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前言
10月底,頓巴斯戰場的硝煙還沒散盡,澤連斯基的一句“再打兩三年”讓全球嘩然。
一邊是上萬烏軍被俄軍圍得水泄不通,前線士兵連冬裝都湊不齊;一邊是他對著歐洲議會慷慨陳詞,伸手就要未來三年的財政援助。
這個被戰爭磨得滿臉疲憊的總統,明明知道烏克蘭早已淪為大國博弈的棋子,卻偏要把國家命運押進這場看不到頭的消耗戰里。
然而,讓人意想不到地是,這場讓美、歐、俄三方焦頭爛額的沖突,最后竟成了中國復興路上的“神助攻”。
![]()
美元霸權松動
誰也沒料到,俄烏開打最狠的連鎖反應,居然炸在了全球金融圈,當初西方得意洋洋地把俄羅斯踢出SWIFT系統,以為能斷了俄的經濟命脈,結果反倒給人民幣鋪了條通天大道。
現在中俄貿易里,超過九成的結算都用本幣,俄羅斯的外匯儲備里,人民幣早已取代歐元成為主力,連俄羅斯老百姓都開始囤積人民幣現金,覺得比美元還靠譜。
更讓人意外的是,這場金融變局還在向全球擴散,沙特賣石油開始接受人民幣結算,阿根廷用人民幣償還外債,阿聯酋干脆把人民幣在外匯儲備的占比提到了3.7%。
![]()
中國的數字人民幣更是趁機發力,上海國際運營中心已經覆蓋118個國家的1400多家參與者,2025年一年的試點交易額就飆到14.2萬億元。
中老鐵路的跨境貨運用數字人民幣實現“到貨即付款”,徹底解決了傳統結算的延遲痛點。
中哈合作的350億元鐵路項目,從投融資到結算全程用人民幣,硬是繞開了美元匯率波動的坑,這波操作直接戳中了美元霸權的軟肋。
![]()
過去美國靠著美元結算體系,動不動就對他國搞金融制裁,可現在越來越多國家發現,原來不用美元也能把生意做順。
俄烏沖突就像一個催化劑,讓大家看清了美元的風險,也看到了人民幣的穩定性,而這一切的起點,竟然是澤連斯基堅持要打的這場持久戰。
戰爭拖得越久,美西方對俄制裁就越難松動,俄羅斯對人民幣的依賴就越深,人民幣國際化的腳步自然就越穩。
![]()
美歐烏的三方困局
澤連斯基喊出“再打三年”的底氣,說白了全是硬撐,頓巴斯地區上萬烏軍被俄軍圍得插翅難飛,波克羅夫斯克這個交通樞紐丟了之后,烏軍的后勤補給更是雪上加霜。
他心里比誰都清楚,現在停火就等于承認東部領土易主,可繼續打下去,烏克蘭的命運早就不在自己手里了。
真正掌控棋局的是美國,特朗普上臺后,直接停了對烏的直接軍援,轉而搞起了“軟性控制”。
![]()
提供星鏈通訊、訓練士兵,卻逼著歐洲的北約成員國把軍費提到GDP的5%,讓歐洲當起了援烏的“冤大頭”。
更狠的是,美國給烏克蘭的那點援助全是有償的,烏克蘭的稀土礦權已經抵押了30%,戰后重建的80%合同早就被美企預定,等于用國家未來換來了當下的彈藥。
![]()
歐洲這邊更是苦不堪言,為了援烏,歐盟不得不動用凍結的俄羅斯資產給烏克蘭放貸款,說白了就是賠錢買命。
德國2025年的民生支出壓縮了12%,錢全砸在了武器和軍援上;法國街頭的反援烏游行越來越頻繁,民眾抱怨油價漲、物價高,卻還要給烏克蘭輸血。
原本想著靠聯合起來對抗俄羅斯,結果反倒被美國綁上戰車,經濟潛力被耗得一干二凈,戰略自主更是成了笑話。
![]()
澤連斯基所謂的“和平談判”,更是被美國綁死了手腳。
不僅明確把俄白兩國排除在談判地點之外,核心訴求還全跟著美西方的節奏走,烏克蘭的國家利益早就成了美國牽制俄羅斯的犧牲品。
這場戰爭里,烏克蘭是被消耗的棋子,歐洲是被迫買單的接盤俠,只有美國坐收漁利,一邊賣高價油氣賺得盆滿缽滿,一邊看著俄歐互相消耗,坐享其成。
![]()
沖突中的“非戰爭紅利”
就在美歐俄三方打得焦頭爛額時,中俄之間的合作卻迎來了爆發式增長,而這一切都要“歸功”于這場持續的戰爭。
美西方對俄實施全面制裁后,俄羅斯的能源出口渠道被堵死,中國龐大的市場需求正好成了破局的關鍵。
2024年中國進口俄羅斯天然氣6154萬噸,這個數字剛好持平俄烏沖突前俄羅斯對歐洲的出口量。
