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慶某工商大學秘密投稿墻上突然出現了一條消息,說投稿法學院胡老師,上課特別刻薄,魅男行為頻出,把沒禮貌當幽默,還覺得自己是女強人,很喜歡拿老師身份壓人,訓話,其實搞笑。
當事人是搞刑法的胡老師,突然發現自己被掛了,還罵的這么刻薄,于是去課程群里面吐槽,因為她猜到了是誰在掛人,結果掛人的學生根本不敢在群里對峙,只敢私信解釋。
但胡老師好歹是一個教授,她不是一個張三,但是她見的太多了,這下發現了學生侵犯自己名譽權,表示法律責任是跑不了了,如果有什么不清楚的,可以咨詢律師。
畢竟,魅男是需要證據的,上課刻薄是需要證據的,掛人的人敢搞這一套,手里竟然沒有證據,那胡教授是一定接受不了私聊的。
講上課的水平,是水平的問題,但是講人家人品刻薄,行為魅男,這就是人身攻擊。沒有證據那就是捏造事實,掛在公開平臺就是網絡暴力,自己學了半天法律竟然沒有想到法律后果,要是搞嚴重了搞不好是誹謗罪。
比如說點擊瀏覽次數,造成的對當事人的后果,以及是否二次誹謗等。
胡夏老師講了,就是為了照顧誹謗者的情緒,所以提問的時候問的是最簡單的分公司子公司區別的問題,別人問的都比較難,結果當事人竟然不知道。
老師怕學生有其他的原因,這都不會,課后留下學生特意詢問有沒有別的情況,然后變成了拿老師身份壓人,訓話,特別的搞笑。
這事發生在誰身上,誰都得表示十分寒心,一心要教會學生,結果讓學生掛網上了,同班的男生回答出來了問題,她自己回答不出來,就變成了魅男,我是沒有想清楚老師到底哪里魅男的。
該學生這都搞不明白,竟然還是工商大學學會計的,參加工作要是把分公司和子公司的稅報錯了,那得造成多大的損失,老師隨便提個問題就不會,男生隨便提個問題就會了,竟然不是自己不學習的問題,是老師魅男。
老師必然也不知道自己哪里魅男,老師研究了半天網絡恐怖主義,發現案例送到自己頭上來了,竟然還有同學擔心法律不能落地,老師那只好勉為其難起訴一下同學,讓案例落地了。
胡老師在業內不能說是有口皆碑,起碼是有一定口碑的,畢竟是80后的年輕教師,不可能做到名滿天下。但是倒霉是一定的,因為就在幾年前她還研究過網絡直播對未成年群體的負面效應及規制對策研究。
一個連子公司和分公司都搞不明白的女學生,在網上攻擊別人魅男,刻薄,這些詞匯是從哪里學來的可想而知,還是網上。老師不僅研究過網絡的負面影響,還會研究反轉新聞,這下反轉了,原來是學生誹謗。
每一點都能精準的搞到胡頭上去,都能精準的搞到人家做過研究的領域去,我甚至懷疑這個學生在以身證道,試圖提供一個案例給老師,要不然這事辦的就像是一萬道選擇題只有ab選項,最后還能考零分一樣。
到底是怎么做到這么精準踩中所有雷的呢?
無所謂了,令人寒心的學生馬上就要變成溫暖的案例,共享給后面的學生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