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國家總在鏡頭前高喊“自由”,而鏡頭背后卻是碳排放全球第二、貧富差距天花板,這“美顏濾鏡”遲早會露餡。
![]()
2019年,環保少女桑伯格在聯合國擲地有聲地控訴成年人“偷走了她的夢想”;而在世界的另一邊,在中國黃土高原,八步沙林場 “六老漢” 三代人從 1981 年起治沙造林,38 年累計治理沙化土地 38 萬畝。
![]()
一個話語全球刷屏,一個卻被塵土掩埋。這不是偶然,這是自由主義在現實面前的分裂癥。
自由主義的“懶漢信仰”,正是把“說得好”當成“做得好”的政治幻術。
語言狂歡背后的沉默現實
在自由主義的“語錄”字典里,似乎只要喊得響,就等于做得對。
從瑞典女孩Thunberg振臂高呼“你們破壞了我的童年”,到歐美社交媒體刷屏“氣候正義”,一時間,自由主義仿佛成了環保的代言人。
![]()
但也就是在這同一時期,美國的人均碳排放卻是中國的一點七倍,碳足跡穩居世界第二(據世界銀行2020年報告)。
這就像一個天天講健康飲食的人,自己卻三餐高熱量外賣,嘴上瑜伽,身上肥肉。
而對比的另一邊,在中國黃土高原,從 1981 年起,郭朝明、賀發林、石滿、羅元奎、程海、張潤元六位老漢帶領后代治沙造林,38 年累計治理沙化土地 38 萬畝,幾乎沒被采訪、沒上過熱搜,卻硬生生用雙手綠化了數千畝荒山。
![]()
他們不懂“氣候共識”,也沒參加“碳中和論壇”,但他們讓風沙小了,讓莊稼長了,讓孩子能在綠蔭下上學。
這一動一靜,正好揭開了一個深刻的問題:自由主義是不是正在變成一種“語言替代行動”的懶漢哲學?
自由主義曾在啟蒙時代被視為解放思想的鑰匙,可如今卻越來越像一種“只說不做”的精神鴉片。
當“自由”只是口號,而不是責任,那它不過是逃避現實的遮羞布。
![]()
這種對現實行動的忽視,正是自由主義蛻變為“懶漢信仰”的第一步:用口號取代行動,用自我感動掩蓋責任缺失。
精致包裝下的階級算盤
自由主義最早的理論奠基人洛克,曾提出“財產權神圣不可侵犯”,用今天的話說就是“保護個人私有財產”。
但問題是,這句話在資產階級手中變成了一把萬能鑰匙,誰有錢誰就有理,誰越富越自由。
到了今天,美國前10%的富人擁有的財富,已經超過了底層90%的總和。而美國的稅收結構,不僅沒有縮小貧富差距,反而幫助富人“合理避稅”,讓窮人越交越多,富人越拿越多。
![]()
這就好比一場只準上層玩家贏的游戲,自由主義提供的不是“人人有機會參與”,它是“有錢的人可以掌控規則”。
當自由的定義被資本標價,那自由就只剩下富人的專屬通行證。
它不再關心窮人的自由,也不打算解決失業者的焦慮,它繼續制造一個溫柔包裝的幻象:每個人都能靠努力逆襲。
可現實是,階級上行的通道早已被堵死。
![]()
馬克思曾批判自由主義的“抽象人性論”,也就是把人當作脫離社會背景的“個體”,卻忽視了背后的階級和結構性問題。
一個在底層掙扎的人,面對自由主義的“你要對你的人生負責”,只會覺得荒謬。
因為他不是不想自由,是沒有條件自由。而自由主義不愿解決這個條件問題,只愿意轉發一條“只要你努力就能成功”的勵志視頻。
信仰升級的教條陷阱
自由主義在美國的地位早已超越了政治哲學,它成了一種“世俗宗教”。
![]()
就像基督教有教堂和十字架,自由主義也有它的“圣物”——國會山誓言、自由女神像、星條旗升起的那一瞬間,這些都成了一種儀式感的灌輸,讓人從小就相信:自由是至高無上的信仰,不容挑戰,不容質疑。
但信仰一旦變成教條,就容易失去反思能力。
當美國將自由主義輸出到中東和非洲,結果卻是一個個國家陷入混亂。
“阿拉伯之春”本被吹捧為“民主覺醒”,可現實是,利比亞動亂后,人均壽命下降了整整7.5歲。
![]()
這種信仰型的自由主義為何能持續存在?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卡尼曼在《思考,快與慢》中給出了解釋:人類的大腦天生偏愛簡單口號和情緒化表達。
當“自由”被反復灌輸為“解決一切問題的靈丹妙藥”,人們就很難跳出這個思維框架去質疑它的有效性。這就像一個深陷傳銷組織的人,越被騙越堅定,因為他已經無法接受“自己被騙”這個事實。
所以,自由主義不是不允許反思,是已經不需要反思。
它成了一種“用來信”的宗教,而不是“用來用”的工具。
![]()
這就是它變成懶漢信仰的第二層邏輯——不解決問題,只提供信仰。
自我循環的意識形態陷阱
自由主義還有一個隱藏得更深的“美顏濾鏡”——它通過文化、話語和經濟手段,建立起一個自我循環的邏輯閉環。
在這個閉環中,“自由=美國”,“問題=自由不夠”,“解決=更多自由”。
比如,美國政客在面對槍支暴力、種族歧視、貧富分化時,從不反思自由主義自身的問題,而總是在說:“我們需要更多的自由。”
![]()
這話聽起來很勵志,但就像一個房子漏雨的人說:“我需要更多的屋頂”,卻不去修補已經破爛的那一塊。
這種話術背后,是美國深層次的意識形態輸出機制。
通過美元霸權,美聯儲一加息,就能讓發展中國家財政吃緊,2022年斯里蘭卡宣布破產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而在文化領域,好萊塢電影更是把“自由”拍成了拯救世界的超級英雄。
![]()
只要打上“民主”和“自由”的標簽,就可以合法干預其他國家事務,哪怕結果是滿目瘡痍,依舊可以在銀幕上收獲掌聲。
自由主義的這一套邏輯,就像一個龐氏騙局——用新的口號填補舊的問題,用外在的包裝掩蓋內在的空洞。
而當世界開始質疑這套體系的合理性時,它的回應往往不是改革,而是更激烈的自我強化。
這就像一個說謊的人,為了圓第一個謊,只能不斷編造新的謊。久而久之,連他自己都信了。
![]()
結語:實干主義是最好的自由翻譯器
在語言的狂歡、教條的迷信和邏輯的閉環之外,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另一種答案。
從延安大生產運動到抗疫期間的集體協作,我們搞的不是口號,是實干。
在中國大地上默默治沙造林的人們沒上過熱搜,卻讓荒漠變了樣;幾代扶貧干部沒講過“自由”,卻讓幾億人真正走出了貧困。
真正的自由,不是說出來的,是干出來的。自由,不該是逃避現實的遮羞布,而應是改變命運的起跑線。
![]()
自由主義的美顏濾鏡終有一天會碎,而腳下扎實的泥土,才是真正的信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