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通人性!1970年代中期,印度女總理英迪拉·甘地,用短短一年時間,讓400多萬男子‘絕育’。沒想到,1984年,她的2名貼身警衛,對她連開30多槍。”
1970年代中期夏天,印度北方邦的集市上,還能聽見農民們邊賣瓜邊議論:“聽說了沒,政府派人來村里抓人,說是要扎針,男人都躲起來了。”
誰能想到,這“扎針”二字,成了那年男人們的噩夢,英迪拉·甘地坐在總理官邸的辦公室里,臉色冷靜,桌上堆著厚厚的文件,人口數字一個勁兒往上漲,仿佛隨時要把國家撐爆。
她的手指輕輕敲著桌面,身邊的幕僚小心翼翼地遞上一份絕育推進報告,說話時眼睛都不敢直視她的臉。
其實,英迪拉自小就不是個會低頭的人,她的父親尼赫魯,是印度的第一任總理,也是她最重要的榜樣。
小時候,英迪拉常常坐在父親書房門口,看著他批閱文件、處理政事,每次有外賓來訪,她都能感受到那種無形的壓力和責任。
她心里明白,自己從來不只是一個普通的女兒,更是家族的希望和國家的未來。
但到了1970年代,現實徹底打破了她心中的理想,糧食危機剛剛緩解,街頭的孩子終于有了飽飯,可人口還在瘋漲。
英迪拉清楚地記得,有一次下鄉視察,她看到一個只有十幾歲的女孩,懷里抱著剛出生的孩子,旁邊還有兩個瘦小的弟弟。
女孩抬頭看她,眼神里寫滿了無助,那一刻,英迪拉下定決心,哪怕是鐵石心腸,也要把人口問題壓下去。
絕育政策就這樣推開了,有人說,她是鐵腕,有人說她不近人情,可對于當時的印度政府來說,沒有選擇的余地。
各地官員得到指示后,紛紛成立“絕育行動隊”,直接進村,挨家挨戶搜查適齡男性,警察、醫護和地方干部一起上陣,誰家不配合,就斷糧、停水、甚至直接帶走家中男子。
村民們的抵觸情緒一天比一天高,有人趁夜逃到鄰村,有人干脆鉆進了甘蔗地不敢出來。
一個叫拉姆的農民后來回憶,那年他被抓住,直接帶到鎮上的衛生院,幾分鐘之內就推進了手術室,醒來時只覺得下腹一陣劇痛,醫護人員遞給他一碗稀飯,告訴他:“以后不用再擔心養不起孩子了。”拉姆愣了半天,“以后”兩個字,把他的人生直接砍斷了一半。
而在新德里,英迪拉的辦公室里,墻上的印度地圖上插滿了紅色小旗,每一面小旗都代表著一個“完成指標”的地區。
幕僚時常匯報:“本月,又有幾十萬人完成手術。”英迪拉點點頭,神情復雜,她不是看不見這些數字背后是活生生的人,可作為總理,她必須保證國家活下去。
政策的推動不可能一帆風順。醫療條件簡陋,手術事故時有發生,有人因為消毒不嚴感染高燒不退,有的甚至在手術臺上沒能醒來。
鄉鎮衛生所里,醫護人員忙得不可開交,沒人有心思撫慰那些驚恐的男人,墻角堆著用過的手術器械,空氣里彌漫著消毒水和汗味,村干部在門口催促:“快點下一個!”
有些人家,男人被帶走后,再也沒有回來,妻子們只能靠幫工勉強糊口,孩子們流落街頭。
有人說那一年,整個村子都變得安靜了,男人們的笑聲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女人們低聲哭泣,印度社會對男人的期待就在那一刻被生生掰斷。
其實,英迪拉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冷血”,她上任之初,也做過許多讓人稱道的事。
她曾在孟加拉難民危機時,連夜召開緊急會議,安排糧食和藥品供應;她也曾親自到災區慰問,給孩子們分發衣物和糖果。
可當她坐在總理的座位上,面對的是一個快要被人口壓垮的國家,她別無選擇,她甚至和幕僚說過,“如果現在不做,幾十年后我們就什么都沒了。”
可老百姓不會管這些,那年冬天,街頭巷尾都是罵聲,有人偷偷在墻上寫字:“英迪拉是惡魔。”更多人選擇了沉默和忍耐。
那一年的大選,英迪拉慘敗,權力被新政府奪走,可沒過幾年,國家經濟陷入停滯,新的領導人無力應對,老百姓才發現,原來鐵腕之后是無序,人們又開始懷念她的強勢和果斷。
1980年,英迪拉卷土重來,再次成為總理,可這一次,她變得更加強硬,政策一波接一波。錫克教問題爆發后,她下令軍隊強攻金廟,血流成河。
有人勸她小心身邊的錫克教警衛,英迪拉冷冷一笑,說:“他們一直都在我身邊,何必疑神疑鬼?”可是,她沒想到,命運的反噬來得如此猛烈。
1984年10月31日,英迪拉像往常一樣走在官邸的小路上,她的兩名錫克教警衛站在路邊,臉色平靜。
就在她經過身邊的剎那,突然舉槍,沉悶的槍聲在清晨的空氣里炸響,三十多發子彈穿透了她的身體。
她倒在地上,白色的紗麗被鮮血染紅,周圍人瞬間慌亂,有人哭喊,有人撲上去按住兇手,英迪拉睜開眼,嘴唇動了動,卻什么也沒說出來。
槍聲過后,整個印度都安靜了,新聞一經播報,支持者和反對者都陷入了震驚。
有人說她咎由自取,有人說她是國家的烈士,可無論怎樣,英迪拉的一生都被那場絕育風暴和最后的刺殺綁在了一起。
![]()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