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趙萌萌)10月30日,國家疾病預防控制局、國家衛生健康委等7部委聯合發布通知,明確自今年11月10日起,將HPV疫苗納入國家免疫規劃,為滿13周歲女孩免費接種2劑次雙價HPV疫苗(間隔6個月)。
為何選擇13歲作為接種節點?接種后還需要做宮頸癌篩查嗎?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特聘教授、世界衛生組織全球消除宮頸癌專家組成員喬友林給出了權威解讀。
![]()
2025年9月6日,北京啟動初一在校女生HPV疫苗免費接種工作。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局圖
“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的HPV疫苗最佳免疫年齡段是9~14歲,核心原因在于‘性行為開始前’。”喬友林強調,引起宮頸癌的HPV主要通過性行為傳播,有性行為的人群終身感染累積幾率高達85%~90%,只有在未暴露于病毒前接種,才能最大限度發揮疫苗保護效能。
《柳葉刀》一項長達13年的研究顯示:12~13歲接種者預防宮頸癌的有效率達87%,預防重度宮頸上皮內瘤變(CIN3)的有效率高達97%;而16~18歲接種者,這兩項數據僅為34%和39%,年齡差距帶來的保護效果差異顯著。
喬友林指出,13歲左右女孩免疫系統應答更敏感,且尚未暴露于HPV感染風險,此時接種能以最小成本獲得最大防護效益,同時契合我國社會文化接受度,是科學與國情兼顧的最優選擇。
“HPV疫苗是基因工程疫苗,安全性有充分保障。”喬友林表示,HPV疫苗通過基因重組技術生產,僅含病毒外殼蛋白形成的“假病毒顆粒”,不含病毒遺傳物質DNA,無毒無感染性。接種后可能出現注射部位紅腫、疼痛等局部刺激癥狀,這是蛋白類疫苗的正常反應,不存在其他嚴重副作用。
隨著接種人群擴大,宮頸癌防控將進入“疫苗后時代”,篩查策略也可相應優化。喬友林建議,未來篩查間隔可從目前的3~5年拉長至5~8年,既能降低社會成本,又能通過精準監測守住健康防線。
但喬友林特別強調,疫苗絕非“免篩金牌”。從宮頸癌三級防控體系來看,接種疫苗屬于一級防控,篩查屬于二級防控,診治與康復管理屬于三級防控,三者缺一不可。“現有的疫苗包括九價疫苗,也無法覆蓋所有高危型HPV,且仍有未被鑒定的高危型別存在。無論接種何種疫苗,定期篩查仍是二級防控的關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