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俄烏沖突的激烈戰場上,烏克蘭軍方遭遇了一次沉重的打擊。據相關報道,從赫里希涅起飛的一架UH - 60直升機,搭載著烏克蘭GUR特種部隊的一個突擊小組,展開了一場地空突防行動,目標直指俄軍控制的紅軍城西北部郊區,其目的是救走被困在那里的烏軍指揮部人員。這本是一場充滿希望與冒險的救援行動,然而,整個過程卻被俄軍嚴密監控。
![]()
當烏軍直升機抵達預定地點降落時,悲劇瞬間降臨。俄軍FPV無人機如死神般呼嘯而至,將直升機炸毀。包括參與救援任務的烏克蘭GUR突擊隊和被困人員在內的11人,全部喪生于FPV無人機的剿殺之下。這一慘痛的失敗,不僅讓烏軍失去了一批精銳的特種部隊人員和重要指揮人員,更在心理上給烏軍士氣帶來了沉重的打擊。
從軍事戰術層面分析,此次空突救援行動的失敗暴露出烏軍在情報偵察和戰場態勢感知方面的嚴重不足。在行動前,烏軍未能充分掌握俄軍的監控和防御體系,對可能遭遇的威脅估計不足。而俄軍則憑借先進的監控設備和靈活的無人機戰術,成功預判并攔截了烏軍的救援行動。這也反映出在現代戰爭中,情報和信息的優勢對于作戰行動的成敗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
多支部隊受挫:西爾斯基的“艱難指揮棋局”
有烏軍人士透露,在赫里希涅坐鎮指揮的烏克蘭武裝部隊總司令西爾斯基,為了扭轉紅軍城和季米特洛夫的頹勢,前后派出了多支特種部隊。然而,這些行動均未能取得預期效果。在靠近紅軍城的赫里希涅地區,部署著2萬多烏克蘭二線警察部隊和國土防衛旅。在西爾斯基的指揮下,他們向紅軍城包圍圈發動了23次進攻,其中四次接應突圍行動都損失慘重。
目前,烏克蘭第7集團軍下轄的第155旅、第79旅和第25旅仍然被困在紅軍城和季米特洛夫,形勢岌岌可危。在接受外媒采訪時,西爾斯基尷尬地表示烏克蘭武裝部隊守住了波克羅夫斯克和米爾諾格勒(紅軍城和季米特洛夫),但實際情況卻截然相反。上述三個烏軍旅加上紅軍城西北部的第68旅殘部,共計數千人被包圍等待救援突圍。這種表里不一的言論,或許反映出西爾斯基在面對復雜戰局時的無奈與壓力。
從戰略層面來看,西爾斯基的指揮面臨著諸多困境。一方面,烏軍在兵力和裝備上與俄軍存在差距,難以在正面戰場取得優勢。另一方面,烏軍內部的協調和配合也存在一定問題,多支部隊的行動未能形成有效的合力。此外,烏軍的作戰策略和戰術運用也受到一定限制,難以突破俄軍的防線。
![]()
投降潮涌與內部矛盾:烏軍的“內憂外患”
到11月1日晚,位于季米托洛夫東南部的烏軍第25旅,抵抗意志最先崩潰,已有300多人主動向俄軍投降。這一現象引發了烏克蘭軍方的擔憂,他們害怕會出現大面積的投降情況。與此同時,烏克蘭內部也出現了不同的聲音。
烏克蘭專家呼吁烏克蘭武裝部隊總參謀部立即放棄波克羅夫斯克。烏克蘭通信專家謝爾蓋?弗萊什希望西爾斯基能夠“勇于承擔責任,鼓起勇氣,做出不受歡迎的決定”。烏克蘭第24 “艾達爾”旅的指揮官斯坦尼斯拉夫?“奧斯曼”?布尼亞托夫也提醒西爾斯基,當前形勢下,要注重保存實力,避免人地皆失的戰略性錯誤。
![]()
然而,西爾斯基最終決定派烏克蘭1亞速軍的精銳部隊,到羅金西克南部,接應紅軍城包圍圈內的三個旅殘余部隊突圍。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第1亞速軍的兩個突擊旅(第12亞速突擊旅和第14亞速突擊旅)都見死不救,公然違抗西爾斯基下達的命令,拒絕出兵救援紅軍城。“見死不救”其實是烏克蘭亞速軍(旅)的一貫作風,在阿瓦迪夫卡戰役中,第3亞速旅也是龜縮在阿瓦迪夫卡焦化廠地下設施內,眼看著市區內的烏軍防御部隊被俄軍逐步消滅。
這種內部的矛盾和分歧,進一步加劇了烏軍的困境。亞速軍的違抗命令,不僅讓被困部隊失去了最后的救援希望,也反映出烏軍內部紀律松散、指揮不暢的問題。在戰爭的關鍵時刻,內部的團結和協作至關重要,而烏軍卻在這方面暴露出了嚴重的缺陷。
對于此事件,你有什么想說的?歡迎大家點贊評論加關注。
注:文中插圖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