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第一縷秋風掠過燕山余脈,香山便褪去了盛夏的蔥郁,悄然換上最華麗的盛裝。漫山黃櫨如霞似火,元寶楓層疊金黃,地錦攀附古墻紅得熱烈,5800 余株古樹名木交織出一幅丹黃朱翠的立體畫卷。10 月 17 日,第 37 屆香山紅葉節如期啟幕,這場延續三十余年的秋日盛會,不僅是北京最動人的季節名片,更是一場穿越千年的文化對話 —— 從金代皇家的登高雅事,到近代革命的紅色記憶,再到如今全民共享的童話盛宴,每一片紅葉都承載著時光的印記,每一縷秋香都彌漫著歲月的芬芳。
![]()
一、千年紅葉史:從皇家御苑到全民賞秋圣地
香山的紅葉傳奇,早在金代便已開篇。彼時的香山已是皇家獵苑,帝王將相在此營建離宮別院,秋日登高賞葉成為專屬的宮廷雅事。不同于山野的恣意爛漫,香山紅葉自誕生之初便被賦予了皇家的典雅氣度,納入園林美學的秩序體系中。元代詩人薩都剌筆下 “紅葉香山寺,黃花野水濱” 的佳句,正是對這份雅致的生動寫照。到了清代,乾隆皇帝對香山紅葉尤為鐘愛,不僅多次御制詩篇贊嘆 “霜葉紅于二月花” 的景致,更下令廣植黃櫨,奠定了今日香山紅葉的恢弘格局,靜宜園二十八景中,“晞陽阿”“雨香館” 等景點早已成為紅葉與古建交融的經典范本。
![]()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香山的 “紅” 在近代被賦予了更厚重的內涵。1949 年,中共中央進駐香山雙清別墅,這里成為 “進京趕考” 的第一站,新中國的曙光在此升起。于是,香山的紅葉便有了雙重意蘊:既是黃櫨楓葉的生命之紅,是皇家貴氣的祥瑞之紅,更是革命理想的信仰之紅。如今,漫步在雙清別墅的庭院中,看著窗外漫山紅葉,仿佛仍能感受到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自然之色與歷史之色在此完美交融,構成了獨一無二的 “香山紅” 精神內核。
![]()
從 1989 年第一屆紅葉節舉辦至今,香山紅葉早已從皇家專屬的風景走進尋常百姓家。三十余年間,紅葉節不斷迭代升級,從最初單純的觀賞活動,發展為集自然景觀、歷史文化、科普教育、互動體驗于一體的文化旅游品牌,成為北京秋季最具影響力的盛會,吸引著無數游客前來赴這場秋日之約。
![]()
二、2025 童話盛宴:解鎖 18 處賞紅秘境與三條主題路線
本屆紅葉節以 “秋日童話 相約靜宜” 為主題,在延續經典的基礎上,為游客帶來了更多驚喜。據香山公園紅葉物候觀測小組監測,目前全園平均紅葉變色指數已達 10%,部分向陽區域變色更為明顯。隨著霜降節氣過后氣溫下降、晝夜溫差加大,紅葉變色將顯著加速,10 月下旬逐步進入最佳觀賞期,屆時漫山遍野的彩葉將演繹出最絢爛的秋日童話。
![]()
為了讓游客精準捕捉最美秋景,公園再度推出升級版 “賞葉地圖”,精選全山 18 處彩葉觀賞點位,覆蓋高、中、低不同海拔區域,每一處都各具特色。這些點位通過微信、微博等平臺每周解鎖 3 至 5 處,引導游客深度探索香山秋韻。在低海拔區域,楓林村是無需跋涉的秋日私藏,漸紅的楓葉與金黃的銀杏交織,陽光透過枝葉灑下斑駁光影,營造出靜謐而濃郁的秋日氛圍;靜翠湖則以 “湖山相映” 的新景觀令人眼前一亮,清澈的湖水倒映著岸邊的紅楓綠柳,微風拂過,波光粼粼,宛如一幅流動的山水畫卷。
