,我們才開始設計工作。”Alex繼續說道,“時至今日,那次朝圣的經歷一直還影響著我們。”

一道古董布料簾作為功能空間的隔斷存在,
布料簾由Atelier So定制,
在Hatch Area找的日本古董藤編籃
被用作花器;
家中佛像、供花、
貫穿于空間各處的赤陶器物,
都是對“無常”的呼應。
“或許不是西藏治愈了我們,而是我們在西藏放過了自己。”在從納木措回來后的日子,無論是Alex還是OJ,都找到了解決困惑的答案,與遺憾和解,接受世事無常,活得自然,知足常樂,“我希望未來的日子里,我和另一半都有接受一切的勇氣,無論好壞,皆是生命中的風景。”
“Soil”的誕生更像歸來后的頓悟:土壤是萬物歸處,也是生命起點。對于佛學常常被聯想成素食主義、祥和、禪坐等形式,他們更希望透過日常去踐行佛法的智慧,將其融入生活和創作空間去,如泥土般靜默地滋養身心。這間位于中山的家便是“實驗場”,他們完全遵循內心設計,幾乎每周都會從香港回來小住。“每次回來好像都能把混沌的自己帶回到最質樸的狀態。”Alex說道。
![]()
![]()
廣東中山,是OJ的老家,如今她的部分親友和朋友仍居住在這座安靜從容的嶺南小城。蒼翠的五桂山下,岐江水穿城而過,孫文西路的老騎樓,香山古港的舊船塢,百年榕樹的樹影,茶樓一盅兩件的閑適,杏仁餅剛出爐的酥香,粥水火鍋翻滾出人情味,中山不似香港繁華,但也有僑鄉獨有的溫度和底蘊。
于是,夫妻倆決定買下位于東區的新屋著手改造。“房子靠近五大公園,交通卻十分便捷,往返市區只需10多分鐘,“而且深中通道通車之后,往返香港和這里的家變得更簡單。”Alex解釋道,“我很喜歡中山慢活休閑的氛圍,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也很親和。”
![]()
左側Grace扶手椅來自GUBI,
坐墊和靠背采用米色Dedar織物面料包裹,
手工簇絨地毯來自葡萄牙地毯品牌Ferreira de Sá。
房子約128平米,整體視野開闊,他們先對原始空間做了大刀闊斧的改造,拆除所有非承重墻重新整改,以開放的布局和天然的材料營造流動、包容、寧靜的氛圍。Alex和OJ把中山的家命名為“House of Soil”,佛經說“緣起性空”,而土壤恰似這哲思的具象化——它承載消亡,也孕育新生。由大地土壤滋養的設計信仰在空間中有跡可循,生態黏土墻面、火山巖定制手工磚、赤陶器物,仿佛房子本身就有著土壤的顏色、氣味和觸感,他們希望居所可以和靈魂盡可能地貼合。
![]()
![]()
![]()
![]()
![]()
![]()
Alex在茶室內,
茶臺由二人搜尋而來的明治時期寺廟書桌改造而成。
五米長的茶室是滋養靈魂的角落,晨起看山、日落品茶,有時他們會鋪上日本蓑草墊冥想,放下煩心和焦躁,又或者打開瑜伽墊習練,舒展筋膜、靈活關節,香爐里升起的煙,杯中清澈的茶湯,逐漸成為都市人歸家后的“精神土壤”。
家里沒有設置電視,夫妻倆盡量減少電子產品的使用頻率,而將注意力放回到自然本身,窗外是水墨般的重巒疊嶂,向屋內的另一邊看去,則是巴厘島藝術家Ricky Lee Gordon用山上撿來的樹枝燒制成畫筆、用芒果葉的黃色為顏料而繪成的畫作:日落的沙灘與大海,那兒有大自然呼吸的節奏。
![]()
![]()
![]()
![]()

上圖:客廳的不同視角,
鋪設的葡萄牙手工簇絨地毯有著波浪紋理、
呼應藝術家Ricky Lee Gordon以大海為題的畫作;
采用Viabizzuno可調節的燈飾;;
下圖:Karma長幾在Mary Verspoor巴厘島工作室尋來、
一盞布面臺燈Noa Table Lamp來自紐約,
由設計工作室Human Home打造,
一旁的人像陶瓷雕塑由藝術家Tomoko Hirokawa創作,
來自香港古道具店Hatch Area;
家中的每件物品都需經歷“為什么存在于此”的拷問。
有時看著畫中的大海,他們會想象赤腳踩在沙灘細沙上的柔軟,也會想起曾經留在納木措雪地上的腳印,“在納木措,最珍貴的不是我們帶走的照片,而是留在雪地上的腳印,它終將消融,完成一次無痕的歸還。”相比起純粹的信佛,他們更相信,佛法的智慧要運用在日常生活中,SOIL的設計哲學是可以用身體去感受的,正如他們曾用雙腳去感受大地的溫度,每寸每尺都不盡相同,一木一石皆有靈性。
