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軍宣稱死守紅軍城,俄方卻稱其主力已投降,防線實則瓦解。基輔不惜押上最后預備隊,究竟是為戰略緩沖,還是為向美國證明“尚能一戰”?當士兵血戰淪為政治籌碼,澤連斯基的堅守誓言,是否早已與戰場現實脫節?
紅軍城的硝煙還沒散盡,但結局已經注定。
三周前,基輔還在高調宣布“不惜一切代價堅守”,但三周后,紅軍城前線的烏軍要么選擇投降,要么被困在包圍圈里等待成為俘虜。
前線的烏軍通信官透露,俄軍在過去兩周切斷了所有補給線,同時發動了前所未有的無人機和遠程火力打擊。曾經被烏軍倚重的西方裝備,在俄軍新型電子戰系統面前變得形同虛設。
紅軍城是頓涅茨克西線最后屏障的城市,在俄軍持續飽和打擊下,超過85%的區域已經插上了俄羅斯三色旗。
![]()
在這種情況下,澤連斯基卻仍然命令前線士兵不惜一切代價守住紅軍城,然而有消息稱,烏軍總司令瑟爾斯基違抗了澤連斯基的命令,他認為這無異于讓烏軍去送死。
烏克蘭前國防部副部長德涅加近日也呼吁烏軍盡快撤離紅軍城和季米特洛夫。
所有人都看出來了,烏克蘭敗局已定,堅守已經沒有任何意義,那么為什么澤連斯基仍然拒絕撤軍?
根據前線情報人士的說法,每多堅守一天,烏克蘭就能從西方獲得約2.8億美元的軍事援助。澤連斯基不愿意撤軍的原因,是想用士兵的生命繼續換取外援。
這種模式似曾相識,此前的巴赫穆特戰役就是前車之鑒,軍方多次建議撤退,都被政治決策否決,最終導致數萬精銳部隊無謂消耗。
如今紅軍城正在重演這一悲劇,不同的是,這次烏軍的處境更加艱難。
![]()
俄軍的戰術升級速度遠超預期,11月初,一枚重達3噸的FAB-3000航空炸彈在烏克蘭西部爆炸,直接撕裂烏克蘭防線!雖然烏克蘭事后稱只是擊中了一個小型軍火庫,但無論是擊中軍火庫還是指揮所,都釋放出一個危險信號,烏克蘭已經無力招架俄軍的襲擊。
更令人擔憂的是,這類巨型炸彈的使用正變得越來越頻繁。
數據顯示,俄軍每月投擲的滑翔炸彈數量已增至3500枚,而烏軍的防空攔截率卻從三個月前的38%驟降至19%。這意味著超過八成的俄軍導彈和無人機能夠突破防線,精準命中目標。
與此同時,西方的援助正在急劇縮水。
歐盟承諾的120萬發炮彈,至今只交付了30%;美國的援烏資金也只剩下17億美元,僅能維持一個月的作戰需求。
這說明烏克蘭的戰爭機器正在失去動力。
在前線的烏軍士兵描述了一個令人窒息的場景,季米特洛夫地區的守軍明知突圍無望,卻仍然在陣地上等待不可能到來的援軍。
![]()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軍官坦言,他們現在能做的只有兩個選擇,投降,或者戰死。而這一切犧牲,僅僅是為了向美國證明“烏克蘭還有戰斗的價值”。
從戰場態勢來看,紅軍城的失守將徹底改變頓巴斯戰局。這座城市與米爾諾格勒形成的防御鏈條一旦斷裂,俄軍將長驅直入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州的平原地帶。
屆時,烏軍將失去最后的地理屏障,整個東部戰線都可能崩潰。
目前,俄軍用了新戰術。他們不再追求速戰速決,而是通過持續的火力消耗,逐步瓦解烏軍的防御體系。這種“絞肉機”式的打法,正好擊中了烏克蘭兵力不足的軟肋。
據估算,烏軍在東線的部隊已經連續作戰超過18個月,嚴重缺乏輪換休整。為了填補戰線空缺,基輔不得不將尚未完成訓練的新兵、地方防衛旅甚至后勤人員都推上一線。
但是這種飲鴆止渴的做法,只會加速部隊戰斗力的衰竭。
那么,這場戰役將如何收場?
![]()
從目前的趨勢判斷,紅軍城的殘余抵抗最多還能維持一周。之后,俄軍很可能會繼續向西推進,目標直指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而烏軍由于預備隊耗盡,將很難組織起有效的第二道防線。
西方軍事觀察家指出,烏克蘭現在最需要的是現實主義的戰略調整。繼續在毫無勝算的陣地戰中消耗最后的有生力量,只會讓未來的談判地位更加不利。
澤連斯基陷入了兩難,如果現在談判,可能被迫交出整個頓巴斯;如果繼續戰斗,又可能失去更多領土。
在這個困局中,紅軍城的士兵成了政治的犧牲品。
俄羅斯現如今已經不再寄希望于和西方的談判,隨著冬季來臨,戰場條件將更加惡劣。
烏軍面臨的不僅是裝備和人員的短缺,還有士氣的持續下滑。當士兵們意識到自己的犧牲只是為了給外交爭取籌碼時,戰斗意志難免會受到沖擊。
![]()
紅軍城的陷落是一個轉折點,它清楚地表明,單純依靠意志力和西方援助,無法彌補裝備和兵力的巨大差距。
烏克蘭需要更務實的戰略,西方也需要更清醒的評估,是繼續這場看不到終點的消耗戰,還是推動雙方回到談判桌。
在這場持續三年多的沖突中,唯一確定的是,最終的解決方案必然來自談判,而非戰場。問題只在于,在走到談判桌前,還會有多少個“紅軍城”需要付出生命的代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