![]()
中海拔區域的觀賞點更顯人文與自然的交融,18 處點位中有 10 處位于建筑周邊。碧云寺內,紅墻為布、地錦為臺,高大的金黃銀杏襯著古樸的殿宇屋脊,自帶柔和寧靜的濾鏡,格外清幽雅致;香山寺旁,紅葉環繞著重建的殿閣,飛檐翹角與丹紅葉片相映成趣,行走其間,仿佛穿越回古代的山居意境。而在高海拔區域,“看云起” 登亭遠眺是絕佳選擇,云霞、古寺與漫山彩林盡收眼底,磅礴的詩意撲面而來;作為香山最高點的香爐峰,海拔 575 米,登頂可俯視整個香山紅葉林,秋日晴空下,紅葉與藍天交相輝映,壯闊無比。
![]()
針對不同游客群體的需求,公園精心設計了三條主題賞紅登山路線。最經典的路線從東門入園,途經觀湖、森玉笏,再俯瞰琉璃塔和香爐峰,沿途皆是絕佳觀賞點,尤其是琉璃塔下,可遠眺北京城的秋景,是攝影愛好者的必去之地。最具挑戰性的健身路線從南門進入,經青未了、玉華岫登頂香爐峰,這條路線坡度較陡,對體力有一定要求,但沿途紅葉最為密集,視野開闊,適合想要挑戰自我的游客。而最漲知識的路線則從碧云寺進入,沿途既能欣賞紅葉,又能參觀古寺,感受自然與人文的深度融合。
![]()
需要注意的是,今年香山索道因系統性升級改造暫停運營,計劃登頂的游客需根據自身身體狀況合理選擇路線。為彌補游客無法乘坐索道登頂的遺憾,公園特地在北門附近設置了 “香爐峰” 主題打卡點,方便游客合影留念,定格秋日美好瞬間。
![]()
三、跨界聯動與創新體驗:不止于賞葉的文化狂歡
本屆紅葉節的驚喜遠不止于賞葉,一系列跨界聯動與創新活動讓這場秋日盛會更具吸引力。10 月 17 日上午,香山公園與延慶區六大賞紅片區在致遠齋景區啟動了首次跨區域聯動推廣活動,雙方共同打造專屬印章,通過資源共享與聯合推廣,攜手打造 “多彩京秋” 文化旅游品牌,為游客提供更豐富的秋日賞紅選擇。
![]()
全新打造的 IP 形象 “紅葉娃娃” 玩偶家族首次亮相便成為焦點,憨態可掬的 “紅葉娃娃 —— 櫨櫨” 深受孩子們喜愛,預計紅葉節期間將正式上市,為游客帶來更多童趣體驗。為推進少兒科普計劃,公園還與斑馬公司合作,在 “最美園路” 與 “勵志山路” 沿線設立多處科普站點,打造移動式自然課堂。孩子們在登山賞葉的過程中,可以近距離觀察不同彩葉樹種的特征,了解葉片變色的科學原理,在大自然中探索奧秘、增長知識。
![]()
文化互動方面,北京日報客戶端同步開展 “我與香山的紅葉記憶” 攝影征集活動,游客可上傳自己的香山紅葉攝影作品,配以短文講述背后的故事與心情。這些作品將在北京日報客戶端展出,點贊數前 100 名的參與者可獲得香山公園精美文創鑰匙扣或明信片,讓游客在賞景的同時,留下珍貴的紀念。此外,紅葉節期間恰逢重陽佳節,公園還將舉辦豐富多彩的重陽文化活動,傳承中華傳統節日文化。
![]()
智慧服務的升級讓游園體驗更加便捷舒適。公園的 “智慧公園數據平臺” 可實時監測入園客流量、在園游客分布、高峰時段及天氣變化等數據,為園方快速響應、統一調度提供技術支撐,在大客流期間保障游客的游覽安全與服務質量。公園通過官方平臺實時發布游園信息,方便游客提前規劃行程。
![]()
四、游園實用指南:避開高峰,盡興賞秋
