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大結局終于要來?最大罪人已浮現,澤連斯基終于等來美方信號
2025年10月28日,澤連斯基突然放話愿意談和平了。
不過有個前提,談判地點不能在俄羅斯和白俄羅斯。
俄烏這仗打了三年多,從2022年2月24日打到現在,總算有了點和平的影子。
但要說誰是把仗拖這么久的罪人,還真不是大家先想到的美國,這里面的門道得慢慢聊。
本文陳述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本文陳述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澤連斯基的突然松口,與其說是策略轉變,不如說是被現實逼到了墻角。
10月下旬他跑到布魯塞爾找歐盟要遠程導彈,結果人家支支吾吾不給準話。
更讓他難受的是,美俄原本要在布達佩斯開會,結果會議推遲了,烏克蘭連旁聽的資格都沒有。
西方這邊指望不上,前線的爛攤子更讓他頭疼。
現在烏克蘭征兵年齡已經放寬到40歲,還是有大量兵力缺口。
士兵每天要打18個小時的仗,早就累垮了。
武器裝備的缺口達到30%,沒有美歐援助根本撐不下去。
也正是看明白了處境,澤連斯基才主動找臺階,提出可以去匈牙利談判。
他還特意夸了特朗普提出的“現有邊界停火”方案,其實就是想借美國的態度給歐洲施壓。
畢竟烏克蘭現在七成以上的底氣都靠西方援助撐著。
可能有人沒概念,這三年仗打下來,烏克蘭到底慘到啥程度?
烏克蘭欠的債已經飆到3500億美元,一半的基建還被炸得稀爛。
2022年冬天俄羅斯炸了能源設施,60%的地區斷水斷電,老百姓在寒冬里挨凍。
到2023年想反攻扎波羅熱,結果一天推進還不到1公里,根本沒轍。
再說俄羅斯,也沒好到哪去。
經濟被制裁得快喘不過氣,全靠給中國、印度賣油氣撐著。
前線裝備不夠,只能靠伊朗的無人機、朝鮮的炮彈填坑。
2023年動員了120多萬人,才把戰線穩住,現在占著烏克蘭18%的地盤。
可這場戰爭不只是俄烏受苦,還拖累了全世界。
烏克蘭原本是歐洲糧倉,現在糧食出口中斷,非洲和中東地區面臨糧食安全壓力,相關風險加劇。
歐洲買液化天然氣的價格漲了40%,普通人做飯取暖都得精打細算。
盡管澤連斯基在談判問題上有所松動,但前線的炮火聲卻一刻也沒停過。
![]()
2025年10月26日,俄羅斯剛說打下一架沖莫斯科來的無人機,烏克蘭這邊就出事了——基輔也被打了。
多架無人機呼嘯而過,爆炸聲此起彼伏,多人在襲擊中受傷,幾棟樓也炸得不成樣。
烏克蘭也不服氣,28日又往莫斯科放了波無人機,把首都周邊的空運都攪亂了。
兩邊就這么來回打,誰都不肯先低頭。
其實這場戰爭能不能停,關鍵看幾個大國怎么想。
畢竟背后都是大國在掰手腕,他們的態度才是戰局的“方向盤”。
美國的態度變化最大,以前還幫著烏克蘭,現在急著想結束戰爭。
特朗普政府在2025年3月停止了對烏新的武器援助,還逼著澤連斯基接受“用頓巴斯換和平”。
據說特朗普和澤連斯基的會談氣氛很緊張,特朗普甚至直說不妥協可能會“亡國”。
美國為啥突然變臉?其實是算透了三本賬。
一是援烏已經花了1200多億美元,國內反對聲音越來越大。
二是美國想把精力轉向亞太地區。
三是軍工企業已經賺夠了,洛克希德馬丁這些公司的股價漲了10%以上。
有意思的是,特朗普還玩起了“兩面手”。
為平衡地緣利益,他一邊說希望中國勸俄羅斯談和平,一邊又制裁俄羅斯的石油公司。
再看俄羅斯,態度一直很強硬。
普京的要求很明確:要頓巴斯和扎波羅熱的主權,烏克蘭必須承諾永遠不加入北約。
