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0月28日,澤連斯基直接在社交媒體上發話,讓國防部從11月1號起啟動“控制出口”計劃,把自家造的武器往外賣,特別是那些在戰場上打出名堂的無人機。說白了,就是產能爆棚了,得趕緊變現,不然工廠得歇菜。
這不是空談,94%的烏克蘭軍工企業都表態準備好了,首批目標就是菲律賓、丹麥這些伙伴國。價格親民,實戰靠譜,全球軍火市場一下子就熱鬧起來了。
回想這三年多,烏克蘭的國防工業真叫一個逆天。2022年2月沖突一打響,東部那些小作坊就開始加班加點搞無人機。從最初一天幾十架,手工焊電路板,3D打印外殼,到現在全國200多家公司,月產能破10萬架。
產品線齊全:FPV近距自殺機,鉆坦克通風口一炸一個準;攔截型,激光導引,20公里外就把來襲的干掉;還有遠程打擊的,衛星鏈路加持,米級精度。
東線戰場就是他們的試金石,一季度就毀了俄軍300多輛裝甲車,命中率從65%躥到82%。政府補貼電費鋼材,工程師從歐洲回來建線,錢景美滋滋。
可好景不長,錢跟不上。2025年1月15號,政府先禁了出口,優先前線,每天燒掉5000架,庫存見底。結果工廠閑置,哈爾科夫那家大廠一半設備吃灰,工人轉產玩具。
5月12號,20家制造商忍不住了,聯名寫信給澤連斯基,附財務表:季度虧2億格里夫納,利用率才40%。
算筆賬,出口10%產能,就能回5億刀,夠買100萬發炮彈。澤連斯基動作快,6月4號基輔會議上直言,得開海外渠道。7月名單定了:5款無人機、2種導彈件。
這計劃落地快。9月4號,烏克蘭團隊飛馬尼拉,和菲律賓國防部遞草案,焦點海上無人艇,6米長,800公里航程,黑海已沉3艘俄艦。菲律賓出場地,烏克蘭給圖紙和工程師,10月10號確認,11月底簽備忘錄。
首批1000架,丹麥500架空中型,首月預計3億刀進賬。敖德薩庫存2萬架FPV,1.5億刀價值,波蘭中轉站集裝箱都備好了。印尼肯尼亞詢價單堆成山。
最絕的是和美國的這筆買賣。10月2號,烏克蘭技術團落地華盛頓,五天閉門談。演示視頻:攔截機抗電磁干擾,偏差2米內。烏方甩采購單:500枚防空彈、遠程打擊系統,提議用自產無人機抵戰斧導彈賬。
美方沒馬上答應,但同意建聯合廠,讓烏克蘭給盟軍供貨。雙贏啊,烏克蘭消化30%閑置產能,外匯直補研發;美國免測試,直接拿成熟貨。澤連斯基團隊早盤算過,出口第三國,技術共享,美方省事兒,還能用烏克蘭數據優化自家玩意兒。
這背后是打破單向援助的老套路。過去美國砸錢給武器,現在烏克蘭反過來賣貨換貨。10月6號前后,談判敲定框架:烏克蘭無人機銷第三國,美方授權技術,換戰斧配額。
![]()
烏克蘭還推北約PURL,盟國出資美方買遠程武器,轉給前線。澤連斯基多次喊加速,這單采購史上最大規模,美方頭回接這么大活。
可就在大家樂呵的時候,10月29號,北京出招,新規卡住無人機關鍵部件出口。烏克蘭生產線60%電機、40%鏡頭、55%電池、97%飛控,全靠中國民企。
原走越南中轉,現在波羅的海、波蘭路線全堵。哈爾科夫廠長緊急會,庫存電機一周就光。Euromaidan Press直言,這切斷深擊能力,生產線得慢下來。FDD報告也說,中國一邊限烏克蘭,一邊給俄敞開閘門,工廠大增光纖部件出口。
這變數大著呢。烏克蘭無人機產業,本質上是中國供應鏈的延伸。航模發動機、偵察相機,全民用改軍用,便宜好搞。可現在,北京管制后,烏克蘭得急轉本地或盟國貨。成本翻倍,交貨拖兩月。短期停工風險高,但他們早有準備。
歐盟許模具,美國供芯片,轉向臺灣印度。澤連斯基視察線時強調,本地鑄電機。年底自給率目標50%以上,已在推。
![]()
長遠看,這事兒戳中全球軍火鏈痛點。烏克蘭從乞丐變玩家,靠實戰數據碾壓傳統巨頭。美烏這棋,表面賣無人機,實際建生態:烏克蘭出口養戰,美國技術反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