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CNN援引消息人士報道,五角大樓已向白宮表明向烏克蘭轉移“戰斧”巡航導彈不存在作戰風險。若獲批準,將顯著提升基輔遠程打擊能力,同時考驗華盛頓對致命武器援助的底線。
據《陸軍認知》11月1日報道,2025年10月31日周五,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援引三位美歐官員稱,五角大樓聯合參謀部已向白宮表示向烏克蘭移交遠程“戰斧”巡航導彈不存在軍事風險,最終政治決策權交予唐納德·特朗普總統。
該報告發布前烏克蘭已進行數周游說,且盡管特朗普此前曾表態不會“無償出讓”美國可能自需的武器裝備。目前五角大樓與白宮均未官方確認,因此該選項仍屬意向性階段。
不過五角大樓關于美國庫存不受影響的評估,使該信息對基輔、對追蹤美國政策的歐洲伙伴、以及對已明確表態密切關注對烏供應“戰斧”動向的俄羅斯都具有重要意義。
![]()
“戰斧”巡航導彈是遠程精確制導武器,配備常規或核彈頭射程超過1,000英里,可由美國海軍艦艇或潛艇發射執行縱深打擊任務。圖片來源:雷神公司
據CNN援引的官員稱,該評估在特朗普10月17日與澤連斯基總統會晤前提交白宮。基輔在會晤中再次強調,唯有射程約1,000英里(現代化Block V型最高達1,600公里)的武器,才能使烏克蘭對遠超ATACMS或“風暴之影”當前打擊范圍的俄羅斯石油、能源及指揮控制基礎設施構成威脅。
“戰斧”傳統是海基/潛射巡航導彈,但美軍已演示多種陸基解決方案使烏克蘭部署具備技術可行性。在2025年美國陸軍協會展覽(AUSA )上,奧什科什防務公司展示的X-MAV自動駕駛發射車在越野底盤搭載四枚“戰斧”,正是可向伙伴提供或仿制的“射擊后撤離”平臺。
美國陸軍“堤豐”中程導彈系統已在日本和澳大利亞試射,使用衍生自Mk41的集裝箱式發射裝置搭載四枚“戰斧”,證明該導彈無需海軍即可陸基操作。
即便庫存問題已解決,CNN援引的美官員強調烏克蘭仍需解決訓練、任務規劃與系統集成問題才能有效運用該武器,特別是若華盛頓決定不隨導彈提供陸軍或海軍陸戰隊發射裝置。對此歐洲官員指出,烏克蘭工程師已逆向開發出從老式蘇制戰機上發射英制“風暴之影”的方案,故預期基輔能改造陸基平臺或在美方最小化“現場”支持下集成美制發射裝置。
澤連斯基在X平臺公開表示烏克蘭計劃在年底前擴充遠程打擊武器庫,暗示基輔正伴隨美國決策周期同步準備情報、目標開發與沖突規避體系。換言之,五角大樓的放行消除了后勤否決權,但作戰負擔、訓練、發射陣地選址、部隊防護與可靠通信將主要落在烏克蘭及愿協助的歐洲盟友身上。
戰略層面,對烏提供“戰斧”將超越以往遠程武器轉讓的質變界限:從烏克蘭西部或中部發射的千英里巡航導彈可覆蓋莫斯科、圣彼得堡周邊關鍵節點及縱深后方能源設施,這正是普京總統10月初警告的“將引發新一輪升級”的打擊范圍。
俄官員持續向華盛頓傳達此類打擊無法改變戰局但將嚴重損害美俄關系,該論點在特朗普與普京通話后似乎引起共鳴,或可解釋為何特朗普向澤連斯基表示美國“需要”這些導彈(至少現階段如此)。
與此同時,歐洲政府解讀五角大樓評估消除了美國長期援引的限制依據,若俄羅斯繼續使用包括9M729巡航導彈(基輔稱已用于攻擊烏克蘭)在內的遠程系統,美國在政治上將更難拒絕烏方請求。在此背景下,對烏提供“戰斧”與其說是升級行為,不如視為歐洲打擊射程的再平衡,但也將迫使盟國強化縱深防空并防范俄軍在北約領土攔截烏克蘭發射裝置——即使這些裝置仍部署在烏境內。
事態發展并不保證“戰斧”必將交付烏克蘭:五角大樓技術評估已完成,但任何轉讓仍取決于未公開的總統決策。不過CNN披露的要素——積極的庫存評估、AUSA 2025展示的陸基發射方案、烏克蘭公開宣示的遠程打擊擴展意圖——均表明若做出決定,集成路徑已然存在。在此情境下,“戰斧”將為烏克蘭提供打擊俄后方目標的額外縱深打擊工具,同時仍受制于華盛頓及其盟友持續評估的政治、作戰與升級風險參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