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成別人可能就忍了,但俞樂山偏不。
他懷揣著橋頭五金廠的產品圖冊,不辭辛勞地穿梭于各個單位之間。一家接著一家,以誠摯之心上門推銷,期望能為產品尋得更廣闊的市場。價格更低、質量更好、還包送貨上門——這一套組合拳打出去,立刻在死氣沉沉的市場里炸開了鍋。
訂單像雪片般飛來,橋頭五金廠一夜成名。

此舉卻觸動了某些人的敏感神經。他們或許因既得利益受到威脅,又或是觀念遭受沖擊,故而內心泛起陣陣波瀾,開始有所反應。
市五金廠先是施壓禁止技術員給橋頭廠提供支持,又在媒體上發文批評其經營模式。明槍暗箭,接踵而至。
此時的他還不知道,真正的危機不在明處,而在暗處。
02 投機者的晉升焦慮
就在俞樂山埋頭苦干的時候,喬正君卻在精心經營著他的關系網。

娶劉天瑤,看中的是她父親劉達山的政治資源;下鄉鍍金,不到一年就想方設法調回城里。于他而言,這一切皆是攀登權力巔峰途中的必由之路。每一步或許艱辛,每一個抉擇或許艱難,但為了那至高無上的權力,他甘之如飴,無畏前行。
當他得知工業局副局長高賀因支持俞樂山的改革舉措,可能獲得"優秀干部"提名時,頓時坐不住了。

"憑什么?"他在家里摔打東西,"我辛辛苦苦經營這么多年,還不如一個搞承包的?"
他的直屬領導馬書記看得明白,私下里跟人說:"小喬這個人,太急功近利。把心思都用在鉆營上,工作卻浮于表面。"
可惜,這番評價喬正君是聽不見的。他正忙著聯絡同樣精于算計的肖樹德,準備給俞樂山來個"致命一擊"。
03 陰險的連環計
如何扳倒俞樂山?喬正君和肖樹德很快找到了突破口——報社的王瀟。

此招著實陰狠歹毒。其心機深沉,手段詭譎,于無形間暗藏禍心,妄圖以這般陰損之法達成不可告人的目的,實在令人不齒。
從公事上講,利用王瀟的筆桿子,把橋頭五金廠打成"違規經營",把承包制說成"復辟資本主義";
從私情上看,王瀟一直暗戀盛雪竹,眼看著心上人與俞樂山越走越近,早就妒火中燒。

喬正君還耍了個小聰明——打著市長女婿的旗號,假借劉達山的名義向報社主任施壓。
這一連串操作下來,批判文章果然見報了。"破壞社會主義經濟秩序"的大帽子扣下來,在那個年代足以壓垮任何人。
文章刊出后,橋頭五金廠的訂單全部中斷,工廠瞬間陷入絕境。
喬正君得意洋洋地對肖樹德說:"看到了嗎?這就是輿論的力量。"

04 聰明反被聰明誤
喬正君低估了俞樂山的韌性,更錯判了時代的方向。
在盛雪竹襄助之下,俞樂山并未坐以待斃。他不再消極等待,而是積極謀劃,試圖在困境中尋得一線生機,打破這看似無解的局面。他們撰文逐條反駁不實指控,清晰地闡明承包制完全符合國家政策。
更關鍵的是,俞樂山的做法正好契合了國家推動經濟改革的大方向。

當劉達山親自到橋頭五金廠視察,并公開表態支持時,喬正君的陰謀徹底破產了。
"怎么會這樣?"喬正君百思不得其解,"我明明是按照規則來的啊!"
他始終不明白,他所謂的"規則"已經過時了。新時代的征程,呼喚的是腳踏實地、躬身篤行的實干家,他們以汗水與拼搏鑄就輝煌。而那些醉心于權謀算計、機關算盡的權謀家,實難推動時代車輪滾滾向前。
05 罪有應得

隨著調查深入,喬正君的問題一一浮出水面:
收受賄賂幫肖樹德當上廠長,而肖上任后管理混亂導致工人受傷;
婚前致女友懷孕卻冷漠以對,與劉天瑤的婚姻完全是政治算計;

尤為致命的是,他蓄意從中作梗,阻礙改革進程的推進;同時,對先進典型加以打壓,妄圖遏制積極向上的發展態勢。
數罪并罰,在當時的特殊背景下,最終被判處死刑。
聽說判決結果時,俞樂山久久沒有說話。最后只嘆息一聲:"他要是把這份聰明用在正道上,該有多好。"
06 時代的選擇

《依依向北風》最發人深省的地方在于,它展現了一個急劇變革時代的選擇題:
是做俞樂山那樣的實干家,順應時代潮流,靠真本事吃飯;
還是做喬正君那樣的投機者,迷信權謀關系,最終被時代拋棄?
喬正君的悲劇在于,他始終活在自己的小算盤里,以為攀附權貴、玩弄手段就能平步青云。殊不知,時代已然更迭。當下所需,是能憑自身能力創造價值之人,而非那些精于鉆營、投機取巧之輩。

有觀眾評論可謂一針見血:“喬正君并非敗于俞樂山,實則是被時代的浪潮所吞噬,于時代的更迭中折戟沉沙。”"
追完《依依向北風》,不禁讓人深思:在當今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我們是否也面臨著類似的選擇?
是選擇腳踏實地,于日常砥礪中提升真才實學、練就過硬本領?是妄圖投機取巧,冀望不勞而獲?還是試圖尋覓捷徑,以求事半功倍?這般抉擇,著實值得深思。
你在職場中更欣賞俞樂山這樣的實干派,還是覺得喬正君的做法在現實中更吃得開?
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看法,我們一起聊聊這個永不過時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