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天,25場,累積超30萬人走進現場。
10月25日,隨著中國香港收官站燈光緩緩暗下,2025鹿晗Season4亞洲巡演(以下簡稱“四巡”)劃下句點。這是一份足以被記錄的成績單,不只在于規模,更在于完成度與持續性。
從2016年至今,鹿晗一共完成了四輪個人巡演。在這九年里,華語演唱會市場經歷了數次結構性的波動:從“偶像經濟”上行到流量回調,從線下演出停滯到全行業重啟,再到觀眾消費心態趨于理性。在這樣一段急劇變化的行業周期中,鹿晗仍舊保持著穩定的票房號召力,這種穩定本身,已是一種難得的稀缺。
更重要的是,比起“開多少場”、“賣多少票”,鹿晗四巡所呈現的是一個巡演從演唱會向以內容與體驗驅動的演出IP進化的過程。
只能是鹿晗
對于鹿晗而言,四巡具有階段性的意義。
這是他迄今為止場次最多、覆蓋范圍最廣的一次巡演,也是他的首次亞洲巡演。同時,這輪巡演讓鹿晗成為首位在香港紅磡開唱的內地90后歌手、唱跳藝人,也是時隔八年之后第一個登上紅館舞臺的內地歌手。
九年四巡,仍能開票即售罄,已很難再簡單歸因于鹿晗自身的話題流量。話題性是短周期的,而一場能夠穩定跨越多年、跨越城市乃至跨越市場周期的巡演,往往指向反復驗證的內容品質與演出價值。
![]()
復盤四巡,鹿晗和幕后團隊呈現出了超高的穩定度與執行力。
早在籌備階段,鹿晗就深度地參與到音樂創作與歌單設計,將自己的靈感與音樂總監不斷交流碰撞,讓舞臺的歌曲能呈現出鹿晗專屬的質感與故事性。
例如,開場曲《Keep Me Alive》開始鍵盤loop與電吉他旋律重塑經典旋律,黑白影像與舞臺真人同步呈現,營造出強烈的宿命感與沉浸體驗;《微白城市》巧妙融合《鈴兒響叮當》的背景音,呼應鹿晗愿望季的水晶球記憶,形成夏天的“初雪”式體驗;在演出收尾部分,他提出在《我們的明天》之外加入《超級冠軍 Remix》,以狂歡氛圍替代單一的感傷情緒。
![]()
與此同時,四巡為幾乎每座城市都保留了“掉落曲”,制造驚喜。例如,在深圳站邀請黃子韜同臺演唱《敏感》《LIGHTS》;與王力宏闊別八年再同臺,將《春雨里洗過的太陽》和《fill me in love》帶回現場;北京站與鄧超、陳赫合體演唱五哈主題曲《WUHA》,重現五哈兄弟互動。
![]()
然而,鹿晗巡演的核心從來不止“聽歌”,而是一場從聲、光、電、舞美到觀眾互動共同構成的沉浸式體驗。這種綜合體驗的理念,在國內仍屬于少數派。
為了保證舞臺品質,幕后班底陣容同樣頂級。導演團隊由AMUSE的山內學與 KingKong的昆昆聯手,音樂總監特邀馬來西亞資深制作人李乃剛;舞團是日本國寶級舞團CHIBIUNITY,編舞既具力量又兼具敘事性,以至于粉絲感嘆“原來舞者的詮釋這么重要”。樂隊陣容橫跨中國、泰國、英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站的吉他手 Vinai Trainateepakdee、香港站客串的Alex Hutchings、伯克利畢業的鼓手Arthur Kam等音樂人共同構成高水準的“現場能量底座”。
![]()
