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小李今天將為各位拆解一起牽動市場神經的資本事件,2025年10月30日,對于百億上市公司至純科技來說,是注定被市場銘記的一天。
這家深耕集成電路領域的企業,不僅突然宣布籌劃了8個月的重磅收購案終止,還同步交出了一份大幅下滑的三季報。
收購“剎車”疊加業績“爆雷”,讓至純科技的股價應聲下跌,119億市值面臨嚴峻考驗。
這場橫跨半年多的資本運作為何戛然而止?被放棄的標的有何亮點?業績下滑背后又藏著哪些隱憂?
![]()
8個月籌備一朝終止
2025年2月17日,至純科技突然公告停牌,宣布正在籌劃通過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收購貴州威頓晶磷電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權,同時募集配套資金。
2月28日,停牌僅11天的至純科技就披露了交易預案,明確擬收購威頓晶磷83.7775%的股份,交易不構成重大資產重組和重組上市。
此后的8個月里,公司多次發布進展公告,讓投資者對這場收購充滿期待。
但過程并非一帆風順,8月27日公司曾披露,由于審計、評估和盡職調查工作尚未完成,無法在規定期限內召開股東會通知,這已經為后續的終止埋下了伏筆。
![]()
10月30日晚間,至純科技的一則公告打破了所有期待,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了終止本次交易的議案。
對于終止收購的原因,至純科技在公告中給出了明確解釋:交易各方尚未就關鍵交易條款等相關事項協商一致,且自籌劃以來歷時較長,當前市場環境及相關情況較初期已發生一定變化。
為了維護上市公司和廣大投資者的長期利益,經審慎研究后決定終止交易。
雖然公司沒有披露具體是哪些“關鍵條款”談崩,但結合行業慣例來看,大概率涉及交易對價、估值分歧、業績承諾等核心問題。
![]()
畢竟威頓晶磷作為行業內的優質標的,在談判中擁有較強的話語權,而至純科技自身業績承壓的情況下,也很難在估值上做出過多讓步。
此外市場環境的變化也是重要因素,2025年以來,泛半導體行業經歷了階段性調整,原材料價格波動、市場需求變化等因素,都可能讓雙方對交易的預期發生改變。
在這種情況下,繼續推進存在分歧的交易,顯然不符合雙方的利益,終止收購成為了無奈但務實的選擇。
![]()
收購終止的消息一出,立刻在投資者群體中引發熱議,股吧里不少投資者表示“猝不及防”,有網友直言“等了8個月,結果竹籃打水一場空”,還有部分投資者擔心公司戰略布局受阻,選擇用腳投票。
不過至純科技也給出了后續安排:公司生產經營一切正常,此次終止不會對財務狀況造成重大不利影響,不存在損害中小股東利益的情形。
同時承諾,自終止事項披露之日起1個月內不再籌劃重大資產重組,并將于11月3日召開投資者說明會,解答市場疑問。
![]()
被放棄的“香餑餑”
被至純科技盯上的威頓晶磷,絕非普通企業,這家成立于2006年的公司,是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專注于泛半導體領域高純電子材料的研發、生產及銷售,主營業務覆蓋集成電路、光伏等核心領域。
從核心產品來看,威頓晶磷的實力相當突出,公司生產的電子級三氯氧磷、三甲基鋁、電子級紅磷等數十種產品,都是半導體制造、光伏電池生產的關鍵材料。
其中三氯氧磷是芯片制造中磷摻雜的核心材料,三甲基鋁則是MOCVD工藝的關鍵前驅體,產品純度達到99.999%以上,滿足先進制程需求,部分指標接近國際龍頭水平。
![]()
在技術層面,威頓晶磷擁有67項國家發明專利,涵蓋高純材料提純、氣相沉積源制備等核心技術,在部分領域成功打破國外壟斷。
比如電子級紅磷此前主要依賴德國默克等企業,而威頓晶磷的國產替代率已超過30%,在電子級正硅酸乙酯市場,公司位列全球第七、國內第二,能與默克、富士等國際巨頭同臺競爭。
客戶資源方面更是亮眼,威頓晶磷已經進入中芯國際、華虹集團、長江存儲等國內頭部晶圓廠的供應鏈,產品用于12英寸晶圓制程。
光伏領域則服務于隆基綠能、晶科能源、通威股份等行業巨頭,在細分市場占有率排名前三,尤其在光伏領域占據主導地位。
![]()
對于至純科技而言,收購威頓晶磷絕非一時興起,而是基于自身業務發展的戰略選擇。
至純科技的核心業務聚焦于集成電路領域,80%的業務集中在半導體制程設備、系統集成及支持設備,以及相關的部件材料和專業服務,在行業內擁有穩定的客戶群體和市場地位。
但隨著泛半導體行業的快速發展,客戶對綜合性服務的需求日益增長。
至純科技雖然在設備和系統集成方面實力強勁,但在高純電子材料領域存在業務空白,而威頓晶磷在高純電子材料領域的優勢,恰好能彌補這一短板。
