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無極縣大陳鎮高陵村的田間地頭一派繁忙景象。村民身著迷彩服穿梭在蔥壟間,雪亮的蔥白破土而出,收割機與裝蔥車的轟鳴交織成豐收的樂章。“今年10畝蔥收了13萬斤,能賣到7萬元呢!”蔥農老梁擦著額頭汗珠,笑意掛滿臉龐。
作為擁有近200年種植歷史的“貢蔥鄉”,高陵村曾面臨農戶分散種植、技術標準不統一、市場議價能力弱等難題。近年來,無極縣持續深化“黨支部領辦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產業發展中的核心引領作用。黨支部牽頭制定并細化了《高陵大蔥栽培管理技術規程》,將其分解為28項可操作性強的生產標準,從育苗、移栽、管護到采收,全程嚴把“四關”——技術關、質量關、綠色關、效益關,推動大蔥種植面積穩定在2.2萬畝,輻射帶動周邊鄉鎮協同發展。2022年,該村獲評省級“一村一品”示范村,“高陵大蔥” 拿下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
“我們村的黨員技術骨干實行分片包戶制度,連澆水時間都做到精準指導。”高陵村黨支部書記于青永指著田間的標準化標識牌介紹。今年,縣里新建了3處標準化育苗基地,全面推廣節水滴灌等現代農業技術,帶動6000余戶種植戶實現畝均增收7000元,總產量突破13萬噸,總產值達到1.3億元。在高陵村大蔥集散中心,來自山西的客商劉先生正指揮工人加緊裝車:“高陵大蔥辣味足、蔥白長、耐儲存,我們年年都來,一拉就是幾百噸。”
產業的興旺,也為當地村民創造了大量“家門口”的就業機會。“在合作社捆蔥,一天能掙150元,還不耽誤照顧家里。”村民小張的一番話,道出了眾多務工群眾的心聲。如今,“高陵大蔥”不僅牢牢站穩京津冀市場,村黨支部還積極牽頭拓展電商銷售渠道,通過線上直播間,讓優質“高陵貢蔥”直達全國消費者的餐桌。
“下一步,我們計劃投資建設大蔥深加工車間,讓眼前的‘蔥香’真正變成村民致富的‘長久香’。”在于青永的藍圖中,大蔥產業正朝著品牌化、標準化、全鏈條化的方向穩步邁進,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記者 杜倩倩 通訊員 何陽陽 龍堯)
(石家莊新聞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