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當停火協議的字跡尚未褪去,加沙的土地上卻仍回蕩著痛苦的呻吟。本應迅速抵達的醫療補給被滯留在邊境檢查站,國際醫療志愿者在入境關口屢遭拒絕,而醫院病床上的孩子們,有的顱骨殘缺不全,有的因抗癲癇藥物中斷而持續痙攣,連最基本的傷口清潔都成了難以實現的奢望。
2. 你可能會問,停火不是為了解救人道危機嗎?為何在槍聲暫停之后,加沙的醫療體系反而滑向更深的深淵?
3. 以色列所實施的封鎖機制背后,究竟隱藏著怎樣的決策邏輯?要理解這一切,我們必須將目光投向那些在廢墟中掙扎求生的個體命運。
![]()
4. 薩阿布的經歷,正是加沙千千萬萬傷患兒童的真實寫照。這名從北部撤離至南部汗尤尼斯納賽爾醫院的小患者,在一次空襲中永遠失去了半邊頭顱結構,然而等待他的并非及時救治,而是醫院不斷發出的“騰出床位”指令。
5. “沒有可用病床,沒有專業器械,也沒有外部支援團隊”,長期駐守當地的志愿者萊娜?達賈尼沉重地表示。她與當地醫護人員交談時,得到的回答始終如一:“一切照舊,沒有任何改善”。
6. 盡管停火使醫療機構免于遭受連續轟炸帶來的大規模傷亡沖擊,但藥品和設備的全面枯竭,早已令整個醫療系統處于斷裂邊緣。
![]()
7. 在納賽爾醫院的過道里,大量病人蜷縮在冰冷水泥地上,許多重傷者尚未恢復就被迫轉移至臨時帳篷區。甚至有剛從昏迷中蘇醒、脊椎嵌入彈片的幸存者,只能躺在地面等待遙不可及的手術機會。
8. 這種系統性崩潰,并非突發事件所致,而是以色列長期嚴密封鎖下的必然結果。即便在10月10日停火協議正式生效后,對加沙地帶的物資審查依然未見松動,絕大多數醫療用品依舊被禁止進入。
9. 世界衛生組織本周四發布的通報進一步證實:自停火以來,僅有極少量醫療物資艱難通過檢查點進入加沙,遠遠無法滿足實際需求。
![]()
10. 達賈尼將當前的醫院環境描述為“細菌肆虐的溫床”,她指出:“敗血癥病例正在激增,原因僅僅是缺乏基礎消毒液”。
11. 藥品短缺已遠超外科急救范疇,用于控制癲癇發作的Keppra糖漿早已斷供。許多兒童原本就承受戰爭帶來的心理創傷,如今又因頻繁抽搐得不到治療而陷入更深的身體與精神折磨。
12. 她強調,即使部分孩子存在遺傳性癲癇傾向,爆炸引發的極端恐懼也足以成為觸發病情的決定性因素——那聲巨響,可能就是壓垮神經系統的最后一擊。
![]()
13. 更令人揪心的是,由于電力中斷和冷鏈設施癱瘓,諸如胰島素等必須低溫保存的藥物幾乎無法儲存,糖尿病患者因此面臨前所未有的生存威脅。
14. 而讓醫療危機進一步加劇的,是以色列不斷擴張的“雙重用途物品”禁運清單。
15. 巴勒斯坦農業救濟中心(PARC)外聯主管巴哈?扎庫特明確指出,自停火開始至今,幾乎沒有真正意義上的人道醫療物資順利通關。以方仍以“可能存在軍事用途”為由,阻止大量關鍵物品入境。
![]()
16. 需知,“雙重用途”最初僅涵蓋鋼筋、特定化學品等可被轉用于軍事建設的材料,但如今這一分類已被無限擴大,達到荒誕程度。
17. 2023年10月之前,被列入禁運目錄的項目約為1400項;據扎庫特估算,目前該數字已飆升至約4000項,其中包括藥品、嬰兒服裝等完全無關軍事用途的生活必需品也被劃入禁區。
18. 更諷刺的是,即便有少數卡車獲準通行,其中真正屬于人道援助的比例僅占15%,其余均為商業運輸。
![]()
19. 商業貨運為規避繁瑣審批流程,優先選擇無需冷藏、審批簡單的低營養食品,對于急需的醫療器械與藥品,則根本無從顧及。
