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晚剛拍的路面坍塌險情,今早出門就見工人忙著維修,這效率真是高!”10月31日,夏邑縣萬景天筑小區(qū)居民郭女士對著手機里的“邑好辦”小程序由衷點贊。這溫暖場景的背后,是夏邑縣以黨建為統(tǒng)領,創(chuàng)新打造“邑好辦-群眾隨手拍”平臺,破解民生難題、提升治理效能的生動實踐,更是該縣打通基層治理“神經末梢”、架起黨群連心橋的真實寫照。
黨建領航破壁壘 暢通訴求路
“以前反映問題得記清部門、備齊材料,現在拍張照、寫兩句話,訴求就能直達縣里,太方便了!”67歲的退休教師侯參軍點開“邑好辦”小程序,熟練演示著“拍照+定位+描述”的三步上報流程。作為夏邑縣黨建引領基層高效能治理的核心載體,“隨手拍”平臺徹底重構群眾訴求表達路徑,無論是路燈故障、垃圾堆積,還是道路破損、污水外溢,群眾只需指尖一動,訴求便能一鍵直達縣指揮中心。
為讓平臺真正走進千家萬戶、覆蓋所有群體,縣指揮中心在縣委統(tǒng)一部署下,聯(lián)合24個鄉(xiāng)(鎮(zhèn)、街道)的3921個網格開展“手把手教學”,針對老年群體制作圖文并茂的操作指南,依托743個村(社區(qū))黨群服務中心設立“幫辦代辦點”,安排黨員志愿者專人協(xié)助行動不便群眾提交訴求。數據顯示,平臺自上線以來,累計接收群眾上報事項1200余件,真正實現“全民可參與、訴求無門檻”,讓每一位群眾的聲音都能被聽見、被回應。
支部牽頭強協(xié)同 構建治理閉環(huán)
“群眾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必須快辦、辦好!”這是夏邑縣各級黨組織在基層治理中的共識。“隨手拍”平臺與全縣3168個基層網格、753個專屬網格實現數據深度互通,群眾上報信息自動關聯(lián)網格歸屬,同步調取周邊監(jiān)控資源輔助研判,確保問題“精準定位、快速響應”。
不久前,曹集冉莊村村民通過“隨手拍”上報污水外溢問題,平臺10分鐘內完成網格定位,第一時間聯(lián)動環(huán)保、住建部門組建黨員先鋒隊處置專班。縣委常委部門值班領導通過網格通App,遠程與網格員、技術人員視頻連線,現場敲定施工方案,僅用3天就完成管道修復,徹底解決村民的煩心事。這種“黨組織統(tǒng)籌、平臺牽線、多部門協(xié)同”的模式,打破了以往“多頭跑、反復說”的治理困境,讓民生問題處置效率大幅提升。
黨建賦能大數據 推動治理升級
“從‘被動響應’到‘主動治理’,大數據是關鍵抓手。”縣指揮中心工作人員指著屏幕上的熱詞圖譜介紹,通過分析“隨手拍”平臺數據,團隊發(fā)現“飛線充電”問題在老舊小區(qū)較為集中,隨即形成專題報告上報縣委,推動相關部門在12個老舊小區(qū)加裝智能充電樁,從源頭化解安全隱患。
平臺的治理價值,更體現在“個案解決”到“系統(tǒng)治理”的跨越上。此前,多名群眾通過“隨手拍”反映社區(qū)垃圾清運不及時,指揮中心依托大數據溯源,精準鎖定3處清運盲區(qū)。縣委立即協(xié)調環(huán)衛(wèi)部門優(yōu)化清運路線,同時推動建立“黨員網格員日常巡查+群眾實時監(jiān)督”的雙重管控機制,既解決了當下問題,更形成長效治理方案。截至目前,平臺已推動解決民生實事1156件,辦結率100%,群眾滿意度高達99.4%。
從“群眾跑腿找部門”到“平臺搭橋解民憂”,夏邑縣以“黨建+網格+大數據”為支撐的“隨手拍”平臺,不僅讓基層治理更高效,更讓黨群關系更緊密。
來源:商丘日報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