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在伊犁老城文化旅游區大門前,各地游客紛紛駐足,舉起手機記錄。湛藍天空下,鴿群時而振翅掠過屋頂,時而停落在門前的石板路上,低頭啄食游客遞來的鴿糧。這些靈動的身影與游客臉上鮮活笑容,都成為大家手機里格外珍貴的鏡頭。
![]()
10月31日,游客在伊犁老城文化旅游區拍照打卡。
“這里以前不是叫喀贊其民俗旅游區嗎?為啥改名了?”烏魯木齊游客王強看著剛拍的照片問道。
改名之前的喀贊其民俗旅游區位于伊寧市核心老城區,總占地面積約3.45平方公里,其中核心游覽區域達1.3平方公里。這片土地承載著兩百多年的歷史記憶,至今仍保存著300余幢傳統建筑和20000多處富有特色的民居院落,它們如同一本打開的史書,靜靜訴說著往昔的輝煌與滄桑。目前,這里仍生活著約12萬居民,涵蓋多個民族,構成一個多民族共生、文化互嵌交融的和諧社區。
2024年9月5日伊寧市以“伊犁老城文化旅游區”這一景區名稱申報通過了文化和旅游部的景觀資源評審,正式進入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序列。隨后,陸續完善城區、景區線上線下各類標識標牌的更名工作,截至今年國慶長假前已基本完成更換。
“為了讓游客有更好的旅游體驗,我們不僅將喀贊其民俗旅游區的名稱改成伊犁老城文化旅游區,還對基礎設施、配套服務進行改造升級,現在的伊犁老城景區已經煥然一新。”伊寧市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游局副局長王莉說。
記者在伊犁老城文化旅游區發現,景區道路煥然一新,馬車和電瓶車整齊停放在指定位置,游客上下馬車和電瓶車的區域,新安裝了人車分離隔離欄,道路上各類交通標志標牌、導覽標識都進行了統一更新,景區還在游客中心新增了母嬰室、投訴室、宣教區等模塊。
伊寧市卡山其民俗旅游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馬麗英說,在創建過程中,景區在主街道增設1450米人車分離隔離欄,新增了馬車、觀光電瓶車停靠點、安裝休閑座椅865個,推出4條精品主題線路,設立4個銷售專區,合作運營了一批互動性強、趣味性高的常態化體驗項目,還新建了停車場3處,新增車位220個,新建了公共廁所2座。
![]()
10月31日,游客在伊犁老城文化旅游區錫伯車馬店觀看歌舞表演。
除了基礎設施的提升改造外,伊犁老城文化旅游區還對講解服務、馬車及電瓶車服務質量、家訪點及經營商戶的經營行為進行了進一步規范,自主開發了10余種具有老城特色和文化IP的文創產品,提升景區活力。
王莉表示,下一步,伊犁老城文化旅游區將以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為契機,著力提升景區基礎建設和服務質量,不斷提升游客旅游體驗,打造一張靚麗的旅游名片。
來源:石榴云/新疆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