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紅軍城方向作戰(zhàn)中,烏軍特種部隊使用了“黑鷹”直升機,應當說這個事實本身就夠一些網(wǎng)友疑惑了。
畢竟在公開報道中,西方國家并未在官方層面支援烏克蘭“黑鷹”直升機,那么這款“世界名機”是怎么到了烏克蘭手里?烏軍手里具體又有多少架“黑鷹”?其服役和參戰(zhàn)狀況如何呢?
首先需要肯定的是,烏克蘭手里的“黑鷹”直升機全部來自于民間渠道,目前已知的數(shù)量為3架。
第一架“黑鷹”直升機購自美國Ace Aeronautics(王牌航空)公司,其位于阿拉巴馬州,是一家提供航電設備升級、實驗性飛行測試、培訓,以及維護、修理等服務的公司。
這個公司還從美國陸軍中購買“黑鷹”直升機,并在重新噴漆和整備以滿足客戶要求規(guī)格后出售。
所以理論上講,烏克蘭可以從這個公司購得“黑鷹”直升機,而事實上烏方得到的第一架“黑鷹”直升機也確實如此。
![]()
這架“黑鷹”的綽號為“藍色”,曾在美國陸軍中服役,序列號為80-23455;轉(zhuǎn)到Ace Aeronautics公司后,民事登記號N60FW。
美國方面的記錄顯示,該機最后一次在美境內(nèi)飛行是在2022年11月28日,地點是佐治亞州上空。
此后該機可能經(jīng)過一系列中轉(zhuǎn)操作,被交付給了烏克蘭。
烏克蘭方面得到第一架“黑鷹”直升機后,也并未將其列入陸軍航空兵序列,而是轉(zhuǎn)給了布達諾夫的國防部情報總局。
烏國防部情報總局不僅負責字面意義上的情報偵察工作,該局本身擁有相當規(guī)模的特種作戰(zhàn)部隊、無人機部隊,在俄烏戰(zhàn)爭中曾“屢出奇兵”,實施了破壞克里米亞大橋、突襲俄邊境、獵殺俄軍將官、持久性襲擊克里米亞高價值目標等諸多行動,令俄方頗為頭疼。
在布達諾夫主持的工作中,還有一項就是策劃了2022年戰(zhàn)爭初期馬里烏波爾之戰(zhàn)時,使用直升機對亞速鋼鐵廠的補給任務(同時撤收重點人物和部分傷員)。
這次大膽的直升機任務,烏軍總計往返七次,多數(shù)為雙機編隊,一次為四機編隊。
![]()
其中五次任務完全成功,第五次和第七次各被擊落了一架直升機,另有一架直升機在救援時被擊毀。
總計10多架次的成功往返,使得馬里烏波爾的烏守軍得到了必要的通信和便攜式導彈支援,也撤出了被圍的部分關鍵人員;雖然折損了3架直升機,但總體被認為是成功的。
故而布達諾夫的國防部情報總局得以保有一支小規(guī)模的直升機隊,型號主要是米-8和米-24,用于關鍵時刻的空突作戰(zhàn)行動。
![]()
![]()
所以第一架“黑鷹”直升機到手后,烏國防部情報總局的特種部隊立即進行了相應的機降訓練,并在2023年2月公布了部分照片,自此外界得悉烏軍已經(jīng)開始擁有“黑鷹”直升機。
但是因為“黑鷹”直升機并非來自西方國家的官方渠道,民間渠道也不是隨意就能到手,故而其機隊規(guī)模的擴大并不容易。
外界得悉烏軍擁有第二架“黑鷹”直升機是在2024年3月,其來源不詳。
![]()
當時正值烏國防部情報總局主導對俄別爾哥羅德州邊境突襲作戰(zhàn)期間,布達諾夫再次大膽策劃了直升機機降作戰(zhàn),使用“黑鷹”直升機、米8和米24,在俄國邊境投放特種部隊和俄籍“反賊”武裝。
在此次行動中,烏軍有一架直升機被擊落,當時也被報道為是“黑鷹”,但其實不是。
這次作戰(zhàn)是烏國防部情報總局的“黑鷹”直升機第一次執(zhí)行敵前環(huán)境下的空突投放任務,但因為風險過大,所以后續(xù)烏軍也不敢再貿(mào)然將“黑鷹”使用于前線,主要是在后方執(zhí)行訓練和其他任務。
2024年8月25日時,烏國防部情報總局所屬的2架“黑鷹”直升機出現(xiàn)在了波蘭上空,執(zhí)行不明任務。
而在兩天后,由捷克的民間志愿者組織籌款購買的“黑鷹”直升機到位,這項籌款活動名為“送給普京的禮物”,從2023年11月就開始了,籌款總額超過 7200萬捷克克朗。
![]()
所以這架“黑鷹”直升機便使得烏國防部情報總局擁有的 “黑鷹”機隊擴充到了3架,雖然此數(shù)也不算多,但 “黑鷹”本身確實好用,而且烏軍對西式裝備比較崇拜,因此對 “黑鷹”可以說視為“明珠”。
這一次大膽地將“明珠”使用于紅軍城前線,可以說是冒險性十足的“豪賭”!
當然以目前的戰(zhàn)情來看,“黑鷹”倒是成功把人送進去了,但是運來的特種部隊卻被俄軍無人機團滅,這也確實夠鬧心的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