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北郊青龍場集市
路德·那愛德(Luther Knight,1879-1913),生于美國愛荷華州,就讀于伊利諾伊州西北大學和馬里蘭州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并在美國的兩所大學任教。1910年6月,路德·那愛德與當時的四川高等學堂簽署援教合同,并于當年8月從美國經日本到達中國。到達中國后,路德·那愛德從上海沿長江西上,于當年10月抵成都,在四川高等學堂先后擔任了數學、地質及礦物學、化學課程教習,用西方最新教學內容和方法講授課程。
![]()
1911年夏季,那愛德還受清政府邀請,參與到四川西部和甘孜、阿壩藏區的地質調研工作。當年年底,身在成都的那愛德親身經歷了四川保路運動和辛亥革命這一歷史風潮,并拍攝了一些具有歷史意義的照片。1912年1月,鑒于時局不穩,那愛德和同事們離開成都前往上海。
![]()
路德·那愛德在四川高等學堂教職工宿舍的花園里
1912年9月,在上海擔任了半年專職攝影師后,那愛德還是選擇回到了成都,繼續在四川省高等學堂的學府里教授化學、地質和礦物學,他計劃在1913年的學年結束后暫時離開中國,然后在回美國的途中先到中東、埃及、巴黎和倫敦,通過展出照片,向世界介紹中國。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1913年4月,那愛德帶領學生前往成都附近的彭州白水河銅礦冶煉廠考察時,不幸染上了斑疹傷寒并引發了肺炎,當時還沒有抗生素,肺炎是一種死亡率極高的病癥。1913年4月19日,那愛德終究沒能戰勝病魔,在成都福音堂醫院猝然離世,年僅33歲。
![]()
路德·那愛德在攝影室工作
路德·那愛德對他曾經工作過的四川地區有著極其真摯的感情,他曾在給姐姐的信中充滿懷念地回憶在川西山中的生活:“這里的山色真叫人喜不自禁,站在高高的山巔,展望廣闊的、難以攀登的雪原風光和冰川河谷,你眼前是一種無可比擬、難以名狀的美。射獵黑熊、鹿群和其他野獸的樂趣讓人印象深刻。在中國西部,我見過成千上萬的鴨子,還有野牛、鹿和成群的野羊。”
愛那德在華期間拍攝了大量寫實照片,記錄在各地工作、生活的社會情況以及他所到之處的山川風物,涉及辛亥狂潮、天府農事、汶川集鎮、高等學堂、茶馬古道、長江三峽及滬寧舊地等珍貴細節。可惜的是,當時他雖然在四川地區拍攝了大量照片,但卻在他去世后向親屬轉運過程中大部遺失,僅有一小部分保存至今。
以下照片就是他在四川期間拍攝的照片中的一部分,特予轉載,供大家了解百年前的四川社會。
![]()
▲成都皇城內的老百姓。辛亥革命后,1911年11月27日,“大漢四川軍政府”成立,宣布四川脫離清政府統治,由尹昌衡出任軍政部長并被推為都督。圖片中的老百姓高舉“漢”字十八星旗歡慶(十八星代表中國的漢地十八省,四川是十八省之一)。
![]()
▲皇城內,當地群眾正在慶祝新政府成立。皇城是明蜀王朱椿的王府,中軸線上,自南向北的建筑是:正門端禮門、龍門、明遠樓、石牌坊、致公堂、清白堂、文昌宮和后子門
![]()
▲皇城內石牌坊廣場前的集會群眾,人群中大多數腦后還拖著長辮,因為當時剪辨的政令還未下達。牌坊上刻有“旁求俊義”字樣,后面是致公堂。
![]()
▲四川軍政府正都督蒲殿俊(左)和副都督朱慶瀾。
![]()
▲新軍政府的軍警士兵,身穿制服,手執上了刺刀的長槍。
![]()
▲成都郊區熬制硝鹽的小作坊
![]()
▲文昌宮,位于今天成都市新都區石板灘鎮
![]()
▲成都郊區內河航運碼頭。照片中河邊停靠著幾艘其形似筏的船叫“扒扦船”,可載貨20擔。
![]()
▲成都郊區,一位農民正在水田里薅秧。
![]()
▲成都郊區,一位正在放牧黃牛的農民。
![]()
▲攝于成都“南城街”(成都并無“南城街”,具體是哪條街道已不可考)一戶人家的院落內。
![]()
▲同上。
![]()
▲同上。圖中坐者似乎是一名來自藏區的喇嘛。
![]()
▲成都內河湖港交叉密布,就有了許多如照片中這樣的水上人家,小木船既是他們的生產工具,也是住家。
![]()
▲成都少城將軍衙門一帶的街區。少城,也就是清康熙年間在成都城內西邊劃出的一片區域,筑有專門的城墻和城門,為滿蒙旗兵的居住地,故又稱“滿城”。
![]()
▲成都市區民宅式的旅店,四合院的天井中停放三乘街轎,用來接送旅客。
![]()
▲成都市西郊青羊宮二仙庵門外的苗圃和鳥市。
![]()
▲成都西北彭州白水河銅礦冶煉廠,是清末成都最大的現代工業企業之一。
![]()
▲成都彭州龍興寺塔,十七層高,始建于唐代,明弘治年地震,塔雖被震裂,去裂而不倒,就形成了圖中這樣的奇觀。可惜此塔今已不存,現彭州龍興寺塔為1997重建。
![]()
▲成都東大街,當年成都市最寬大、最繁華的街道之一
![]()
▲青羊宮花會期間,二仙庵外成都知名餐廳聚豐園的臨時餐點。
![]()
▲二仙庵內的小商品市場
![]()
▲成都郊區一棟茅草屋,周圍是菜田。
![]()
▲路德·那愛德在川西村落道路上與學生交談。
![]()
▲青羊宮大殿前的農具市場,該大殿至今保存完好。
![]()
▲青羊宮內的字畫市場。
![]()
▲青羊宮外的苗圃,竹竿編搭的柵欄內種有小樹和盆栽花草,園圃中間搭有席棚。青羊宮附近每年都要舉辦“花會”,也帶動了園藝行業在附近興起。
![]()
▲清末,四川勸業會在青羊宮組織的產品評優授獎儀式,圖為授獎臺,臺上站著當地官員士紳。勸業會于光緒34年開始舉辦,每年一次,會期25天。每屆都進行參展產品的評優授獎
![]()
▲清末成都的慈善組織——“慈惠堂”開設的“孤窮子弟教養所”,至今成都仍有慈惠堂街。
![]()
▲四川高等學堂的教師合影。
![]()
▲四川高等學堂的外國教員住宅。
![]()
▲四川高等學堂的網球場。
![]()
▲四川高等學堂的學生自修教室,桌上擺著油燈,寒冷的冬天,學生還在勤奮學習。
![]()
▲路德·那愛德帶學生野外實習。
![]()
▲川西茶馬古道上的背茶人
![]()
▲茶馬古道上的背茶人與挑夫,他們日復一日奔波在這條古道上。
![]()
▲茶馬古道上的一座索橋。
![]()
▲江邊的這座古城可能是在1933年地震中被毀的疊溪古城。
參考資料:那愛德攝影集《消失的天府》,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出版,譯者王玉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