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從古至今,眾多書法家傾盡全力,代代傳承、創新。不過,創新需得講究方法,就如同蓋房子要先打地基,缺了地基,高樓終會坍塌,書法的傳統便是這至關重要的地基,沒了它,創新便成無根之木。
![]()
書法界長期存在創新與傳統如何平衡的爭論。談及書法創新,不得不提中書協老領導劉洪彪先生,他在書法界聲名遠揚,執著于自己的書法夢想,追求高水準藝術境界。在許多人眼中,他勇于突破常規,大膽摒棄傳統筆法,創造出一種全新的草書風貌,其草書筆勢奔放,速度極快,章法借鑒繪畫布局,帶來獨特視覺感受。
![]()
然而,這種創新是否恰當?事實上,書法創新并非不能突破傳統,但傳統如同先輩留下的珍貴遺產,不可輕易舍棄。傳統筆法、章法歷經千百年錘煉,自有其價值,如同練武要先練扎實基本功,不然徒有其表的招式,實戰中不堪一擊。劉洪彪草書最大的問題就在于 “棄古求新”,將古人經驗拋諸腦后,一味追求新奇。但書法并非越新奇越好,古人經典之作蘊含著書法的精髓,失去精髓,書法便只剩形式。
![]()
面對網友質疑,劉洪彪情緒激動,稱自己書法重在探索創新,還表示狂草已超越古人。這話聽著霸氣,細想卻有不妥。書法旨在呈現美感,讓人賞心悅目,而非比誰更出格。劉洪彪的狂草雖有特色,但這些特色符合書法本質嗎?有網友回應:“劉大師寫的不是狂草,是躁亂。” 這話尖銳,卻道出眾人想法。書法之美需靜心品味,劉洪彪的草書,筆觸繁雜,讓人難以捕捉寧靜之美。
![]()
多數人認為,劉洪彪的草書雖極具個性,卻有些華而不實,用筆雜亂,觀賞性欠佳。網友的評價更為直接,有人說:“我腳趾頭夾根木棍寫出來的,都比劉大師的強,可我沒名氣,只能干看著。” 這雖有些夸張,卻反映出大眾的質疑:劉洪彪的書法究竟好不好?
![]()
劉洪彪的書法在其特定圈子內受認可,但普通大眾多不認同。這表明書法創新不能只顧及自身,還需考慮大眾審美。書法并非小眾藝術,而應面向大眾。
![]()
書法界前輩們也需反思,劉洪彪的探索方向正誤與否,若有誤,應及時調整。書法發展不能依賴 “棄古求新”,傳統是書法最寶貴財富,不可輕易丟棄。書法創新應立足前人基礎,如歐陽詢、顏真卿、王羲之等大家,他們在傳承前人經驗基礎上融入自身見解,實現創新。
書法創新應融合傳統與現代,如同老樹萌發新芽,既有根基,又具活力。劉洪彪的書法或許是個警示,提醒我們書法創新不能脫離傳統根基,唯有扎根傳統,書法才能綻放光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