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早上十點,NBA杯比賽在摩達中心開打,開拓者隊迎戰掘金隊,CCTV5沒有準時播出,延遲了四十分鐘才上線,原因很簡單,當天馬拉松賽事的轉播優先級更高,但球迷們仍然緊盯直播畫面,因為中國球員楊瀚森即將登場亮相。
![]()
他替補出場打了四分鐘,投進一個球,得到兩分和一個籃板,數據不算亮眼,也沒登上熱搜,但國內球迷群里討論得挺熱鬧,有人提出這位年輕球員是否還能在NBA站穩腳跟的問題,畢竟他曾是CBA全明星MVP和青島隊的核心球員,如今能在NBA登場哪怕幾分鐘,已經創造了紀錄,要知道十年前還有CBA主力球員進入NBA輪換陣容,現在幾乎沒有了,楊瀚森能夠獲得上場機會本身就是一個進步。
![]()
開拓者隊最近打出了好成績,利拉德因傷缺陣后,球隊反而拿下三勝兩負,排在西部第五位,全隊有六名球員得分上雙,誰手感熱就由誰來主導進攻,不像過去那樣只依賴一名球星扛起整支球隊,現在是全隊輪流站出來貢獻力量,這種打法跟中國男籃形成鮮明對比,中國男籃還在討論應該由誰持球的問題,開拓者卻已經實現了“人人都是進攻發起點”的模式。
掘金隊的約基奇再次拿到三雙數據,得到21分、12個籃板和10次助攻,他不依賴身體強行進攻,而是通過傳球組織球隊,像控衛那樣指揮隊友跑位,近年來聯盟中鋒的助攻數量增長明顯,這與約基奇的帶動有很大關系,而中國國家隊的中鋒場均助攻只有1.2次,進攻多靠后衛單打完成,問題不在于身高不足,而是戰術意識尚未轉變,球商需要依靠觀看比賽、解讀防守、做出判斷,在實戰中逐漸積累經驗。
![]()
央視推遲轉播這場球,選擇播放這場比賽,不是因為開拓者隊實力多強,是因為楊瀚森在場上打球,騰訊和咪咕兩個平臺同時直播,流量爭奪很激烈,中國球員的身份被當成吸引觀眾的手段,去年亞錦賽輸球以后,國家隊籃球的關注度下滑很多,現在NBA轉播變成少數還能讓人留意的渠道,楊瀚森那四分鐘上場時間,戰術作用不大,但在球迷看來,這四分鐘代表一種期待,哪怕光很微弱,大家也愿意盯著看。
比賽結束后,掘金隊取得三勝一負排在第三位,開拓者隊三勝二負位居第五,這些數據都是真實的,沒有水分,楊瀚森的上場表現雖然改變不了大局,但他能出現在賽場上這件事本身就有意義,這不是整個故事的起點,也不是高潮部分,只是一個小小的節點,但對許多人來說,這已經足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