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萬噸美國大豆即將裝船運往中國】【中美元首將在韓國會面】【美國無法做到完全“對華脫鉤”】
還沒坐熱專機座椅,特朗普就等來了一個大好消息,中國買美國大豆了。
據路透社報道,中國買家近期購買了三批共約18萬噸美國大豆,這些大豆將于12月和明年1月裝船發往中國。在中美元首即將于本月30日于韓國舉行峰會的關鍵時刻,這無疑是一份“破冰信號”。
![]()
要知道,自今年5月之后,中國就基本停止了對美大豆的采購,轉而大舉從巴西、阿根廷等南美國家進口。
這段時間對美國豆農來說可謂是“煎熬的日子”。美國農業州的農民多次公開抱怨,他們的倉庫里堆滿了滯銷的大豆,市場價格被壓到成本線以下,很多人甚至因為貸款還不上而被迫出售農場。有人在媒體上直言:“如果沒有中國市場,美國豆農連飯都吃不上。”
為此,美國農場主協會還多次聯名上書白宮,要求特朗普“少說硬話,多做實事”,希望恢復對華貿易往來。如今美國豆農們盼星星盼月亮,可算是盼來了一個好結果。,隨著中糧集團的18萬噸訂單落地,美國農業帶終于等來了一絲轉機。
作為對中方的“回報”,特朗普也兌現了其之前的承諾,據美媒透露,特朗普在接受采訪時公開表態稱,美方正在考慮下調對中國加征的20%芬太尼相關關稅。
自特朗普重返白宮之后,中美關系就一直波折不斷,尤其是在近一個月時間里。就在一個多月前,雙方在馬德里舉行了經貿對話。而在會議剛結束之后,美方快速變臉,接連出臺了多項對華新制裁,包括將多家中國高科技企業列入出口管制清單;擴大“特別指定國民清單”范圍;以“國家安全”為由,對中國的海事、物流、造船業啟動301調查。
![]()
接著,10月10日,美方又宣布對中國稀土產品加征100%關稅,并對所有關鍵軟件實施出口限制。
對于出爾反爾的美方,中方當然沒有坐以待斃。商務部、海關總署、外交部連續發聲,實施精準反制,對部分美國高科技產品征收報復性關稅;限制稀有金屬出口等“組合拳”,招招打到了美國的“痛點”上。
這種“你來我往”的拉鋸,讓兩國企業都感受到了不穩定的風險,也讓中美關系一度陷入低谷。
在此背景下,這次中美元首會晤無疑是兩國關系重回正軌的一次重要調整,而這筆18萬噸大豆訂單更像是一記“善意敲門磚”:一方面,這代表中方仍在以建設性姿態處理中美經貿關系;另一方面,這也為美國內部釋放了一個信號:“中國市場仍在,只要美方愿意調整政策,合作的大門不會關上。”
回顧過去幾輪貿易戰中就能發現,中國從來沒有主動挑起沖突,而是被動應對、理性反制。無論是稀土出口管控、對美芯片調查,還是農業采購調整,中國的目標都很明確:要以自身的利益為核心,同時保持大國的穩定和理性。
![]()
中國不拒絕貿易,也不拒絕合作。但合作必須是平等、互利的,而不是帶著脅迫和威脅的“交易”。這次中方主動采購美國大豆,實際上是在告訴美方:“中國不是不合作,而是要看你怎么合作。”
從某種意義上說,中美關系就像一盤巨大的國際棋局。有競爭、有摩擦,也有彼此無法替代的依存。特朗普雖然強硬,但他也非常清楚:如果想讓美國經濟重新走上正軌,就必須重新打開中國市場的大門。
而中國也在以實際行動告訴世界:在大國博弈中,堅持合作、守住底線,才是最聰明的選擇。
未來的中美關系,仍然充滿變數。但至少在這18萬噸大豆的背后,我們看到了一絲轉圜的曙光——這不僅是一筆貿易,更是一場信號之戰。它告訴世界:哪怕風浪再大,中美這艘巨輪,也終究得靠對話與合作,才能駛向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