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平安落地夢碎:退休8年仍難逃紀法嚴懲
10月31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的一則通報激起千層浪:江西財經大學原黨委書記廖進球因嚴重違紀違法被開除黨籍、取消待遇,其涉嫌犯罪問題移送檢察機關。令人唏噓的是,這位執掌江西財經大學近十年的正廳級干部,早在2017年5月就已卸任,卻在退休8年后依然被“秋后算賬”。
這一結果,無疑擊碎了許多人“退休即安全”的幻想——反腐利劍從不因時間流逝而銹蝕,更不因崗位更迭而鈍化。
二、象牙塔里的“雙面人生”:從學者高官到腐敗典型
公開簡歷中的廖進球,是光鮮的學者型領導:教授、博導,長期深耕高校管理,從工商管理學院院長一步步升至黨委書記,堪稱“江財名片”。然而通報揭開了他的真實面目:
- 背離立德樹人:作為高校黨委書記,卻棄守教育初心,將學術圣地變為權錢交易場;
- “四風”問題突出:違規吃喝、收禮借車、民間借貸斂財,甚至利用職權為親屬謀利;
- 踐踏組織紀律:在干部選拔中收錢賣官,對抗組織審查;
- 瘋狂斂財:借合作辦學、工程項目受賄,涉案金額巨大……
從教書育人的引領者,淪為腐敗墮落的“反面教材”,廖進球的蛻變軌跡警示:失去理想信念,知識精英也會跌入深淵。
三、反腐深意:高校不是“獨立王國”,監督沒有盲區
此案有三點值得深思:
- “主動交代”并非“免罪金牌”
今年5月廖進球“主動投案”,但調查顯示其問題嚴重、影響惡劣,最終仍被嚴懲。這印證了反腐敗“寬嚴相濟”絕非“法外開恩”。 - 高校腐敗危害更甚
當合作辦學、基建工程成為貪腐溫床,不僅破壞教育公平,更玷污學術凈土。廖進球案是近年來高校系統反腐的縮影,凸顯治理“學術權力尋租”的緊迫性。 - 退休≠“安全著陸”
從地方官員到高校領導,越來越多退休干部被查處,徹底打破“退休即平安”的僥幸心理。只要伸手,終將付出代價。
四、網民共鳴:為“終身追責”叫好,期待清朗校園
此事在社交媒體引發熱議:
- “支持一查到底!象牙塔不該藏污納垢!”
- “師德敗壞者如何教書育人?必須清理門戶!”
- “退休不是護身符,正義或許遲到但絕不缺席!”
輿論一邊倒的叫好,折射出公眾對腐敗“零容忍”的期待,尤其是對教育領域風清氣正的深切渴望。
結語:莫存僥幸,初心不可負
廖進球的結局,是對所有黨員干部的深刻警示:
權力姓公不姓私,紀律紅線永不過期。無論是任上還是退休,只要觸碰底線,終將迎來黨紀國法的審判。而對于高校而言,唯有扎緊制度籠子、強化監督問責,才能讓象牙塔真正回歸育人本源。
(本文綜合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通報、公開資料及輿情分析,力求客觀呈現案件背后的警示意義。歡迎理性討論,轉發傳遞正能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