2025年上半年,光是石油就進口了4900萬噸,而且價格比國際油價每桶便宜140元以上。
![]()
這可不是小數目,對中國的工廠來說,低價能源直接降低了生產成本,讓中國制造在國際市場上更有競爭力。
對普通老百姓來說,穩定的能源供應也避免了油價、氣價大幅波動帶來的生活壓力。
更重要的是,這種合作形成了穩定的供需關系,讓中國的能源安全多了一層保障,不再受國際能源市場的風吹草動影響。
![]()
除了能源之外,中國商品在俄羅斯市場更是徹底站穩了腳跟。
2025年7月,中國汽車在俄羅斯的市場占有率飆升到55%,不管是續航扎實的電動車,還是性價比超高的燃油車,都成了俄羅斯消費者的首選,頭部品牌的銷量更是實現了兩位數增長。
不止汽車,數碼產品、家電、服裝等方方面面,中國品牌都填補了西方品牌撤離后留下的空白,俄羅斯成了中國商品的“試驗田”。
![]()
貿易額更是芝麻開花節節高,2024年中俄貿易額達到2448億美元,較沖突前大幅躍升。
更重要的是,這種合作還在向周邊輻射,2025年中俄中亞跨境貿易額同比增長40%,中國的產業鏈通過俄羅斯延伸到中亞地區,形成了新的貿易閉環。
對俄羅斯來說,解決了能源出口和商品供應的難題;對中國來說,獲得了穩定的能源和廣闊的市場,這種雙贏的合作,完全是全球化潮流下的必然結果。
![]()
中國如何贏得全球信任?
在這場錯綜復雜的沖突中,中國的立場成了全球矚目的焦點。
不同于美國的拱火遞刀、歐洲的被動跟風,中國始終保持中立,不向任何一方提供武器,不干涉雙方內政,一門心思推動勸和促談。
《關于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文件發布后,得到了187個國家的認可,這背后是全球多數國家對和平的渴望,也是對中國中立立場的肯定。
![]()
中國的促和不是停留在口頭,而是有實打實的行動,國家最高領導人與澤連斯基通話,為和平談判搭建溝通橋梁;派特使訪問烏克蘭,深入了解前線情況,推動各方坐下來對話。
這種不選邊、不拱火的態度,恰好契合了中東、非洲、東南亞等“全球南方”國家的訴求,這些國家早就厭倦了大國對抗,渴望一個穩定的發展環境。
![]()
相比之下美國嘴上喊著支持和平,手里卻不斷給烏克蘭遞武器;歐洲一邊呼吁停火,一邊不得不繼續援烏,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
這種反差讓中國在國際上的話語權大幅提升,東盟、非盟國家與中國的貿易中,人民幣結算占比已經升到28%,越來越多的國家愿意跟中國合作。
更重要的是,美國因為深陷歐洲戰場,根本沒法集中精力圍堵中國,這幾年中國趁機鞏固內部發展,推動科技升級,完善產業鏈,在全球市場上搶占先機。
上海黃金交易所的人民幣黃金期貨越來越火,為中俄貿易乃至全球貿易提供了“硬通貨”背書,進一步削弱了美元的主導地位。
![]()
澤連斯基的三年之約,本質上是一場看不到希望的賭局,烏克蘭成了最大的犧牲品,美歐俄三方都被拖入消耗的泥潭。
但沒人想到,這場戰爭卻意外給中國打開了發展的窗口,能源、市場、金融領域的突破,讓中國在復興路上走得更穩、更快。
這不是中國刻意謀取戰爭紅利,而是中國長期積累的產業實力、堅持互利共贏的發展理念,在時代機遇面前的必然結果。
![]()
沖突終有結束的一天,但這場戰爭帶來的全球格局變化已經不可逆轉。
美元霸權松動,多極化趨勢加速,而中國用中立、務實、共贏的態度,贏得了世界的信任,也贏得了屬于自己的發展機遇。
澤連斯基或許永遠不會明白,他拼盡全力堅持的戰爭,最后竟然成了中國復興路上的“神助攻”,霸權者挑起的紛爭,最終只會讓堅持正義與共贏的國家,走得更遠、更穩。
![]()
參考資料:
大眾日報:2025-02-24,《俄烏沖突三年,原來是替人家打的!澤連斯基這場“政治大劇”演砸了》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