在硬體舞美上,此次巡演雖回歸三面臺結構,卻完全沒有“簡化”。舞臺將“穿梭感”做到極致,全場以四季流轉的時間線為情緒骨架,燈光隨旋律與情緒流動,主屏、地屏視覺與音樂敘事精準貼合,吊臺與升降裝置的調度極為精密,讓舞美動作與音樂節奏無縫同步,使“穿越四季來見你”在每一場都成為真實的現場體驗。
真正讓這輪巡演獨一無二的,是舞臺與觀眾之間的即時情緒聯結。每站Dresscode 以中國傳統色為主題,隨四季遞進,形成清晰可辨的文化儀式感。每座城市的 VTR都以“奔赴”為核心,以不同交通工具的速度穿行當地地標與風景,“我在去見你的路上,看過這些風景”從隱喻變為具象。
![]()
皮衣、球衣、高定西裝等造型輪番呈現,不僅呼應四季主題,也自然延展為社交媒體熱點——發色、美甲、機車元素、球衣掛件等細節往往成為下一場粉絲跟隨模仿的風格潮流,“鹿晗一捯飭內娛天亮了”的話題更是反復登上各大平臺熱搜。
舞臺之外,巡演進一步延展為生活層面的共同參與。例如主題手帳投遞活動、粉絲分享前幾巡的票根記憶、鹿晗與粉絲分享的美食與記憶等活動,每一份記錄都讓“去見你的日子也跟著沾了光”變得可觸可感。
![]()
在中國香港收官期間,銅鑼灣、旺角等區域提前數周布置“鹿晗痛城”路線,覆蓋 29 個地鐵站、50 塊大屏與 50 輛痛車;演唱會當天,叮叮車與出租車統一應援,街頭隨處可見燈牌與唱和聲。
![]()
正如鹿晗所說:“我們大多數都是十幾年的老朋友,我是來你們的城市見你們的。”演唱會不只是觀看,而是共同生活、共同生成記憶的儀式。缺席任何一場,都是無法彌補的遺憾。
一流的演出,也帶來一流的關注度和參與度。數據顯示,四巡期間,全站大麥“想看”人數突破 1200 萬,全網累計熱搜超 1500 個,其中微博主話題閱讀量超過 43 億、討論量超2500萬、互動量超8200萬。
無論是舞臺呈現還是社會討論度,都在向行業傳遞著同一個結論:只能是鹿晗。
獨一無二的演出IP
當下,業內的共識是:國內演唱會市場正進入下半場。觀眾愈發理性、內容供給激增、行業競爭愈發激烈。然而,即便在這樣的背景下,鹿晗的四巡仍能實現跨城動員,多場售罄,實屬不易。
究其原因,鹿晗用九年的時間,將個人巡演打磨成業內獨一無二的演出IP。隨著四巡落幕,這種“演出即IP”的特性愈加清晰:它不僅是單一作品的呈現,更是一個持續迭代、不斷演化的系統,見證了鹿晗九年來的成長軌跡,更經受住了市場和時間的雙重考驗。
![]()
時間回到2015年,彼時鹿晗剛剛推出首張個人EP《Reloaded I》,意為“重啟”,與過去揮別,開啟自己嶄新的道路。于是,在第一輪個人巡演Reloaded 中,鹿晗追求的是燃炸、酷炫,更強調能量輸出和個人表現,是“重啟”后的自我展示。
隨后兩年,他以音樂人的姿態不斷嘗試、摸索,擴展音樂風格邊界。第二張專輯《XXVII》整合了六張迷你專輯,可以視為他的“個人小宇宙”。在這張作品里,他從電子、R&B到嘻哈完成了更具整體性的審美建構。相應地,2018年的第二輪巡演Re:X以概念化視覺和敘事結構串聯音樂與影像,讓觀眾看到一個更完整、立體的他。
![]()
2019到2020年的“π”系列,則進一步打開了他音樂的自由度。《原色》《慢慢》《Walking On The Moon》等讓人看到一個“開始在音樂中真正玩起來”的鹿晗。所以,2023年的三巡“πDAY”以“一起玩”的歡樂為核心,邀請觀眾成為巡演的一部分,將舞臺轉化為互動實驗空間,重點在于共創體驗。