![]()
![]()
![]()
![]()
![]()
![]()
從客廳看向餐廳的視角;
藤編餐椅為古董,來自南法;
廚房中島臺是家的“心臟”,
也是功能區域的視覺焦點;
柜內和茶桌上的杯盤器物由Soil Studios設計,
在Mahteh Ceramic訂制的“SOIL Tableware”系列作品。
在西藏徒步的那些天,Alex和OJ不曾忘記淳樸的村民所供養的“豐盛大餐”,無非是白米飯、榨菜、花生、青菜、蘋果,卻嘗到了過往幾十年不曾體會過的滋味。慢下來煮一頓粗茶淡飯,在城市里竟然成為了奢侈的幸福,于是,廚房成為空間改造的重點,柚木櫥柜、古董餐柜、藤編餐椅、木制餐具,一切都是生命,一切都終將歸還大地,他們將可持續、靈性與因緣循環編織成生活本身。
![]()
對細節時刻保持“覺知”,
是對材料生命周期的尊重,
也是在空間中熨貼心靈的解法,
住得舒服才能滋養身心。
“生活在香港,慢下來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身邊的人容易疲憊。這種疲憊不是吃一頓豪華大餐就能緩解。到底什么才是疲憊生活里的解藥?來到西藏的第十一天,我好像找到答案了——平靜和愛。想到這里,我感覺一下子悟通了,人也輕松了很多。”OJ繼續回憶道,“然后我思考,人到底能如何過一生:把語速放慢,把心放寬,把生活過的簡單。用心做好身邊的事情,不貪多,該有的,總會有。”
![]()
![]()
在Soil Studios的社交媒體上,一段巴厘島尋物的視頻配文寫道:“Luxury takes time.”奢侈并非指代金錢,而是時間,“和時間賽跑,也許可以獲得更多的金錢、地位。但一旦嘗試慢下來,你或許會發現,時間也在悄悄地贈予你更珍貴,更無價的東西。”在浮躁的都市環境,他們希望身心能像土壤一樣沉淀,有耐心去等待一切自然生長,家中的家具和物件亦是如此,他們不按清單采購,而期待與它們結緣,等到有了“就是它了”的一瞬間感動,再把它們迎接回家。
![]()
![]()
![]()
![]()
![]()
從左至右:
廚房,餐廳和客廳被設置在同一條中軸線上,
流暢舒心的生活動線,
餐廳的黑色胡桃木餐桌來自廈門玩木工坊,
為House of Soil定制款;
香蕉紙吊燈由Alexis Dornier設計;
窗邊的工作臺可用作閱讀、茶歇使用,
由巴厘島Lava Stone Design定制,
采用了Raku Effect火山巖磚打造;
桌上的臺燈由Santa&Cole出品。
在工作日程之外,夫妻倆會通過旅行尋找靈感。他們去巴厘島拜訪木雕匠人、陶瓷藝術家、畫家,前往廈門探訪木工坊,在Hatch Area古道具店偶然“遇見”一張明治時期的寺廟舊木桌……搜集物件的經歷更像是與時間和歷史對話。“家里那張美國黑胡桃木餐桌,是我們和廈門玩木工坊工匠反復打磨細節的成果,它的蝴蝶榫接細節和手工肌理,正好詮釋了我們對’奢侈’的理解——時間、專注和靈性的產物。”Alex說道。
![]()
![]()
![]()
![]()
![]()
主臥采用雙入口門設計,
床前的兩幅描繪海上日出日落的作品,
出自巴厘島藝術家Ricky Lee Gordon之手;
Nusa柚木咖啡桌由巴厘島設計師Mary Verspoor設計;
灰色絲絨扶手椅由Moroso出品。
雙開式門的黃銅拉手形似西藏路途中的小石頭,
它來自Brandt Copenhagen。
在巴厘島旅行時,他們在Mary Verspoor工作室對一張柚木咖啡桌一見鐘情,如今它靜靜地安置在主臥的床前,“木材觸感和香氣讓我們回想起熱帶叢林的濕度和溫度,透過上面的雕刻工藝,可以感受到工匠與木頭之間的互相尊重與交流,再搭配Ricky Lee Gordon創作的日出日落作品,臥室瞬間有了呼吸感和生命力。”OJ繼續說,“還有我們在廈門玩木工坊找到的黑胡桃木碗,我們在參觀工廠的時候就被那些工刨削的痕跡所打動,帶回家才發現竟然和餐桌紋理呼應上了,是一種有趣的緣分!”
