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0多年前,先秦匠人凝望銅錫熔液,在《考工記》中寫下“金有六齊”,鑄就青銅禮器之莊重、兵器之鋒銳。時空更迭,匠心如一。從“審曲面勢,以飭五材”的古老哲思,到超純鐵、鈣鈦礦、碳纖維等新材料不斷涌現,中國材料產業正從千年沃土中拔節生長,邁向嶄新的科技前沿。
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與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攝制的首檔工業文化節目《中華考工記》,于11月2日晚8點檔在央視綜合頻道(CCTV-1)推出新材料篇,央視頻全網獨家首播。
五材之智:從“審曲面勢”到“爐火純青”
當先民“審曲面勢,以飭五材”——冶金為器,鞣皮為柔,琢玉為禮,摶土為陶,攻木為車,這種尊重物性的造物哲學自此薪火相傳。
![]()
本期節目通過音詩畫表演《考工·金有六齊》,生動再現先秦青銅冶煉場景。匠人精準把握投錫時機——待“爐火純青”之時,以精密的銅錫配比,鑄就鐘鼎之莊重、斧斤之鋒利、兵戟之堅韌、大刃之剛猛、削殺矢之銳利、鑒燧之光潔——器物不同,材料亦異,功能與配比緊密相連。
對材料的極致追求,催生了大量傳奇:從曾侯乙編鐘的精準音律,到越王勾踐劍的千年不銹,再到綦毋懷文“灌鋼法”的工藝革新。《考工記》所倡導的造物思想,在歷史長河中不斷得到傳承與發揚。直至今日,中國科學家承古開新,以當代科技續寫對“材美”極致探索。
材盡其性:極致純度與百米飛虹
在高端金屬材料領域,純度提升是一條關鍵技術路徑。每一個萬分點的提升,都意味著性能的飛躍。我國自主研發的“超純鐵”,純度高達99.9992%,雜質含量僅百萬分之八。正是這樣的極致純度,賦予其卓越的抗大氣腐蝕性能,樣品在實驗室存放一年,依然“光亮如新”。目前,該材料已逐步應用于航空發動機主軸、高速列車軸承等核心零部件制造。
![]()
中國材料的極致追求,同樣書寫在綿延的軌道上。從漢陽鐵廠第一根十米鋼軌,到新中國成渝鐵路的“三八四”軌,再到如今單根百米的高速鋼軌,中國鋼軌實現了從“蹣跚學步”到“陸地飛虹”的跨越。
在鞍鋼,現代化鋼廠已實現僅用七分鐘生產一根百米鋼軌,再經由先進工藝焊接為數千米長的無縫線路。這條平穩、耐用、安靜的“中國跑道”,正是中國高鐵能夠“穩穩當當”跑出世界速度的最堅實基礎。
破界生長:新材料驅動產業變革與未來探索
被譽為“神奇材料”的石墨烯,已悄然融入日常生產生活:從發熱服飾到新能源汽車電池,它以極致結構打破了材料的“不可能三角”,實現了輕薄、強韌與多功能的高度統一,展現出全能應用潛力。
碳纖維也實現了從“高冷”到“親民”的跨越。隨著國內規模化生產技術的突破,它既是大飛機、航天器等大國重器的“筋骨”,也化身運動器材、軌道交通等民用產品的“輕量化擔當”。節目中,T1100碳纖維還成功挑戰拉動比C919國產大飛機還重的、46噸的配重物,令人嘆為觀止。
使用玄武巖纖維織成的月面國旗,隨嫦娥六號登陸月背,在極端溫差與強輻射下依然“鮮艷如初”。而玄武巖纖維憑借優異的耐溫、抗輻照性能,也為特種防護服裝提供了可靠的新選擇。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