直至今年,鹿晗發行全新EP《Seasons》,配器上嘗試弦樂、合成器與極具識別度的律動Bass,風格與聲線像是隨四季切換,以自然意象致敬跨越時空的溫暖陪伴。第四輪巡演 Season4 也完成了結構級整合,將主題、時間、空間與情緒邏輯進行統一,“穿越四季來見你”呈現出鹿晗在舞臺表達上的成熟,也是給予粉絲的一次情感回響。
可以看到,《Reloaded》是“我在成為我”,《Re: X》是“我知道我是誰”,《πDay》是“我和你可以一起玩”,《Season4》則是“我們一起存在過”。
![]()
而正是這種跨越九年的陪伴,構成了演出IP的另一核心。
在四巡中,鹿晗將“見面”置于敘事中心,以此構建完整的舞臺脈絡。“穿越四季來見你”源自他與蘆葦之間的約定——走到更多之前未到的城市,見到更多蘆葦,實現“見面”的承諾。因此,四季敘事不僅象征成長與蛻變,也象征跨越時間與空間的長期情感維系。
在這樣的語境下,舞臺驚喜不再是“安排”,而像是把過去的時間折疊進當下,成為只有在此刻才能發生的瞬間。
![]()
即便行程緊密,他仍保留點歌環節——粉絲喊什么,他就唱什么。舞臺也不再是嚴格編排的儀式,而是觀眾與表演者共同生成的在場關系:情緒起伏、節奏松緊、甚至談話停頓,都充滿“當下發生”的質感。
因此,樂迷并非在演唱會熱潮中看“熱鬧”,而是帶著人生記憶入場。演唱會也不單單是消費行為,而是“我來確認我們還在一起”。這種情感積淀,是任何新偶像都無法空降獲得的,也無法通過任何營銷短期打造。
更為重要的是,蘆葦們的每一次愛都被鹿晗感知并回應。在四巡中,鹿晗常開玩笑,“誰哭了下次不許來”;同時,鹿晗也特別關注演出收尾的情感基調。演唱會最后一首歌總是《超級冠軍》的Remix版,希望大家不要傷感,開心著回家。
![]()
比如在中國香港站,當整個四巡收官時,唱完《超級冠軍》淋濕頭發后還開玩笑問“后腦勺塌了嗎?”,自稱“后腦勺管理大使”來驅散離別的傷感。
這種跨舞臺與城市、線上與線下的延展,讓演唱會從單純表演轉化為系統化體驗:它不僅提供即時觀看價值,更創造可持續的美好記憶。正是這種系統化敘事與體驗,使鹿晗四巡成為業內少有的低可復制性、高價值密度的演出IP。
結語
鹿晗巡演的獨一無二,不在于規模、舞美或聲量,而在于他用九年時間,與同一批樂迷共同完成了一套具有連續性、情感厚度和清晰敘事的舞臺敘事,將個人演唱會從最初的自我表達,逐漸進化為深度共情的現象級 IP。每一輪巡演都不是簡單復制,而是在前一次的基礎上進行故事續寫與舞臺升級。
與此同時,演唱會也不再是“發生在現場的兩三個小時”,而成為串聯音樂作品、社交討論、粉絲文化與城市記憶的核心樞紐,形成可被長期回望與共享的美好回憶。
![]()
當然,十年合作、四輪巡演,主辦方風華秋實不僅是鹿晗最穩固的合作伙伴,更是其演出IP持續進化背后不可或缺的推手。從舞美設計、內容結構到舞臺敘事的每一次迭代,風華秋實始終與鹿晗并肩前行,讓“鹿晗巡演”從一場演出成長為一個兼具情感共鳴與品牌價值的文化符號。
當收官站屏幕出現“未完待續”時,也成就一種溫柔的提醒:巡演不是終點,而是約定;不是告別,而是下一次相聚的理由。鹿晗與觀眾的關系,不是追逐,而是同行。
穿越四季來見你,這只是開始,五巡,再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