![]()
![]()
![]()
![]()
![]()
從左至右:
主臥的床頭燈來自Audo Copenhagen;
赤陶壁燈由House of Soil
與香港陶瓷藝術家Kwan Wai Chan共同打造,
作為工作室器物系列“SOIL”的延伸;
窗簾在Atelier So訂制;
光線透過織物、紙張、墻面的反射變得柔和,
兒童房則使用更更活潑輕盈的柔粉色。
房子設有一間主臥和兩間兒童房,主臥氛圍靜謐平和,朝向東南,看得見太陽東升西落,月的陰晴圓缺,兒童房氛圍則更活潑輕盈。步入主臥,每一處細節都經過仔細推敲、熨貼人心:雙開式木門的黃銅拉手貼合拳形弧度,Mark Alexander采用Raffia草(原產于非洲馬達加斯加,質地堅韌且耐水性良好)與香蕉樹皮制成的壁紙,與灰調玫瑰色生態黏土墻漆共同柔和著光線,天然材料在空間奏出和諧樂章。
![]()
![]()
![]()
![]()
主臥浴室的鏡子由Soil Studios
與巴厘島藝術家Shayan為House of Soil定制;
以“拼圖”概念設計出可拆卸的蘇木構件,
象征著親密無間的家庭紐帶;
浴室采用La Pietra Compattata回收墻磚,
懸掛的銅蝕刻版畫由Ricky Lee創作,
全屋不采用塑料材料。
步入浴室,仿佛進入另一處冥想空間,回收墻磚依舊講述著“萬物歸土,回歸本源”的初衷,“為自己設計時,我們更傾向于‘直覺’,幾乎不用思考,只是把喜歡的所有元素放在一起, 像呼吸一樣純粹……真正的設計,是讓人們醒覺自己本就是自然的一部分。”OJ繼續說道,“我們將推出‘SOIL Tableware’系列作品,器物將以蓮花為形,七件疊合如生命圓滿、純潔,我們也希望繼續和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共同設計出更多貼合House of Soil理念的生活產品,還計劃在未來打造如茶室、冥想空間的療愈中心,讓設計成為連接人與大自然的橋梁。”

墻面用宅匠的生態黏土涂刷,
粗礪肌理模仿土壤觸感,
黏土墻在不同光線下呈現微妙的大地色澤;
家門口的青銅銘牌與暗調走廊邊,
有一條燒灼處理雕塑感木柱上
懸掛著來自日本的古董鐵燭臺,
營造出歸家的“儀式感”。
他們會點燃香薰蠟燭安定心神,
也提醒自己“回家快樂!”
現在的Alex和OJ每天仍然做很多事情,但壓力比起以前要小,“我們只專注于幾個專案,不想盲目為賺錢而工作,而希望把時間留多一些給孩子、父母、朋友和自己,也多了些余力去探尋生命的寬度。”Alex說道。
每當忙碌的日程結束,夜幕悄然降臨,“House of Soil”門后的燭光仍會為他們燃起,晝去夜來,周而復始,帶他們找回生活的能量,正如土壤里藏著生命的循環,一顆顆種子的旅途。
![]()

造型|Soil Studios
攝影 | Studio Periphery
文 | 栗子
設計 | Karay
![]()
你如何看待信仰與空間的關系?什么樣的空間可以給予你療愈與平靜?歡迎下方留言和我們分享你的想法,DECO將選出一位精彩留言送出一本新刊。
![]()
游歷數國后,這對夫妻在溫州為自己造一片精神自留地
建筑師Hannes Peer用文化、歷史和藝術,寫給米蘭一封情書
![]()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