想讓俄羅斯先撤軍再談?沒門。
看透歐洲對烏援助的敷衍,俄羅斯計劃2026年部署新型核導彈,甚至想重復2022年冬天的“能源絞殺”。
![]()
畢竟歐洲至今沒解決天然氣替代缺口,這招能直接逼歐盟施壓澤連斯基妥協。
不過,情報部門對普京的真實想法有分歧。
CIA認為他其實愿意談,但俄羅斯情報部門懷疑美國沒誠意。
俄外長拉夫羅夫公開指責歐洲和烏克蘭一起拖延戰爭。
在這些大國里,最讓人失望的其實是歐洲。
歐洲嘴上說支持烏克蘭,實際行動卻很敷衍。
烏克蘭曾在2023年要豹2坦克,德國拖了7個月才給。
馬克龍說要搞歐洲部隊,后來也沒了下文。
匈牙利的歐爾班更是個絆腳石,三次否決歐盟的援烏資金,1400億歐元的貸款也被推遲。
![]()
波蘭倒是積極,軍費占GDP的4%,還收了300萬烏克蘭難民。
但一個國家的努力,改變不了整個歐盟的消極態度。
而烏克蘭在這場大國博弈里,根本沒話語權,就是個“局外人”。
美俄在沙特的密談沒帶烏克蘭,布達佩斯峰會推遲更讓它徹底邊緣化。
國內82%的民眾反對放棄東部領土,但澤連斯基已經沒有選擇。
如果沒有美國和歐盟支持,烏克蘭在戰場上撐不過三個月。
這場戰爭拖了三年,不是沒有和平機會,而是有人不想停。
而這個不愿停火的人,可能出乎很多人意料:他就是歐洲。
歐洲的算盤打得很精,既想借戰爭削弱俄羅斯,又不想自己多出錢出力。
![]()
給烏克蘭的武器剛好夠守不夠攻,成了“吊命式援助”,也導致了戰局僵持。
1400億歐元貸款一拖再拖,凍結俄羅斯資產幫烏克蘭重建的計劃也因為法律問題擱淺。
俄羅斯指責“部分歐洲領導人在延長戰爭”,美國也對歐洲持續援助烏克蘭頗有微詞。
可歐洲沒想到,最后把自己坑了。
俄對歐天然氣出口下降了45%,引發歐洲能源危機;
德國部分企業也因能源成本問題,把生產線搬到美國和中國;
歐元區通脹率超過5%,老百姓日子越來越難過。
當然,美俄也在暗地里算賬。
前期是互相消耗,美國借烏克蘭拖垮俄羅斯,俄羅斯借戰爭削弱歐洲。
![]()
但打到后來,美國覺得援烏太貴,俄羅斯覺得制裁太痛,2025年2月雙方達成會晤意愿。
說白了就是拿烏克蘭當籌碼做交易,根本沒把烏克蘭的利益當回事。
烏克蘭最慘的是失去了自主權,當初一心想加入北約,覺得有了靠山就能跟俄羅斯叫板,結果北約東擴反而刺激了俄羅斯動手。
當初說的保護壓根沒兌現,現在連談判桌都挨不上邊。
烏克蘭為換取西方援助,已將能源、基建類3家國企51%股權抵押給歐盟基金。
西方資本倒好,趁機以市場價3折接手。
澤連斯基嘴上喊著要收回克里米亞,可手里沒兵沒槍,真要退一步還得被罵賣國。
說到底這仗沒一個贏家:烏克蘭丟了地盤,俄羅斯挨了制裁,歐洲經濟垮了半截,非洲中東還鬧起了饑荒。
更危險的是核威懾又回來了,不少國家開始重新考慮核武器。
![]()
世界格局也變了,美國轉向亞太,俄羅斯靠向亞非,歐洲更依賴美國。
烏克蘭的遭遇也給所有小國提了個醒:靠大國保護不如靠自己。
北約東擴不是保護傘,反而可能引火燒身。
和平需要實力和智慧,否則很容易成為大國博弈的犧牲品。
在大國夾縫中求生存,沒有捷徑可走,保持獨立自主才是正道。
參考文獻:
1.央視新聞:《俄稱擊落飛往莫斯科無人機烏稱基輔遭襲致多人受傷》2025-10-26
2.光明網:《不再堅持寸土不放?澤連斯基為何變了?》2025-10-23
![]()
3.央視新聞:《澤連斯基:若能結束沖突愿在俄白之外任意地點談判》2025-10-28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