想要在紅葉節期間獲得最佳游園體驗,提前做好規劃至關重要。根據往年經驗,10 月 18 日、19 日、25 日、26 日及 11 月 1 日、2 日將是游客較為集中的高峰時段,公園建議市民游客盡量選擇周一至周四游園,避開周末高峰。如果只能選擇周末前往,建議錯開 9:00 至 15:00 的相對高峰時段,清晨或傍晚入園,既能享受更靜謐的賞景氛圍,又能捕捉到光影斜射下層次分明、色彩艷麗的紅葉美景,正午陽光過強時,紅葉觀賞效果會相對單調。
![]()
交通方面,建議游客盡量選擇公共交通綠色出行,可乘坐多路公交車直達香山公園,既環保又能避免擁堵。自駕前往的游客可根據導航提示,從五環路香山路出口、四環路四海橋出口等方向前往,同時需關注周邊交通管控措施。門票方面,紅葉節期間處于公園旺季時段,成人門票 10 元,半價 5 元;旺季優惠聯票 15 元,半價 7 元,聯票包含香山公園大門門票與碧云寺門票,碧云寺單獨門票每位 10 元,半價 5 元。公園年票可正常使用,游客可提前通過官方微信公眾號購票,實現更便捷的入園,也可在公園門區現場購票。
![]()
游園過程中,游客需注意愛護環境,文明賞葉,切勿攀折樹枝、亂扔垃圾,共同守護這份秋日美景。如果遇到任何問題,可及時聯系公園工作人員尋求幫助。此外,公園在服務號上還通過位于香爐峰和南山區域的攝像頭對紅葉季園內景致進行慢直播,無法前往現場的游客也能在線上感受香山紅葉的絢爛美景。
![]()
五、紅葉背后的堅守:生態培育與文化傳承的匠心
香山紅葉的絢爛綻放,離不開公園多年來在生態培育上的堅守與匠心。為了讓市民游客享受到更優質的生態景觀,香山公園持續加強彩化建設,科學配置彩葉樹種,每年新植黃櫨 3000 余株,并積極引進應用新的彩葉樹種,在山下及南山景區新植麗紅元寶楓、秋紫白蠟、紅霞元寶楓、五角楓等 20 個品種 1000 余株。如今,香山已形成以黃櫨為主要紅葉樹種,錯落搭配元寶楓、紅楓、地錦等彩葉植物的多元一體格局,這些植物歷經晝夜溫差變化,葉片逐漸變色,綠、黃、紅相間,構成了色彩斑斕的山林畫卷。
![]()
在文化傳承方面,公園不斷挖掘香山的歷史文化內涵,將紅葉景觀與皇家文化、革命文化、詩詞文化深度融合。通過恢復靜宜園二十八景中的經典景點,打造革命紀念地專線,開展攝影征集、詩詞吟誦等活動,讓游客在賞葉的同時,感受香山深厚的文化底蘊。從金代文人的詩詞詠嘆,到清代帝王的御苑賞秋,再到如今的全民文化盛宴,香山紅葉承載的不僅是自然之美,更是一代代北京人的集體記憶與文化情懷。
![]()
每一片紅葉的飄落,都是時光的印記;每一屆紅葉節的舉辦,都是文化的傳承。香山紅葉節早已超越了單純的旅游活動,成為北京秋季文化的象征,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動體現,更是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文化紐帶。
![]()
當秋風再次吹過香山,漫山紅葉依舊熱烈綻放,訴說著千年的故事與情懷。第 37 屆香山紅葉節的大幕已經拉開,無論是想追尋皇家御苑的典雅意境,感受革命圣地的紅色記憶,還是單純沉醉于自然的絢爛美景,香山都能給你帶來獨一無二的秋日體驗。趁著秋光正好,不妨約上家人朋友,走進這片層林盡染的童話世界,讓紅葉的熱情驅散秋寒,讓美好的記憶定格在這個金色的季節。在這里,每一步都是風景,每一眼都是驚艷,每一段旅程都將成為生命中最溫暖的秋日回憶。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