![]()
按照最初的規劃,通過收購威頓晶磷,至純科技將正式導入泛半導體領域高純電子材料業務,實現從設備、系統到材料的全產業鏈覆蓋。
雙方在業務和客戶資源上還能產生協同效應,比如至純科技的現有客戶可能成為威頓晶磷的潛在客戶,而威頓晶磷的客戶也可能進一步采購至純科技的設備和系統,最終提升上市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和盈利能力。
當前高純電子材料市場正處于快速增長期,預計2025年全球高純電子材料市場規模將達到1200億美元,國內市場規模超過30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15%以上。
至純科技原本希望通過收購切入這個高增長賽道,抓住國產替代的歷史機遇,但這場戰略布局最終沒能落地。
![]()
雪上加霜的業績暴雷
就在宣布終止收購的同一天,至純科技披露了2025年第三季度報告,這份成績單讓市場雪上加霜。
報告顯示,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3.67億元,同比下降10.33%,其中2025年第三季度單季實現營業收入7.59億元,同比大幅下降31.74%,環比也呈現下滑態勢。
利潤端的表現更加刺眼,第三季度公司歸母凈利潤為4537.80萬元,同比暴跌61.91%;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歸母凈利潤僅為1455.60萬元,同比降幅高達87%,基本每股收益僅0.12元。
從年初至報告期末,公司歸母凈利潤為8469.67萬元,同比下降56.08%,扣非后凈利潤降幅更是達到81.08%,盈利能力大幅縮水。
![]()
對于業績下滑的原因,公司解釋稱主要是客戶多為集成電路頭部企業,單個項目規模較大導致不同報告期營業收入存在波動,同時收入減少也直接影響了利潤總額。
但這樣的解釋顯然難以讓市場滿意,畢竟31.74%的營收降幅和61.91%的凈利潤降幅,已經超出了正常的波動范圍,反映出公司經營層面可能面臨著不小的壓力。
從財務數據細節來看,至純科技的現金流也不容樂觀,截至2025年9月30日,公司貨幣資金為7.34億元,較年初的8.70億元有所減少。
而應收賬款則高達31.05億元,較年初增加2.71億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超過131%,這意味著公司大量資金被客戶占用,資金回籠壓力較大。
![]()
同時公司預付款項達到5.08億元,較年初大幅增加51.4%,進一步加劇了資金緊張的局面。
業績暴雷疊加收購終止的雙重利空,直接引發了至純科技股價的大幅波動。
10月31日,公司股價開盤后便一路走低,最終收盤下跌5.30%,報收于31.11元/股,最新市值定格在119億元。
當天公司股票成交額達到13.19億元,換手率高達11.03%,說明市場交易異常活躍,投資者分歧較大。
![]()
從資金流向來看,主力資金呈現大幅凈流出狀態,當日主力凈流入-1.71億元,近3日主力凈流入累計-2.38億元,近5日更是凈流出-3.91億元,大量資金選擇撤離,反映出市場對公司后續發展的擔憂。
從技術面來看,至純科技的籌碼平均交易成本為33.77元,當前股價已經低于平均成本,不少投資者處于被套狀態。
同時股價目前靠近31.40元的壓力位,若無法有效突破,可能面臨進一步回調的風險。
![]()
對于持有公司股票的投資者來說,無論是短期的股價波動,還是長期的業績不確定性,都帶來了不小的壓力。
值得注意的是,社保基金2103組合、國泰中證半導體材料設備主題ETF等機構投資者均出現在至純科技的前十大股東名單中。
隨著公司業績下滑和股價波動,這些機構投資者的持倉變動也將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可能會對公司股價產生進一步的影響。
![]()
結語
從籌劃8個月的收購突然終止,到三季報業績大幅下滑,再到股價下跌、市值縮水,至純科技在2025年10月底經歷了一場“驚魂時刻”。
但短期的困難并不代表長期的頹勢,泛半導體行業的長期發展邏輯依然清晰,國產替代的浪潮不可阻擋。
小李認為此事對于至純科技既是挑戰,也是反思的契機,公司需要重新審視自身的發展戰略,夯實核心業務,提升盈利能力,同時在尋求外部擴張時更加審慎。
對于市場和投資者來說,也需要理性看待企業的發展波動,既要看到短期事件帶來的風險,也要關注企業的長期價值和行業的發展趨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