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開百度APP暢享高清圖片
“這不是語法強制規定,
卻是保證代碼規范性的重要習慣,
大家寫的時候一定要注意。”
復旦大學大數據學院助理教授郭宏成
正用英文為來自不同國家的留學生
講授“python程序設計”課程
本學期
復旦大學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
啟動首個“新工科”本科全英文項目
迎來10名留學生
作為該項目的核心課程之一
全英文python由“95后”新晉教師郭宏成擔綱
![]()
就在2個月前
這位博士剛畢業的年輕人放棄
華為天才少年百萬年薪offer
在復旦加快建設“新工科”的步伐中
他期待做出“從0到1”的突破性原創成果
01
貫通學界與業界,把代碼寫“活”的全英文課堂
“last class, we talked about how to define a class and control the attributes and behaviors. today, we will first review these key concepts.(上節課我們講了如何定義類,控制類的屬性與行為,今天首先要回顧這些關鍵概念。)”
上課鈴響,郭宏成用流利的英文開啟課堂。他與六個來自不同國家的留學生圍坐長桌旁,投屏上滾動著示例代碼。講解與實操交替推進,教室里最常響起的,是敲擊鍵盤的聲音。
![]()
這門課,是復旦第一次面向留學生開設的全英文python課程。今年秋季學期,復旦大學新增“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全英文授課本科專業,這是我校“新工科”領域首個面向外國留學生的本科項目。項目對標國際頂尖課程體系,聚焦統計學、計算機科學與行業應用的交叉融合,突出跨文化學術交流和產業實踐,培養復合型大數據人才。
“不能只停留在聽和記,必須真正動起手來。”郭宏成設置了專題練習,難度采用階梯式設計,課后作業也區分了簡單題和難題,引導學生通過編寫代碼、調試和反復測試,找到最優方案。“不斷試錯與優化,正是提升能力的關鍵。”
入職復旦前,郭宏成曾在微軟、阿里巴巴等頭部企業研究院從事大模型研究近四年。他將產業一線經驗帶進課堂:課程不僅教授基礎知識,更結合大模型研發中的實際案例,讓學生直觀感受技術落地的底層邏輯。他還會經常提醒學生有什么“坑”不要踩。
![]()
實操環節,他走到學生身邊仔細查看他們的代碼。“well done(做得不錯)!”面對系統上得出的正確結果,郭宏成不吝表揚;遇到差異化問題,他耐心講解,細致拆解。
“我們可以問他任何問題,不需要猶豫。”來自亞美尼亞的vardan說,在上這門課之前,自己通過線上平臺自學過python,但會有一知半解的情況。“課上老師的指導很具體,很快就能抓住核心要點。”
知識淵博、樂于溝通,是蒙古國留學生naranzaya對郭宏成的印象。此前毫無程序設計基礎的她,起初對學習這門課感到緊張。然而,一個多月的學習已打消了這份忐忑。“老師能從最基礎的知識開始講起,用我們都能接受的方式進行講解,我很容易就能跟上進度。”
讓郭宏成驚喜的是,學生們總能提出一些超出預期的、有意思的問題。一次課堂上,他展示了某道題的解法,一位學生提出另一種思路。“雖然沒有覆蓋全部情況,但很有創意。”他當場邀請這位同學分享。“能把學界攻關和業界實踐中總結的經驗傳遞出去,并激發更多新的想法,是件特別有成就感的事。”
02
做“從0到1”的研究,把ai做成真正的生產力
本科直博、微軟“明日之星”、騰訊“青云計劃”、華為“天才少年”最高檔,發表高水平論文30余篇……不到三十歲的郭宏成,已在大語言模型(llm)、自然語言處理(nlp)、多模態學習(multimodality)等前沿領域深耕多年。
![]()
為何博士畢業后直接來到了復旦?他談到了與院長馮建峰教授的深度交流。“就像馮老師說的,在高校我們有可能做更多‘頂天立地’的研究,在允許千百次失敗的包容環境中沉下心來。”
作為實施學校“準聘-長聘制”新體制后引進的青年人才,郭宏成看到了“以人為本”的人才制度帶來的可能性——既把客觀標準立住,又為青年人打開發展通道。慎重思考后,他選擇放棄華為天才少年百萬年薪offer,入職復旦大學大數據學院。
![]()
在復旦推進“新工科”的氛圍下,他希望跳出短期kpi,直面關鍵科學問題,攻克核心技術瓶頸,產出真正的“從0到1”的成果。“復旦的優勢在于跨學科對話。我們可以隨時和文、理、醫的老師交流,思考ai如何助力產業升級。”
入職三個月,郭宏成的科研節奏逐步展開:一方面,持續深耕ai大模型的機理研究,深挖技術底層邏輯,探索大模型能力生成與優化的核心規律;另一方面,圍繞ai+醫療等重點領域,推動大模型與這些垂直領域的深度融合,嘗試通過垂直領域的突破,讓ai切實賦能行業發展。
![]()
以ai for health為例,郭宏成多次前往醫院,坐在醫生身邊觀察檢查流程,從具體場景中獲得啟發。“對于技術而言,每個人心里都有一個自己的烏托邦,但我們的共同目標是找準需求,讓技術真正落地。”在他看來,理想中的科研閉環是,“從復旦產出的成果,到企業落地驗證,再將市場反饋帶回學界。”
“希望自己做出‘從0到1’的研究,實現產學研用閉環——既要有價值、有廣泛的影響力,也要真正走進日常生活。”郭宏成期待,“也許若干年后,我們會在某個不經意的場景里遇見自己的研究成果。相信那會是一件非常令人欣喜的事。”
組 稿
校融媒體中心
文 字
丁超逸 李彤
攝 影
李玲
高康珵
責 編
殷夢昊
上觀號作者:復旦大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