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于全球投資者而言,伯克希爾·哈撒韋的每一份財報都如同資本市場的"風向標",而2025年第三季度的這份報告更添了幾分特殊意義。一邊是運營利潤同比大增34%的亮眼業績,一邊是高達3816.7億美元的現金儲備創歷史新高;一邊是巴菲特即將卸任CEO的"時代交接",一邊是華爾街罕見給出的"賣出"評級。這些看似矛盾的信號交織在一起,不僅勾勒出這家傳奇公司在當前市場環境下的戰略選擇,更預示著"后巴菲特時代"的挑戰與變局。
財報亮眼卻藏謹慎:3800億現金背后的"持幣觀望"
北京時間11月1日晚間披露的財報數據,初看之下足以讓投資者振奮。伯克希爾三季度營收達949.72億美元,高于市場預期的915.5億美元;營業利潤134.85億美元,同比大增34%;凈利潤307.96億美元,同比增長17%,遠超市場預期的127.3億美元。撐起這份業績的核心動力來自保險業務的強勢復蘇——保險承保利潤激增逾200%至23.7億美元,標志著公司全資業務板塊的顯著回暖,涵蓋保險和鐵路等核心業務。
但與亮眼業績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公司日益膨脹的現金儲備和持續收縮的投資動作。截至三季度末,伯克希爾的現金儲備達到3816.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7165億元),這一數字再創歷史最高紀錄。更值得關注的是,公司已連續九個月未進行股票回購,同時在三季度繼續凈賣出其他公司股票,錄得104億美元的應稅收益,延續了近期減持股票的趨勢。
對于"股神"巴菲特而言,現金向來是"在別人貪婪時恐懼,在別人恐懼時貪婪"的武器,但如今近4000億美元的現金趴在賬上,卻遲遲沒有大動作,這背后是對當前市場環境的深度謹慎。分析人士指出,全球宏觀經濟的不確定性、資產估值的高企以及優質投資標的的稀缺,讓這位投資大師選擇了"持幣觀望"。畢竟,在沒有找到符合"安全邊際"的機會時,手握現金遠比盲目出手更符合伯克希爾的長期價值理念。
時代交接:巴菲特告別致股東信,繼任者接棒壓力陡增
比財報數據更牽動市場神經的,是巴菲特即將卸任的消息。據媒體報道,這位95歲的億萬富翁將不再撰寫備受全球投資者追捧的年度致股東信,這一重任已移交其繼任者、公司副董事長格雷格·阿貝爾。按照計劃,巴菲特將于2025年年底卸任伯克希爾CEO職務,將執掌六十余年的企業交予63歲的阿貝爾,自己則保留董事長職務。
對于全球投資者來說,巴菲特的年度致股東信早已超越了一份普通的公司文件,成為投資智慧的"圣經"。正如哈德遜價值合伙公司克里斯托弗·戴維斯所言:"每年收到巴菲特親筆信就像圣誕節清晨拆禮物般激動。"這份信件不僅凝聚了巴菲特對投資、商業和人生的深刻思考,更承載著投資者對伯克希爾"穩定可期"的信心。如今,這一傳統的改變,被視為巴菲特逐步退出公司日常管理的重要信號,也讓市場對"后巴菲特時代"的不確定性充滿擔憂。
盡管阿貝爾作為繼任者已籌備多年,負責伯克希爾非保險業務的運營,但投資者對其能否延續巴菲特的資本配置能力和戰略眼光仍存疑慮。畢竟,巴菲特六十余年的掌舵生涯中,憑借獨特的投資哲學和對人性的深刻洞察,創造了伯克希爾股價長期跑贏大盤的奇跡,這種"巴菲特溢價"是繼任者難以輕易復制的。
罕見"賣出"評級:股價跑輸大盤背后的多重隱憂
市場的擔憂很快反映在評級和股價上。近期,Keefe, Bruyette & Woods(KBW)證券公司將伯克希爾的評級從"與大盤持平"下調至"跑輸大盤",成為業內追蹤的六位分析師中唯一給出賣出評級的機構。KBW分析師Meyer Shields在報告中直言,伯克希爾的諸多因素正朝著不利方向發展,其中繼任風險和業務盈利挑戰是兩大核心擔憂。
股價表現已提前釋放了信號。截至美東時間10月31日收盤,伯克希爾B類股年內累計漲幅僅5.35%,而標普500指數的累計漲幅高達16.3%。這種顯著的"跑輸"被認為是"巴菲特溢價"消退的體現——過去,投資者愿意為巴菲特無可匹敵的業績記錄和資本配置能力支付額外價格,但隨著巴菲特逐步退居幕后,這種溢價正在減弱。
Shields進一步指出,繼任問題可能進一步拖累股價,因為公司信息披露不足,一旦投資者無法再依賴巴菲特的存在,很可能會選擇離場。此外,業務層面的挑戰也不容忽視:旗下汽車保險公司Geico的稅前承保利潤已下降13%,理賠金額上升壓力持續;財產災難再保險費率下降、短期利率走低、關稅對鐵路運輸的壓力,以及替代能源稅收抵免政策逐漸退出的風險,都將在未來12個月給伯克希爾的業績帶來考驗。
結語
伯克希爾·哈撒韋的三季度財報,就像一幅充滿矛盾卻又邏輯自洽的畫卷。亮眼的利潤增長展現了公司基本面的韌性,而巨額現金儲備和謹慎的投資動作則折射出對市場的敬畏;巴菲特的卸任標志著一個時代的落幕,繼任者的接棒則開啟了新的未知;罕見的賣出評級和股價跑輸大盤,提醒著投資者正視公司面臨的挑戰。對于伯克希爾而言,"后巴菲特時代"的考驗不僅在于能否延續盈利增長,更在于如何在傳承中保持公司的核心價值理念。而對于全球投資者來說,學會在沒有"巴菲特光環"的情況下審視這家公司,或許也是一個必經的適應過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