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財政部、稅務總局發布關于黃金有關稅收政策的公告!
此舉無疑是對交易型散戶和中小商家”黃金熱勸退”警告!各位務必明確,各行業都在集中,大型機構化在市場上是大勢所向!
在說影響前,我們說下大盤特征:當下國際金價雖然回落,但依然很高,這其中亞洲市場貢獻突出,遠超歐美!然而從央行和金融交易市場(不含零售)的角度而言,我國的現貨儲備規模遠低于英國和美國,因此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我國依賴紙黃金交易(傳說的上海溢價,部分就是對沖現貨不足),但紙黃金/實物黃金實際上依然需要一定的關系比,這是因為做空/做多機制下,依然會有交易方要求實物交割,而非貨幣補差,這就會產生在現貨不足時出現1%影響99%的流動性問題。
但當今世界,現貨普遍緊缺,期貨交易持續爆表,倫敦市場長期的期/現比在130:1,美國Comex也在25-30/1左右,都遠超過往正常的10/1之類的比例。
![]()
所以黃金調整非常正常,市場過于單邊,加上量化和ETF策略高度重疊,大莊家只要配合政策,通過期權等方式,就可以瞬間改變市場流動性方向!(量化交易都有個特征:大盤突然放量下跌又拉升縮量,因為高頻套利,核心是急售)!
而當下,我國由于黃金熱,出現了很多線下的黃金交易,并且買賣的多都是標準金條,這種形勢下,國家收緊非標市場的交易對于金融穩定而言就十分必要了,而對于私下交易的,就很麻煩,本來純利比例就薄,稅務影響疊加后,議價更為困難,而當下現金交易可不是這么容易的,都有編號。
![]()
需要說明的是,財政部、稅務總局發布的黃金稅收政策公告(以下簡稱“政策”)自2025年11月1日起實施,明確通過上海黃金交易所、上海期貨交易所交易標準黃金可免征增值稅,未通過交易所銷售的需按現行規定繳納增值稅,也就是說,市場開市就將直面這一沖擊,我預計短期可能滬金破900,或在此位置震蕩!但長期會明顯提升交易量,增加定價影響力,畢竟我國是場內市場為主!
我們接下去來分析下相關的具體影響:
一、對現貨交易的影響
首先,肯定是交易渠道加速集中化,上海黃金交易所作為全球最大的場內實物黃金交易市場(占全球交易量21%),政策實施后,機構投資者(如銀行、基金)因需進項稅抵扣,將優先選擇通過交易所交易。例如,某銀行若通過非交易所渠道采購1億元標準黃金,需承擔1300萬元增值稅(13%稅率),而通過交易所可完全規避此成本,這將推動交易所交易量進一步增長,從而影響國際定價!
而對于非交易所渠道(如金店、私人間交易,二奢)則面臨巨大的交易風險!不同其他,黃金是準貨幣,有洗錢風險要求,如果不繳納增值稅,意味著隱瞞交易量,風險巨大,線下流動性將面臨收縮。
以深圳水貝黃金批發市場為例,其價格優勢(較品牌金店低100-200元/克)可能因增值稅成本部分抵消。若某商戶通過場外渠道銷售100克黃金(單價900元/克),需額外繳納11700元增值稅,利潤率可能從8%降至5%因需繳納增值稅,流動性面臨收縮。
![]()
二、市場參與者行為分化
由于本次政策切斷了非交易所交易的增值稅抵扣鏈條 ,導致機構間,場外流轉困難。
比如,一家基金公司若從非交易所渠道購入黃金后再出售,需全額繳納增值稅且無法向下游開具專票,實際稅負率高達13%。這種“稅收陷阱”迫使機構轉向交易所,2025年三季度中國金條金幣銷量同比增長19%,但黃金ETF凈流出38億元的現象,或部分反映有非金融黃金交易機構從場外轉向場內的策略調整。
其次,當下個人交易,雖無需進項抵扣,也不涉及增值稅,但非交易所交易的隱性成本上升,稅收價格最終會被轉移。
昨天和今天的散戶交易區別是:某投資者通過金店出售100克黃金(實時金價900元/克),若金店將增值稅轉嫁給消費者,實際回收價可能降至873元/克(900元×87%),較交易所渠道低約2% ,但在我國,個人投資者不能直接在上海黃金交易所開戶交易,必須通過其金融類會員,主要包括國有大型商業銀行等,來買賣黃金現貨及延期產品,但有這個能力的個人不多!
而對中小商戶而言,有幾個讀過《反洗錢法》、《貴金屬和寶石從業機構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管理辦法》、《稅法》,更不要提理解什么是監管合力后,會要求黃金回收商建立合規系統、留存交易記錄并提交大額報告 。畢竟,單套反洗錢監測系統年成本增加8-12萬元,疊加增值稅成本,中小商戶凈利潤可能下降15%-20%,完全不具備在黃金現貨市場生存的能力!但是:利好中國黃金、山東黃金!
![]()
三、市場價格影響
首先是,跨境套利空間會明顯收窄:政策明確“標準黃金”定義(成色AU99.9及以上、規格50克-12.5公斤) ,限制了通過拆分交易規避稅收的可能。過去,企業通常將1公斤金條拆分為20根50克金條銷售,現在則必須分別繳納增值稅,套利成本顯著增加。
接著,本次政策未調整交易所交易稅率,且上海黃金交易所、上海期貨交易所已覆蓋國內大部分標準黃金交易。2025年11月1日政策實施當日,倫敦金現下跌0.86%至4001.93美元/盎司,國內黃金T+D僅微漲0.31%至919.71元/克,顯示市場預期已部分消化政策影響。
而且,盡管非交易所渠道成本上升,但場外交易占比相對較小,且部分投資者可能通過“通道業務”等方式間接利用交易所免稅政策,抑制價差擴大夫比如,可委托交易所會員單位代持黃金,再通過場內交易實現流轉,規避增值稅。
因此,未來場外價格溢價常態化非交易所交易的增值稅成本(13%)必然轉嫁終端消費者,預計長期價差約會達3%~5% 。
與之相對的是,國內黃金價格發現機制將更透明,這是因為,交易集中化使價格更易跟蹤和監管。上海黃金交易所推出的“上海金”基準價(以人民幣計價)影響力將進一步提升,減少場外價格操縱空間。2025年三季度“上海金”日均成交量同比增長87.5%,已成為亞洲黃金定價的重要參考。
![]()
最后,政策實施后,稅務機關可通過交易所數據比對企業銷售記錄,非交易所交易的“體外循環”行為更易被發現。
且政策通過“免稅+征稅”雙軌制,引導交易向合規渠道集中,預計可增加稅收收入并減少逃稅漏稅,還能有效防止通過黃金再加工洗錢等風險!
最后,上海金的進一步強化,核心是人民幣國際化,隨著其“離岸化”走勢的特征加強(黃金工業強化疊加自建國際金庫)!未來匯率因素或對黃金會產生更為直接的影響!
而深圳水貝市場,未來何去何從,也是個有趣的話題!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