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鎮平縣楊營鎮,晨光微露。街邊早餐攤的熱氣還沒散盡,鎮綜合行政執法大隊的田隊長已經和同事開始巡查了。“老鄉,這筐菜咱往店里挪挪吧,既整齊又不影響交通。”他一邊幫商戶搬一邊說。這樣的對話,在楊營鎮的街頭每天都在發生。
轉過街角,幾位賣菜的攤主正在劃定的區域內擺放蔬菜。“過去攆得雞飛狗跳,現在劃好地方、定好時間,大家反而守規矩。”一位賣了十幾年菜的攤主說道。流動攤販占道經營曾是集鎮治理的老大難,如今該鎮換了新思路——劃定點位、限時經營。執法隊員不再單純開罰單,而是先幫攤主收拾貨物,再耐心解釋政策,街面秩序悄然改善。
沿著新劃的停車線往前走,主街兩側車輛停放井然有序。“以前車停得橫七豎八,現在大家都自覺停到線內。”一位商戶指著門前整齊的電動車說道。面對停車難問題,楊營鎮的做法是劃足車位、勤加引導。執法隊員每天巡邏,對亂停車輛先勸離、后警示。小小停車線,劃出的是規矩,守住的是民生。
走到楊營利民西街街中心,肉鋪商戶老王正提著水桶澆灌門前的綠植。“包衛生、包設施、包秩序”——“門前三包”責任書上寥寥九字,落實卻需細功夫。鎮市政所聯合執法大隊逐戶走訪,不單是發文件,更是坐下來聊:您覺得門口衛生怎么保持?有啥困難?老王坦言:一開始覺得是負擔,后來發現門口干凈了,生意更好了。責任書上墻后,鎮政府還定期組織評比,對表現好的商戶給予表彰。如今,掃地、澆花、擺齊貨物,已成許多商戶早上的第一課。
走在楊營鎮的街巷間,最打動人的是管理者那份“較真卻不碰硬”的治理思路。這里的干部不坐在辦公室發文件,而是卷起袖子走進人群。幫攤販拾掇菜筐時順帶聊兩句家常,劃定停車位時反復測量確保公平,評比先進時讓街坊四鄰都來參與——這些點點滴滴的實在事,比什么大道理都更能打動人心。
集鎮治理,說到底是對人的尊重。當政策帶著溫度落地,群眾自然愿意伸手接住。因為治理的智慧,藏在群眾的真切體察里,治理的文明,最終要寫在老百姓的日常笑臉里。
作者:仵星展
審核:楊旸 校對:王遠 編輯:洪濤
歡迎社會各界積極投稿(zpwlk@163.com)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