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四大類對象中的兩類——老舊街區、老舊廠區是‘歷史文化保護傳承’與‘綠色低碳發展’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交匯點,普遍面臨轉型提質需求,亟待解決文化保護傳承與綠色更新、建成環境與功能綜合提質的難題。”
在張杰教授看來,文化保護傳承與城市更新是全球各國城鎮化進入后半場面臨的重大課題。那么,“文綠融合”又究竟有何奧秘?
新穎觀點打開學生新世界
“張杰教授的講座內容兼具知識性和趣味性,而且他提出的‘文綠融合’這個觀念也確實讓我打開了新世界。”成都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的羅同學表示,張杰教授在講座當中還特別提到了成都東郊記憶的創意改造,使其對原有建筑和綠色產業的融合發展有了新的認識。張同學則對張杰教授講到的江西景德鎮陶溪川片區將廢棄國營瓷廠轉型升級為文創街區的案例記憶猶新。“用舊的建筑材料構造一個新的創意生態圈,我發現這種活態化的傳承其實能讓更多人在一種社區文化的浸潤中加強交流。”他說。
全網超150萬人次“云聽課”
本次講座,張杰教授以福州三坊七巷街區、景德鎮千年瓷都城市復興、清華大學南口全國重點實驗室基地(南口三大廠更新)三大工程為例,系統闡釋“文綠融合、新舊共生”的文化保護傳承引領城市更新理論方法與技術體系,及其在不同城市更新實踐場景中的應用和成效,開拓這一領域廣闊的探索前景。
精彩的講座不僅讓線下觀眾受益匪淺,還吸引了眾多網友在線觀看。截至記者發稿前,《文綠融合·新舊共生:遺產保護傳承引領城市更新·清華大學教授張杰開講丨名人大講堂》直播,在封面新聞、川觀新聞、四川觀察、四川發布等平臺直播,全網總計150.7萬人次觀看。
名人大講堂由四川省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工作協調組主辦,四川日報報業集團(封面新聞、華西都市報)承辦。講座致力于打造一個面向大眾、深入人心的知識講壇,力爭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普及傳承的品牌活動,并努力探索構建符合當前時代需求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
自舉辦首期講座以來,名人大講堂已成功舉辦了71場,先后邀請李敬澤、阿來、酈波、祝勇、莫礪鋒、周裕鍇等全國多學科專家,圍繞20位四川歷史名人及巴蜀特色文化開講,探尋古蜀文化遺珍,實證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深入解讀中華文化巴蜀因子的獨特魅力,全網累計逾1億人次觀看直播。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王一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