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因為俄方高層宣稱包圍1萬多烏軍,并下令于11月中旬之前攻占波克羅夫斯克,這個一年多來戰況最激烈的戰場再度成為舉世矚目的焦點。
但是,相關報道千頭萬緒且紛雜零亂,各個平臺碎片化信息層出不窮,有的毫無依據,有的捕風捉影,不要說普通網友,即便許多像我這樣長期評介俄烏戰爭資訊的人,都有一頭霧水之感。
今天凌晨4點左右開始,我花了近4個小時,查看俄烏雙方消息,梳理世界一流大媒的報道,整理出了截至北京時間今天凌晨6點波克羅夫斯克的戰況與局勢,向讀友們匯報如下。
一、波克羅夫斯克的戰略意義。
它位于頓涅茨克州境內,戰前有6萬居民,截至10月29日,仍有1256名居民沒有離開。它是烏克蘭東部最后一道主要弧形防線的交通樞紐,本是烏軍連接多個城市并提供軍事后勤補給的中心,但從2024年底開始,烏軍就不再將它作為后勤中心來使用了,因此戰略價值大幅降低。
但它對俄軍的意義比較大:控制了波克羅夫斯克,將為其向北夾擊哈爾科夫打開門戶。
下圖中我畫的白色線圈內就是這個多災多難的城市。
![]()
當然,現在這個戰場之所以重要,更多的是因為政治原因:Putin想以此向川普證明俄軍有能力攻占頓涅茨克,讓川普向烏方施壓,逼迫烏軍接受俄方所謂的“和平”條件。
我可以打賭,一旦俄軍全面占領波克羅夫斯克,川普就會公開要求烏克蘭割地求和。
二、俄烏及國際媒體關于戰場局勢的說法。
俄羅斯官方及親俄媒體稱俄軍已利用巨大的兵力優勢(8:1)完成了對波克羅夫斯克的包圍,烏軍開始成批投降,俄軍勝利在望。
烏方承認該城“局勢艱難”,但稱包圍是俄方的虛假宣傳,并表示烏軍正在改善戰術,讓俄軍付出了高昂的代價。
由于記者實際上無法進入戰區,因此國際媒體的報道主要基于俄烏方雙方所發布包括視頻在內的消息,以及衛星圖像等——當然,還有一些內部信息和情報分析。
國際媒體的說法是:俄軍推進緩慢但在持續,烏軍面臨被包圍風險,但并未崩潰。
俄軍的戰術是,在城市外圍采取鉗形攻勢,再通過3-10人不等的小股突擊隊,攜帶輕武器徒步5-15公里從南部滲透入城。
突擊隊入城后并不急于戰斗,而是迅速尋找掩蔽場所躲藏起來,等人數聚集到一定數量后再出來伏擊烏軍、破壞烏軍的防御設施。
下面是我對波克羅夫斯克市一角鳥瞰視頻做的截圖,俄軍小股突擊隊步行鉆進城區后,隨處可藏,烏軍既防備不了,也很難清剿——那將付出重大的人員傷亡代價。
![]()
總結:占整個城市約1/5的城市南部在俄軍的控制之下,其余部分為灰色地帶,主要以烏兵為主,但俄軍滲透部隊到處亂竄。
在城市西北部,俄軍鉗形攻勢之間仍有約15公里寬的空白地帶,烏克蘭軍隊的進出和后勤物資供給都從這里通過。但是俄軍一邊用火炮和無人機進攻轟炸,另一方面也開始向這個地帶滲透,目的是切斷城內烏軍的補給和撤退通道,逼迫他們投降。
Deepstate認為,未來幾天的局勢,關鍵在于烏方的增援和天氣情況。
三、布達洛夫的奇襲
北京時間10月31日15時至18時,烏克蘭國防情報局(HUR)局長布達洛夫親自監督指揮了一場“特種兵行動”,整個過程堪稱烏克蘭軍隊繼“蜘蛛網”行動之后創造的一個新奇跡。
綜合路透社、BBC、紐約時報、經濟學人及其他開源消息,整個奇襲行動過程如下——
10月28日,澤連斯基與西爾斯基會晤后作出了采取了“特種兵行動”的決定。
第二天,HUR的特種部隊“布達洛夫獵鷹”小組和第7快速反應軍團及其他軍種的成員共同組成了10-20人的“精英特種兵”小組,配備了夜視儀、自殺式無人機和便攜式防空系統,開始往頓涅茨克后方斯拉維揚斯克附近的基地集結,該基地在波克羅夫斯克西北方向約50-100公里處。
31日,這支“精英特種兵”小組乘坐3架美國黑鷹直升機,以10-12米的高度低空飛行,前往波克羅夫斯克城西北部郊外工業區的“灰色地帶”。
北京時間當天15時左右,直升機開始在一個家具廠附近的空地上降落,整個降落過程持續了15-30分鐘。布達洛夫本人則在附近的臨時指揮所指揮行動。
下圖中右邊的黑衣人就是布達洛夫。
![]()
第一架黑鷹直升機降落后,11名全副武裝的特種兵快速下機,成扇形散開,跑向300米外的加油站;第二架飛機降落后,又有10-15人下機。
所有戰士都按照事先制訂的計劃前往各自的目標地點執行任務:剿滅滲透到該地區的俄兵,然后建立臨時火力點。
16-17時,“精英特種兵”進入灰色地帶,開始攻擊俄軍小型陣地并殲滅11名俄兵。布達洛夫命令作戰人員迅速推進到工業區,目的是打通城市與后方之間的后勤補給線。
18時左右,行動結束。
俄方發布消息稱,俄軍發射了3架自殺式無人機,其中2架擊中散開奔跑的人群,另1架擊中一棟烏軍特種兵藏身的建筑物。
俄方宣稱:擊落一架黑鷹直升機,打死11名烏軍特種兵,并嘲笑布達洛夫沒有親自上前線。
截至北京時間11月1日上午6時,烏方視頻顯示“精英特種兵”的行動目標已經實現,相關地區有烏軍臨時陣地、火力點,HUR確認局勢“成功穩定”。
![]()
俄方則稱烏方特種兵全軍覆滅,黑鷹直升機也被遺棄在現場,俄媒嘲笑此次行動為烏方的“自殺任務”。
獨立機構的評價是:激烈交火,烏軍小幅改善戰術,但沒有打破包圍。
此外,還有一種說法,稱黑鷹直升機的降落地點在波克羅夫斯克城南部俄方滲透部隊防線的后方,襲擊了俄方的補給站、通信樞紐和指揮所,并在撤離之前伏擊了俄軍車隊,在道路上埋設地雷,還通過焚燒燃料和彈藥庫破壞了莫斯科的后勤保障。
《基輔郵報》評論此次行動時說:對俄軍前沿指揮陣地的打擊擾亂了俄軍的作戰行動,并在激烈的戰斗中減輕了烏克蘭陣地的壓力。這次大膽的直接行動向俄軍表明,從今以后,再也沒有所謂的“安全”后方了。
目前,并沒針對此次行動的進一步準確的消息。
我認為,此次行動本身可以證明烏軍在波克羅夫斯克的防守壓力很大,行動目的是為了改善烏軍的防御形勢,避免俄軍切斷后勤通道,確保至少在11月中前俄軍沒有更大進展。
我間接得到一位剛剛從前線輪換到后方的烏軍士兵的話,他說的戰友們現在都還在波克羅夫斯克,他很擔心他們撤不出來。
也許,波克羅夫斯克真的快失守了。不過,現在失守除了給川普一個借口,在戰略上其實已經不那么重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