20. “現在連最普通的退燒藥對乙酰氨基酚都買不到”,扎庫特語氣中充滿無力感。如今加沙各大藥房與醫院貨架幾乎全部清空,甚至連輪椅、假肢、拐杖等殘疾人士賴以生存的輔助器具,也被列入禁運名單。
![]()
21. 加沙聾兒協會(Atfaluna)今年7月公布的數據顯示,約5.8萬人因戰亂導致身體殘疾,其中2.25萬人傷勢極為嚴重,亟需長期康復護理。
22. 83%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在多次流離失所過程中丟失了原有的助行或聽力設備,另有約3.5萬人面臨不同程度的聽力損傷風險。
23. 不僅外部物資難以進入,國際醫療力量的介入同樣遭到系統性阻攔。多國醫學專家正積極爭取進入加沙開展救援,英國整形外科醫生維多利亞?羅斯便是其中之一。
![]()
24. 自2009年起,她便持續參與加沙地區的公益醫療行動。原計劃于10月10日——即停火協議生效當日——率隊進入當地提供支援,但在啟程前夜突然接到入境申請被拒的通知。
25. “以往通常是出發前幾小時才通知,這次提前一天拒絕,仿佛就是要徹底掐滅我們爭取的時間窗口。”羅斯坦言。英國外交部門分析認為,以方有意在停火前完成所有拒絕程序,以此規避協議生效后可能面臨的國際輿論壓力。
26. 實際上,自2023年10月以來,每月僅有5個醫療代表團名額被批準進入加沙,資源極度稀缺。羅斯已先后五次提交申請,結果均以失敗告終。
![]()
27. 經歷多次挫敗后,她發現一個殘酷規律:以色列方面極少拒絕持有“項目協調員”“物流主管”等非臨床頭銜的人員入境,卻對所有標明“醫生”“護士”身份的申請設置重重障礙,似乎刻意切斷加沙獲取專業醫療援助的可能性。
28. 即便有極少數醫療團隊成功進入,帶回的信息同樣令人窒息。一支于今年九月順利抵達的醫療小組報告稱,當地醫療需求之龐大遠超想象,尤其骨科與整形外科醫生極度匱乏,本土醫護人力的缺失使整個系統雪上加霜。
![]()
29. 更令人痛心的是,加沙本地的醫務人員本身也在經歷巨大犧牲。統計顯示,自2023年10月以來,已有17000名巴勒斯坦醫護人員在沖突中喪生,另有95人至今仍被以色列羈押。
30. “他們的整個醫療體系已被徹底摧毀”,羅斯的聲音充滿悲慟。當一名醫生要么死于戰火,要么身陷監牢,要么無法獲得外界支援;
31. 而救命的藥品與器械又被牢牢封鎖在邊境之外,加沙的醫療系統早已不只是“瀕臨崩潰”,而是在斷氣邊緣做最后喘息。每一刻停滯,都有生命因人為封鎖悄然逝去。
![]()
32. 或許有人仍會追問,這樣的停火究竟意義何在?如果它不能打開物資通道,不能拯救垂危孩童,不能允許醫療工作者踏上這片土地,那么這場名義上的和平,對加沙民眾而言又有何價值?
33. 以“雙重用途”為借口不斷擴大禁令范圍,將基本藥品和兒童衣物列為違禁品,系統性排斥醫療團隊入境,這些行為早已超越所謂“安全防控”的合理邊界,更像是披著安全外衣的權力壓制。
34. 當醫院淪為感染源的溫床,當孩子因缺藥而抽搐不止,當殘疾人連一根拐杖都無法獲取,這些畫面背后,是一個個家庭的破碎,是對人類共同良知的公然踐踏。
![]()
35. 我們所期盼的,是停火協議真正落地見效:醫療物資能夠暢通無阻地運抵加沙,國際醫療隊伍可以順利入境施救,每一位受傷的生命都能獲得應有的治療,每一個孩子都有機會重拾健康與希望。
36. 而非在“停火”的遮蔽下,眼睜睜看著醫療系統一步步瓦解,看著無辜平民在無聲中走向絕望。
37. 畢竟,生命不分疆域,信仰亦不應成為區別對待的理由。每一條生命都值得珍視,每一個渴望活下去的心愿,都不該被冷漠的封鎖與強權碾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